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故地边疆游

海市蜃楼

<p class="ql-block">马叔,作为我朋友的父亲,如今已近耄耋之年,却全然没有老态龙钟之相。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好像岁月的沧桑未曾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p><p class="ql-block">马叔的思路敏捷得令人称奇,与人交谈时,观点独到而深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无论是探讨时事热点,还是追溯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幻,他都能信手拈来,通古博今,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p><p class="ql-block">与人相处时,他总是谈笑风生,言语幽默风趣,让人如沐春风。他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句温和的话语,都传递着温暖与善意。而且,马叔为人谦和,从不以长辈自居,对待晚辈总是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和他交往,丝毫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和代沟的存在。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是久经世事的长者,都能在与他的交流中收获智慧与启迪,感受到他那颗包容万物、充满活力的心。</p><p class="ql-block">马叔他有着非凡的魄力,说走就走,每一次行动都如快刀斩乱麻,行动力之强让人刮目相看。6月初,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独自驾车回访当年作为知青下乡的鸡西八五二农场,时光已然匆匆流逝,至今已阔别四十七年之久。尽管手中没有任何联系人的线索,可他只为追寻当年那段青葱岁月里留存的那点珍贵情节。</p><p class="ql-block">单程约1800公里,毕竟年近80的老人了,家人绝对不能放心,于是邀请几位好友陪同缘老爷子的心愿,我们欣然接受,也顺便来个边境避暑游。</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六人6月23日乘高铁抵达鸡西。第二天租了一辆商务车开始寻访八五二农场及边境之旅。</p> <p class="ql-block">24日第一站,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简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5月8日,德降。同年8月15日,日降。二战结束。是时,此地要塞日之守军不知世事已变,仍顽抗不降,被苏军全歼。战争又延续了十一昼夜,时值1945年8月26日。故此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终结地。此次大战,历时六年。参战者凡六十余国,涉及全球人口五分有四,亡者约五千余万人。中国实为遭受战争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惨烈之状不堪回首。建碑以记,昭示和平。</p> <p class="ql-block">榴弹炮炮塔遗迹</p> <p class="ql-block">榴弹炮炮塔遗迹,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侧,海拔82.5米。炮塔为半地下的永久性设施,露出地面约15米,炮塔直径30米、顶部厚度4米。炮塔内有主通道一处长19.3米,宽2.4米,高2.2米;另有资材库、掩蔽部、弹药库和发电所4个房间。此炮塔是为了放置41厘米榴弹炮而修建,该炮口径为41厘米,炮筒长13.445米,炮身重量75835公斤,弹头总重量1000公斤,最大射程20公里,总重量348385公斤。</p> <p class="ql-block">离二战终结地纪念园不远有个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及博物馆,因内部修缮施工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抗日英雄群雕像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简介</p><p class="ql-block">1934年日军为夺取苏联远东的油田资源制定了所谓“北进战略"。从这一年开始,日军强迫数十万劳工和战俘,用六年之久在虎头镇周边的虎东山、猛虎山、虎北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座标高100公尺的群山中,修筑了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的军事要塞。要塞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设有指挥所、弹药库、食品库、燃料库、兵舍、将校舍、医务所、发电所、伙房、浴池、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等设施,地下要塞通过反击口、观测所、竖井、地堡等与地上阵地相通。地上阵地战壕纵横交错,火力配备强大。当时日军认为:虎头要塞工事之坚固、兵员配备之充足、火力之强大,超过了法德边境上的马其诺要塞,被吹嘘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称其为不怕围困6个月的"北满永久要塞"。</p><p class="ql-block">在修筑要塞的六年间,数十万中国劳工和各国战俘被残害致死、侥幸活下来的劳工在要塞竣工后,日军以宴会为名,被全部杀害后,掩埋在大沼泽地中。</p><p class="ql-block">1945年 8 月 15 日日本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然而,部署在虎头要塞的日军凭借地下要塞仍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6日结束,比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昭书整整推迟了11天,由此,虎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p> <p class="ql-block">进入6月以来鸡西地区持续降雨,平均温度比北京低14~15℃,达到了我们避暑的诉求,但出行受到阻碍。25日,我们原计划去珍宝岛,到了乌苏里江边听船工说珍宝岛已完全被洪水淹没,路也不通,只得放弃原计划,先浏览一下乌苏里江。</p> <p class="ql-block">冒雨游乌苏里江</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晚霞</p> <p class="ql-block">当晚宿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26日,启程奔赴马叔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宝清县八五二农场,途中经过东方红镇,这些都是令人魂牵梦绕的故地。</p> <p class="ql-block">马叔重访故地的动机,其实源于15年前女儿的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当年她们十来人自驾珍宝岛返回途中,误打误撞走到八五二,见路边一小卖部,进门见店主是一位和父亲年龄相仿的阿姨,便试探着上前询问。</p><p class="ql-block">“阿姨您好!我父亲是文革初来这里的知青,想问问这还有当年留下的知青吗?”女儿客气地问到。</p><p class="ql-block">“你父亲是从哪来的知青”阿姨反问。</p><p class="ql-block">“北京来的”女儿答。</p><p class="ql-block">“北京的,姓什么?”阿姨又问,并开始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北京知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姓马”女儿刚答出两字,阿姨便脱口而出:“马少平”喊出了马叔的全名,并亲切地问:“你是马少平的女儿?”</p><p class="ql-block">至此,女儿惊喜交加激动和兴奋难以言表,这是后话,回家后便将此次偶然的邂逅八五二讲述给马叔,才有了重访故地的念头。但由于15年前正值马叔事业巅峰,一直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终于抵达八五二了,与四十七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如今这里道路宽阔平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让人不禁感叹时代的巨变。</p> <p class="ql-block">来到马叔当年居住的八五二农场一分场三队所在地,图片右侧成片破旧的平房仍保持四十多年前的原貌,已基本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当年留下的农垦职工大都搬进了上图道路左侧的新居。</p> <p class="ql-block">马叔女儿找15年前的小卖部早已不复存在,经询问了解到当年的阿姨丈夫去世后,随儿子住在哈尔滨了。</p><p class="ql-block">逢人便了解农场老人,基本情况是和马叔同期的有去世的;有跟子女搬走的;有一个同期的农场老人已经完全痴呆了,一问三不知;只有一个阿姨看上去80多岁,瘦小干枯佝偻着背,见到马叔的到来真是喜出望外,他们回忆过去的件件往事,交谈了很久,临别热情的非要留我们吃饭,婉言谢绝后路边又遇到几位老人,都比马叔晚几年,但聊到农场的共同话题也是侃侃而谈。</p> <p class="ql-block">一位 60 出头儿的晚辈对我们说道:“马叔的名字在农场那可谓是如雷贯耳。” 时辰渐晚,马叔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农场的老人们。马叔感慨回来得稍晚了些!我想,对于今日见到马叔的老人们而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定然难以消除内心的兴奋,此事定会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p> <p class="ql-block">此次边境之旅的主要目的已达到,剩下的就是随心所欲,想去哪里全凭感觉。</p><p class="ql-block">27日,感觉四排赫哲族村应该去看一下,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赫哲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赫哲语。其传统的经济活动以渔猎为主,善于捕鱼和狩猎。从导航上看那里是一个赫哲族文化景区。</p><p class="ql-block">途经饶河口岸,一路基本沿着国境线(鸡嘴附近)行驶。</p> <p class="ql-block">到了赫哲村确实正在建文化园,到处都在修路,无法深入园区,也没看到赫哲人的原始村落,倒是看到不少应该是为赫哲人修的整齐的乡村别墅,和想象的感觉反差较大,索然无味,便在乌苏里江边(可能是中游吧)留个影就撤了。</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目的地密山县的兴凯湖,沿510国道走到终点是密山口岸。</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口岸边各自选购了些物美价廉的俄罗斯商品便继续出发。</p> <p class="ql-block">途经兴凯湖湿地公园,便随意进去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离开湿地公园,在导航上意外发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便毅然前往参观。</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建筑面积607平方米,由1个正厅和5个展厅组成,通过珍贵历史展品、清晰历史图片和还原的历史镜头等,展现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历程和辉煌巨变,具体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正厅:正厅北侧中央安放着高85厘米的王震将军半身汉白玉塑像,其坚毅的眼神仿佛正凝视着前方的兴凯湖。</p><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主要展陈了1979年以前老一辈拓荒者拓荒所用的工具物品、相关图片,以及王震将军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等,体现了老一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垦建设北大荒的历程。</p><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呈现了1980年以后北大荒在第二代人的建设和努力下,发展成为如今的北大仓的过程,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关怀北大荒的图片。</p><p class="ql-block">其他展厅:包括王震将军生平事迹展、率师开发建设北大荒、建设现代化北大荒等展厅。馆内展陈了2000多件珍贵历史展品,其中有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43件。例如国家二级文物豆心田砚,是毛泽东赠送给王震的礼物;还有王震将军在开发北大荒初期使用过的开荒犁、抬筐等,这些物品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陈内容,生动地展现了以王震将军为首的北大荒英雄群体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艰辛历程和历史功绩,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北大荒的发展变迁以及北大荒精神的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了解到,北大荒特指黑龙江垦区,即现在的北大荒集团,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麓和小兴安岭地区,土地面积为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4.4万亩,人口136.4万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1947年建立的国垦第一场宁安农场为开端,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1955年建立的北大荒军垦第一场八五O农场掀起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在王震将军的指挥统帅下,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20万支边青年,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地方干部,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中华大粮仓"。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雄壮之举,不但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支边青年奔赴北大荒在王震将军策划和组织下,先后有二十万支边青年从齐鲁大地、渤海之滨、天府之国等各地奔赴北大荒,特别是1959年六万山东支边青年来到北大荒更是掀起了支边的高潮。他们的到来,给北大荒带来了袅袅炊烟、万家灯火和勃勃生机。支边青年成为北大荒英雄群体之一。</p><p class="ql-block">马叔等一批北京知青是1966年加入这个英雄群体的。</p> <p class="ql-block">马叔看得很仔细,特别有关八五二部分他都驻足寻找当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黄振荣,马叔的顶头上司。</p> <p class="ql-block">马叔当年也曾是宣传队的一员,难怪他在八五二有如此高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无数北大荒人的奋斗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踏入纪念馆,仿佛穿越时光,走进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陈旧的劳动工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如今的富饶粮仓的伟大变迁。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中华儿女的伟大创举。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几代北大荒人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背井离乡,来到这片荒凉的土地。他们战天斗地,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将北大荒变成了祖国的大粮仓。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顽强意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无数北大荒人的身影,他们有的在寒风中开垦荒地,有的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有的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也是人类拓荒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从昔日的“北大荒”到如今的“北大仓”,这不仅是土地的变化,更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北大荒人的创业之歌,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p><p class="ql-block">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是一座精神的宝库,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p><p class="ql-block">参观纪念馆在马叔的意料之外,他是亲身参与者,那段10年的艰苦经历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他观后内心的想法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观展后一路沿边境游览了此行最后一个景点——兴凯湖。</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是亚洲最大的中俄界湖,边界线将湖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三分之一面积在中国境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北国绿宝石”。其湖面呈椭圆形,北宽南窄,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共有26条河流注入,仅有1条河流流出,经松阿察河流入乌苏里江。</p><p class="ql-block">兴凯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之间有一条长约98公里的沙岗隔开。大兴凯湖东西长71千米,宽南北长90千米,最深处10米,最深平均深度4到5米,面积4380平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面积为124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东西长34.5千米,南北宽4.5千米,湖深1-5米,面积176平方公里,为中国内陆湖。</p><p class="ql-block">兴凯湖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流入乌苏里江。这里既有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兴凯湖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其拥有着世界罕有的集湖泊-森林-湿地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其亦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兴凯湖保护区有鸟类289种,是黑龙江省主要珍禽繁殖地之一;高等植物691种,脊椎动物360种,鱼类69种,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位列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p> <p class="ql-block">还是因为洪水淹没了道路,我们无法登上主观景台一览大小两侧兴凯湖。</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小湖之畔,海鸟们自由自在地舞动于长空,在婉转悠扬的鸟鸣声中,我们的边境之旅缓缓落下帷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