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州地处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古称闽都,明代以来一直是福建的省会。福州的三坊七巷,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至明清鼎盛,坊巷格局至今基本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坐落于鼓楼区南后街,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 三坊指的是南后街西边依次排列的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是小街区的名称;七巷则是南后街东侧的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是居民出行的胡同、小道。此处为南后街北端。↓</p> <p class="ql-block"> 南后街北端牌坊西侧为林觉民、冰心故居。↓</p> <p class="ql-block"> 院内有一尊林觉民半身像。林觉民(1887-1911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书香门第。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接同盟会总部命令,回福建组织选锋队。1911年4月27日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中弹被捕,英勇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近代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p> <p class="ql-block"> 1905年,林觉民遵父命与螺洲陈若霖后代、陈元凯之女陈意映结婚。陈意映深明大义,通晓文墨,婚后夫妻感情和谐。夫妻居所为一座小楼,取名“双栖楼”,楼前种梅植蕉。二人并肩品读诗文,心心相映。陈意映寄给林觉民的信笺落款常署“双栖楼主”。↓</p> <p class="ql-block">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挑灯夜书,把自己最后想要对父亲、对妻子说的话,分别写进了《禀父书》和《与妻书》。↓</p> <p class="ql-block"> 林氏一门,人才济济。有治世良才林长民,有革命英烈林觉民,也有革命“飞将”林尹民。他们身体力行,为国家前途,为民众福祉,做出自我牺牲。还有“反袁斗士”林寒碧、“一代才女”林徽因,皆时代楷模,英名永存。↓</p> <p class="ql-block">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隆普营。中国近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首次使用冰心笔名发表文章,笔名取自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被称为“世纪老人”。↓</p> <p class="ql-block">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冰心随家回迁福州。林觉民遇难后,林家变卖住宅离开,由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购置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保留西三坊、东七巷的里坊格局。历史上在此居住过的名人达到四百多位。街区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成为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宋代就有,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内有林祥谦文化站,是福建省首个红色工作站,福建省国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尚干人,是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壮烈牺牲的中共党员。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p> <p class="ql-block">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在京汉铁路全线血腥镇压罢工运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前后共牺牲了52人,林祥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王麒故居。始建于清初,民国初为王麒住宅。王麒(约1885-1952年),清末毕业于福建水师学堂,后为陆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民国初曾任福建都督府参谋司长。故居现为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上杭蓝氏祠堂,现辟为畲族馆。↓</p> <p class="ql-block"> 畲族是中国东南沿海之世居少数民族,由元谋人一支东进至今粤闽赣交界的凤凰山地区进化发展而来。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方式分布在闽、浙、粤、赣、皖、台、黔等省半山区,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林星章旧居,始建于明末。林星章(1797-1841年),道光丙戍年进士,官至化州知州。曾任福州凤池书院山长。现辟为福建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严复故居。严复(1854-1921年),福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曾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取其“衣锦还乡”之意。↓</p> <p class="ql-block"> 衣锦坊董执谊故居,始建于清代。董执谊(1863-1942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曾任盐官及咨议局议员,致力于乡邦文献搜集、整理。其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闽都别记》。↓</p> <p class="ql-block"> 西晋永嘉年间,衣冠南渡,八姓入闽,黄氏聚居于此,故名黄巷。唐大儒黄璞居于此,唐末黄巢兵过,“以璞儒者戒无毁,灭炬而过”,黄巷因而幸免。宋时,里人崔大夫及第,改名新美坊,又称新美里。明万历以后复称黄巷,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黄巷小黄楼,唐进士、崇文阁校书郎黄璞居此,建楼阁曰黄楼。清代时先后为榜眼林枝春、巡抚梁章钜、清琉球国册封使赵新、闽剧大师郑奕奏故居。↓</p> <p class="ql-block"> 黄巷陈君耀故居,明代建筑。陈君耀(生卒年不详),系沈葆桢女婿。光绪十七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1891年)乡试解元,二十年(1894)进士,选翰林院庶</span>吉士。此处为“福建事变”期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旧址。现辟为福州泰隐安珀酒店。↓</p> <p class="ql-block"> 黄巷福州台湾会馆,亦称“两郡试馆”,为清末专供台湾士子到省城福州参加乡试,进京参加会试时的栖息之所。1883年由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刘璈倡建。↓</p> <p class="ql-block"> 黄巷街景。↓</p> <p class="ql-block"> 黄巷郭柏荫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明末,原系衙署,清同治年间由郭阶三购置。因郭阶三五子皆登科第,时人称此宅为“五子登科”宅。郭柏荫(1807-1884年),郭阶三之子,道光十二年进士,累官至广西巡抚、湖北</span>巡抚,署湖广总督。↓</p> <p class="ql-block"> 衣锦坊叶氏民居,始建于明代,清光绪翰林叶在琦(1866-1907年)故居。现辟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p> <p class="ql-block"> 莆田木雕《闽乡多锦绣》。这件作品雕刻的是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美丽景色。作品采用中国山水画的布局构图,选用台湾阿里山桧木,采用镂空雕、透雕等技法创作,讴歌了贫困山乡脱贫后富饶美丽的图景。↓</p> <p class="ql-block"> 安民巷。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安民巷。↓</p> <p class="ql-block"> 安民巷鄢家花厅。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清乾隆年间,原系“鄢氏太澄公宗祠”,各地到省的鄢氏族亲多住此。民国时期为侨</span>商邹克明购置。↓</p> <p class="ql-block"> 安民巷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1938年春,新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张云逸到福州,就国共合作抗日同国民党政府谈判,设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于此。↓</p> <p class="ql-block"> 福之轩艺术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漆无言中国名家漆艺术展。这是林聪彝故居的北门。↓</span></p> <p class="ql-block"> 南后街爱心树。这是一颗榕树,形状像一颗爱心,自然生长状态,非人工修剪。目前已成网红树。↓</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后改为儒林坊。北宋时,因“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改名文儒坊。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张经居此,又称尚书里。↓</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张经故居,始建于明初,明嘉靖年间张经移居至此。张经(1492-1555年),侯官人。明代文学家、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曾任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明史》本传称其“自军兴以来,战功第一”。↓</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陈承裘故居,建于清初。陈承裘(1827-1895年),陈景亮长子。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官刑部主事。父子二人居文儒坊宅,前后40年。陈承裘膝下诸子皆有功名,长子陈宝琛对近代教育贡献甚大。↓</p> <p class="ql-block"> 陈承裘故居现辟为陈云作品陈列。陈云为福州螺洲陈氏家族后裔,与陈承裘、陈宝琛有亲缘关系。国家一级美术师。↓</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蔡赓良故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蔡赓良(1821-1881年),祖居连江。清乾隆年间,祖上迁居文儒坊。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廷试一等,历官河南归德知府、开封知府、盐运使等职,政绩卓著。↓</p> <p class="ql-block"> 又儒坊孙翼谋故居,清代建筑。孙翼谋(1820-?),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历官安庆知府、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按察使等职,政声颇著。曾上《筹国家大局》疏,同治帝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陈季良故居。陈季良(1883-1945年),著名抗日将领。曾任海军部中将副部长等职。这里也是林则徐母家故居,林则徐的母亲陈帙就出生在这座宅子里。↓</p> <p class="ql-block"> 大光里陈衍故居,大光里是文儒坊内的一条小巷。陈衍(1856-1937年),侯官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曾任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文科教授、厦门大学文科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等职。主持编修《福建通志》。↓</p> <p class="ql-block"> 陈衍故居现辟为中华福馆。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智慧。它是一种吉祥文化,数化文化,鼓舞人心的文化;也是一种气氛文化,环境文化,心理文化、理想文化。福文化是一种激发人生大信,社会大信,国家大信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大光里陈元凯故居,建于清代。陈元凯(生卒年未详),仓山螺洲人,后迁居文儒坊。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其女陈意映为林觉民之妻。↓</p> <p class="ql-block"> 大光里何振岱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何振岱(1867-1952年),侯官人,是闽中名士。↓</p> <p class="ql-block"> 何振岱故居现辟为张志在艺术馆。张志在,字自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曾任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镌刻“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光禄坊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许厝(cuò)里,是许友(1615-1663年)家族故居。现辟为三坊七巷保护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福州市核心区的旧城板块,众多开发项目急于落地三坊七巷,但提出的方案均严重破坏三坊七巷的坊巷肌理和空间格局,幸亏被否决。↓</p> <p class="ql-block"> 早题巷,俗呼枣泥巷,光禄坊东北侧的一条南北向短巷。清末辛亥烈士林觉民遗孀陈意映听闻林觉民就义后举家搬到早题巷,在这里她收到了革命党人辗转送来的感人肺腑的林觉民绝笔《与妻书》。↓</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刘家大院,该院落自西而东四座并列,为福州市区规模最大的一姓宅院。原是清初画家许友故居和内阁中书林佶故居。乾嘉年间由龙山刘氏第十三世刘照购置,为民国福州“电光刘”家族宅院。↓</p> <p class="ql-block"> 宫巷旧名仙居里,宋代改称聚英坊,元代又改为英达坊。明成化年间,又以巷内曾有紫极宫,直称宫巷,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沈葆桢之父沈廷枫举债购置,以安顿子弟。沈葆桢(1820-1879年),侯官人,林则徐次女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开启台湾近代化进程的奠基人。</span>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担任过都察御史、知府、道台、巡抚、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船政总理大臣等要职。一生建树甚多,政绩斐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林聪彝故居。</span>建于明代,道光年间,为林聪彝购置居住。故居毗邻三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林聪彝(1824-1878年),林则徐次子。长期随侍林则徐,林公应诏赴广东途中病故,林聪彝扶枢归闽,后署浙江按察使,又署杭嘉湖海防兵备道。↓</p> <p class="ql-block"> 榕之脉。福州多山,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三山鼎峙,两塔双标;绿荫满城,曲径通幽。北枕莲花,南控五虎,右擎翠旗,左标石鼓。抱柱楹联“非福人不能来福地,有龙脉才会有龙泉”为林则徐恩师陈寿祺所作。↓</p> <p class="ql-block"> 于山,作者陈志武。位于五一广场北侧,海拔近60米。战国时期于越氏在此聚居,故名。↓</p> <p class="ql-block"> 乌山,作者陈伟。位于三坊七巷南面,海拔80多米。相传为汉代何氏九兄弟登高射乌处。唐为闽山,宋为道山。↓</p> <p class="ql-block"> 屏山,作者高洪懋。位于福州旧城正北,海拔60多米。屏山顶峰有镇海楼,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明朝,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登楼眺望,可极目闽江口。↓</p> <p class="ql-block"> 鼓山,作者潘秉超。位于晋安区东郊,海拔近千米,因山上有石如鼓,也叫石鼓山。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有千年古刹涌泉寺。历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堪称福州碑林。↓</p> <p class="ql-block"> 莲花山,作者林春烽。位于晋安区新店镇之北的大北岭,连绵至连江县的汤岭下。↓</p> <p class="ql-block"> 五虎山,作者张剑。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海拔611米,又名方山。山上五座主峰高耸,形似五虎盘踞。↓</p> <p class="ql-block"> 旗山,作者黄天登。旗山雅称翠旗山,海拔775米。起于闽侯上街溪源里,止于南屿水西林。↓</p> <p class="ql-block"> 鼓岭,作者林之本、郑娜。位于晋安区宦溪镇,海拔800多米。1886年由西方传教士开辟,曾有300多幢避暑别墅及教堂、医院、网球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p> <p class="ql-block"> 榕垣古韵。作品选用寿山金狮峰石雕琢而成。千年古榕,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宋时六知州,身先垂范,绮户植榕。乌塔白塔,两塔双标,遥相呼应;又见一楼,名曰镇海,高矗山巅。一石之上,赏榕城美景。听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榕之胜。生态宜居,历代有福之人以中轴线不移,里坊制不替的睿识,勾勒出一幅举世不二的坊巷画卷。人文殊胜,铸就闽都文化的灿烂历史,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榕之杰。三山养秀,几多鸿儒。林公开眼看世界,师夷以制夷;左沈倡办船政,济海兼济世;朱熹理学集大成,阐经弘道;严复翻译《天演论》,启智发蒙;乃裳另辟新福州,觉民赴义黄花岗……↓</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吉庇巷与南后街的交叉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