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水文”——吴小街是一种现象

潘非凡

<p class="ql-block">我的“下水文”——吴小街是一种现象</p><p class="ql-block">文/老P</p><p class="ql-block">他,《教师博览》杂志社签约作者,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被评为“余江区首届文化名人”。多篇文章在《散文选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每周文摘》《时代邮刊》《教师博览》上发表,2021年、2022年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获得者。撰写的通讯《25个留守学生的“校长爸爸”》在第二十七届江西新闻奖(2019年度)评选中获得三等奖。</p><p class="ql-block">这一连串的头衔和高档次的发表或获奖,可以看出小街是个爱写作会写作的人。写作改变了他的人生。因为写作,小街博览群书;因为写作,小街名声大噪;因为写作,小街得到重用。</p><p class="ql-block">小街外貌酷似贾平凹,文风既像冯骥才,更像舒庆春。余江的手艺人铁匠、木匠、鞋匠……他写得出神入化。余江的风味小吃茄子干、稻草鸭、油炒饭……他写得让人口水直流。笔下的亲情、友情、爱情……情深深,意绵绵。</p><p class="ql-block">我和小街有许多交集。九十年代,我们一起参加鹰潭市和余江区的通讯员培训班,一起发表通讯报道和散文,一起被评为鹰潭市和余江区的优秀通讯员。后来,小街调到教体局工作,成了语言文字办公室主任,续办余江教师的“教研思”杂志,推荐老师的优秀作品发表。我后来到深圳教书,创办“丑石”文学社,回余江后创办《杨柳月报》,推荐学生的优秀作品发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小街为老师,老P为学生。</p><p class="ql-block">在小街的影响下,余江许多爱写作的老师走上了发表之路。你看,一年来,余江区教师在《中国教师报》刊发6篇,《教师博览》刊发4篇,《江西教育》刊发3篇。余江一小的方柳凤老师,韬奋学校的王雅琴老师……均在《中国教师报》发表作品,这是多么不简单的事!</p><p class="ql-block">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说,“管建刚是一种现象”。我仿照成尚荣先生的话,“吴小街是一种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