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省、东三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银币浅赏

妙兴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1896年2月),盛京将军以克阿唐获准没局制造银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奉天省城被沙俄军队攻陷,机器局被破坏。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1903年)重新建厂,此年所造银元中央满文有错刻,故有“奉宝”和“宝奉”两个版本。本币是“宝奉”中间满文一点在右边。</p> <p class="ql-block">背面龙纹图案,四周英文标识。</p> <p class="ql-block">本币的满文一点在左边,即是“宝奉”。</p> <p class="ql-block">背面图案同上。</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近代货币史上“圆两之争”之际,盛京将军增祺将造币厂与机器局分开,单独设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筹划的“奉天癸卯一两”的试制币,因不受欢迎,未流通而取消。</p> <p class="ql-block">此币背面的英文拼法为FEN -TIEN,与七钱二分上的FUNG -TIEN不同。</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徐世昌任总督,将奉天、吉林两局合并成“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所造银圆铭文均为“东三省造”。</p> <p class="ql-block">背面龙纹图案,四周是英文字母标志,其中年份以数字“ 33”标示。</p> <p class="ql-block">东北的吉林机器局于光绪十年制作了“厂平”系列的银币并发行流通,可惜后继无力。该币为一两币正面上刻圆形“寿”字,中列方格,币“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3行共12字,双龙环绕。</p> <p class="ql-block">背面为方格,内书“𠂆平壹两” 4字,四周各有一满文。地章饰有卷云纹,正背边饰均为圈点纹。</p> <p class="ql-block">吉林地处边陲,但隨着移民不断流入垦荒,银钱缺乏日趋严重,光绪二十二(1896年),吉林将军长顺经奏准后,于年底委托吉林机器局试制银圆成效良好。其正面中央有万年青花盆及“光绪元宝”四字。这批银元“无干支”以别于后来者。</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为蟠龙,外围系英文地名和纪重,两侧满文。</p> <p class="ql-block">自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己亥)起吉林造的银圆皆加注干支纪年,共有10个年份版别。本币“癸卯”正面中间是太极图。</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四周英文记重和地名,两侧是满文。</p> <p class="ql-block">本币为吉林造“戊申”币,中心满文“吉宝”。</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蟠龙图案,四周英文记重和地名。</p> <p class="ql-block">1896年至1900年间,有记载黑龙江省至少有5次与委托鄂省搭造或请准自造银元等相关事项记载,然而受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俄军在该年7月入侵东北,四处刧掠并占地多处等因素,黑龙江省争取多年要求设局造币一事终未能实现。据查仅发现黑龙江省七钱二分银币的黄铜样存世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央是蟠龙图案,四周是英文地名和纪重。</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五角”,英文和满文均在正面,且满文在外圈。正面是大请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造五角。</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是蟠龙图案,四周汉文标示日期和数值。</p> <p class="ql-block">本币二角四周是满文标志。</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蟠龙图案,四周中文“光绪二十四年奉天省造”。</p> <p class="ql-block">本币辛丑年吉林省造中间太极图,“库平七分二𨤳”。</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心蟠龙图案,四周英文纪重、地名两侧是满文。</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东三省宣统元宝“二角”,小洋版式甚多,中心无满文,两边有八点花形式。</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心蟠龙图案,四周英文记重地名,两侧也是八点花形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