在上海逛马路 一苏河风光带拾贝(下)

老渺

<p class="ql-block">  西藏路桥北苏州路西侧,电影《八百壮士》故事的发生地“四行仓库”。它是当年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故称“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有27米高,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仓库为法式建筑,石灰岩花岗岩条石砌墙,东西北三面均为高墙。为防水防盗,采用了防爆工艺,这座仓库异常坚固。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时,国民革命军的副团长谢晋元(1905-1941)带领“八百壮士”(实为420人),与日本军队在这里鏖战了四昼夜,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和决心。如今,仓库设置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警世而立的西墙,10余彈洞数百处枪痕,滿目疮痍,控诉着侵略,叙说着战争的残酷和军民抗战的艰苦卓绝。参观者凝望西墙,眉头紧锁,心泣血涌。不堪回首的往事,不可忘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顺着北苏州路东行,右手边苏河微澜泛波,左手边幢幢楼房诉说往昔非凡岁月。470号上海总商会的仪门矗立路旁,这是一座仿罗马凯旋门式样的门楼。采用古希腊科林斯复合柱式,上部是藤蔓似的卷涡,下面是地中海沿岸植物刺莨苕花的图案,拱券门洞。装饰既简洁,且美观大方。</p> <p class="ql-block">  过甬道,见一座红砖立面的三层楼房。这座楼房,占地3300平方米,分南、北两楼。南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北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整幢楼漫布古典主义风彩。强调中心轴线布局,对称和谐。四坡屋顶,立面横三段竖三段处理,石刻雕饰丰富。二层立面窗楣,交替使用半圆孤形和三角形山花装饰等。加之,楼前小广场映衬,使整幢楼显得雍容尔雅,均衡庄重。这里曾创造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代工商企业家商议要务的场所、第一个商务公断处、第一家商品陈列所、第一部商法草案、第一份《总商会》月报、第一家商业图书馆等。它于1916年落成,百多年过去了,在苏河畔,仍闪烁着耀眼的景观光点。</p> <p class="ql-block">  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河路276号,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它落成于1924年,至今仍在营业。这幢大楼,巍巍壮观,皇皇豪气。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高四层,建筑高度51米多。</p> <p class="ql-block">资料:1924年落成时</p> <p class="ql-block">  它采用当时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糅合多种别具特色建筑形式于一楼。大楼主体参照英国外观庄重典雅,细节精致入微的古典建筑风格,用花岗岩石筑砌楼基,显得墩实稳固。在主立面的南面和东面,用细粒水刷石饰面,北面则用机制红砖粉墙,绿色窗框,使立面华艳多彩。比较突出的是,用19根古希腊大型科林斯立柱,贯通三层楼,作为巨型壁柱,环列主立面南、东及东北转角处,使大楼高大雄伟,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  立面中间,采用意大利巴洛克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情感表现的建筑风格,耸立高达30米的塔楼,正面镶嵌直径3米的罗马字大钟,周围辅以4座火炬台,象征光明远大。北边置一组雕像,三人分持火车头、飞机和通信电缆,象征交通通信事业。南边一组雕像为古希腊神话人物,中间是通信之神或商神的赫尔墨斯,左右则为爱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代表邮政事业是连接人类感情的纽带。这座塔楼达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上海是我国近代邮政的策源地之一。这幢大楼,与天津车站邮政大楼(1915)北京天安门广场邮政大楼(1922)并称为全国三大邮政大楼。现在仅余此楼见证着中国近代邮政发展史,并成为中国近代建筑艺术丰碑。我们当珍惜和维护它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资料:塔楼北面雕像</p> <p class="ql-block">资料:塔楼南面雕像</p> <p class="ql-block">营业大楼门厅</p> <p class="ql-block">仍在使用的1200平方米营业大厅</p> <p class="ql-block">邮政博物馆展出留下史痕的部分邮车</p> <p class="ql-block">  苏河入浦江口,北苏州路20号,是一幢摩登而时尚的大楼,因傍百老汇路(今大名路)顶端,故名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1934年落成。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楼高近77米,地上22层,地下2层,俗称24层楼。采用双层铝钢框架结构。其大楼立面中部升起,从第11层起逐层收缩,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巨大的屏风造型。外墙底层为暗绿色花岗岩石贴面,立面为浅褐色泰山砖,色调统一。外观和内部装饰均较简洁,顶部沿口饰以统一的几何形装饰图案,轮廓线丰富。没有繁复的古典装饰,与美国现代摩天大楼建筑风格相似。</p><p class="ql-block"> 大厦初为公寓楼。1949年6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曾在此楼11、12层工作。著名作家周而复(1914一2004)在11层东边房间里,创作了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p><p class="ql-block"> 苏河两岸楼宇栉次鳞比,汇成近现代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长廊。幢幢楼里演绎着多姿多彩的人文故事,或壮怀激烈,或情深意长,或千回百转,或从一而终,或感怀,或心酸,或笑靥,或泪目,这就是历史,见证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漫步苏河风光带,信手拈来,就会遇到令人感怀的往日时光,向往那五彩斑斓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西侧有亭亭玉立之感</p> <p class="ql-block">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