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马未都的博物馆看一看

冯敬兰

<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马未都的私人博物馆了,一直想去看,一直没去成。</p><p class="ql-block">我把倾尽资产办博物馆的人视为英雄。樊建川的博物馆群落我去过了,成都安仁镇和重庆防空洞里面的展馆我总共看了有40个。陈丽华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在北京东郊高碑店,我也去过两次了,再去依然满怀兴趣。</p><p class="ql-block">一直想去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一直认为交通不便没有前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天我们几个老姐妹约好去逛恭王府花园博物馆,游客那叫多! 光是在大门口等人、扫码、订票就折腾一身汗。老年人半票,麻烦却一点儿没少。</p><p class="ql-block">然后被前呼后拥的游客推着从正门进去,站没占地儿坐没坐地儿,没弄清东西南北呢又从旁门走到了街上。</p> <p class="ql-block">站在墙根的我们,也并不沮丧。出来走走逛逛,一块儿下馆子撮一顿,互相说点激励的话,就是见面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的什刹海</p> <p class="ql-block">马未都把博物馆搬这儿了?</p><p class="ql-block">走,进去看看。</p><p class="ql-block">说实话,马未都的名气比他的博物馆可大多了。</p> <p class="ql-block">还要门票呢!对,公立博物馆有国家补贴,私立博物馆全靠掏自己腰包。</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公益组织,不是营利组织。</p><p class="ql-block">门票半价,50块。</p><p class="ql-block">这么小一地儿,值吗?</p><p class="ql-block">原来一票两用,可以继续参观观复博物馆本尊。</p> <p class="ql-block">二楼,除了几套明清家具,就是一壁金佛。</p> <p class="ql-block">既然花钱了,就得在规定时间去规定地点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约好在观复博物馆见。</p><p class="ql-block">我从地铁15号线崔各庄站出来,正好赶上专116路进站,上车,大量空座。</p> <p class="ql-block">汽车一出站,才发现我坐反了方向。不过距终点站只有两站,索性将错就错。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建筑上的标识:Alibaba</p><p class="ql-block">啊!?马云的阿里帝国什么时候搬到北京来啦?!</p><p class="ql-block">在震撼的瞬间,我痛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连山沟里的老村妇都不如,枉为北京市民。</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通过十字路口时,我看到道路远端的大厦上“阿里云”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百度一下,阿里云、阿里大文娱集团、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阿里健康事业群、阿里本地生活集团、阿里妈妈事业部以及淘天、飞猪Lazada等业务部门及在京约1.9万名员工将会迁入总部园区。</p><p class="ql-block">阿里的北京总部园区占地面积约12.4万平米,由12栋单体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达到47万平米,园区内配套丰富,餐饮、休闲、运动、娱乐等设施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必须对四十年前那个瘦小的英语老师,如今这个庞大的资本帝国老板马云致敬! 虽然我的崇敬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跑题了,继续寻找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专116路经过了视野开阔的新工业园区,路过了铁丝网和高墙围栏的大片别墅群,我觉得观复博物馆选在此地和环境真是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没想到公交车拐进了市民居住的小区,左拐右拐我就失去了方向感。坐了总共11站在京旺东路南口站下车,高德地图提示,观复博物馆就在此地。哪儿呢哪儿呢?太阳当头照,我走得有些胸闷气短了都,自从一阳以后心脏明显衰弱了。</p><p class="ql-block">拦住一个青年问,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怎么走?他愣了一下说马未都我知道,观复博物馆不知道。</p><p class="ql-block">走了一段,又拦住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继续问,答马未都听说过,观复博物馆我给您查一下。不好意思驳他的面子,我只好站在太阳地儿等。</p> <p class="ql-block">京旺东路南口与一条大马路衔接,往左走(应是向东),一条南北向新马路把居民区和待开发的空旷地隔开,叫梓林路。</p><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东,走不远,就看见马路南侧路边的建筑了。大马路叫长店大街,至少有六车道,宽阔少车。</p><p class="ql-block">隔着大马路 ,荒郊野地里有一栋孤零零的建筑像是仓库,没准就是它了!</p><p class="ql-block">马路没有人行横道。好在过往车辆不多,我一溜小跑冲过去。</p> <p class="ql-block">观复博物馆地址:</p><p class="ql-block">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p><p class="ql-block">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啰嗦,是给不能驾车又想看博物馆的老年朋友指路呢。</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观复博物馆。大门紧闭,既不豪华也不气派,还用密实的草帘子封得严严实实,站岗的是两只卡通猫🐱。</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观复博物馆! 和我的预想差之千里。论马未都的名气和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应该和前面路过的新建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园区为邻,应该和连片的别墅群为邻,那里住着许多豪门和中国最富有的文艺界明星。</p><p class="ql-block">可现实不是那样的!</p><p class="ql-block">马未都显然不是一掷千金的大资本家,他只是一个文人,一个热爱文物的收藏家,一个有梦想的北京大爷。他没有那么多钱,才会把博物馆盖在荒郊野地的张万坟。</p><p class="ql-block">这么不容易! 我终于来了。</p><p class="ql-block">噢,经常在视频里看到马先生介绍他收养的“观复猫”,原来密不透风的大门是阻止猫们外出哇!</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进出口在停车场里,是在围墙一侧的一间平房。</p><p class="ql-block">一进门,就看见了观复猫。</p> <p class="ql-block">猫成为博物馆的标志,这就是文人气质。</p> <p class="ql-block">安静,雅致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慵懒的猫</p><p class="ql-block">打听了一下,馆内收留了30多只流浪猫,在专职饲养员的照顾下,它们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像故宫博物院的200多只猫一样,守家护院。</p><p class="ql-block">马未都不仅要守着这个大场馆,还要养活几十号人,他们干的是最轻省的活儿,还有这几十只猫。钱从哪儿来?搞过房地产吗?涉足过股票期货吗?从前。</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p> <p class="ql-block">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1997年1月18日正式开馆,马未都为创办人。设有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临展馆以及博物馆商店。</p> <p class="ql-block">作家/收藏家/馆长 马未都为陶瓷馆写的前言</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泥火幻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代陶瓷艺术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 陶瓷无疑是中华民族最美丽的瑰宝,包含着先人的智慧和勤劳,以及先人对生活的认知和向往。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先端。有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中华民族划时代的贡献-﹣瓷器的发明。汉代以后,瓷器迅速崛起,陶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白瓷的出现,是导致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主,其间点缀长沙、鲁山、寿州等窑,各具特色,随性洒脱。五代耀州、秘色承前启后,神秘之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p><p class="ql-block"> 陶瓷的魅力在北宋倍受朝野关注,文人在生活中发现并归纳了陶瓷之美,官方遂予以确认,并极力推广。中国美学的第一次高峰在此时迅速形成。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以及广泛民间的磁州、耀州、龙泉、景德镇、吉州、建窑等窑系,将陶瓷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影响后世整整一千年。</p><p class="ql-block">一千年来,陶瓷在文人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完善。元代以后,景德镇作为瓷都,声名显赫。青花、釉里红、颜色釉、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以及惟妙惟肖的仿生瓷应运而生,装点古人的生活。至此,陶瓷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须。文人赋予她思想,工匠赋予她生命。这个原本仅与生活相关的器物,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当这些美轮美奂的陶瓷一并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人们才知道自己仅是匆匆过客。</p><p class="ql-block"> 马未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瓷塑粉彩癞瓜草虫摆件</p><p class="ql-block">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家具馆部分展品照片</p> <p class="ql-block">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纹12扇围屏</p> <p class="ql-block">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纹十二扇围屏</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 </p><p class="ql-block">长:686厘米</p><p class="ql-block">高:312厘米</p><p class="ql-block">款彩又名刻灰或刻漆,"款"为凹陷之意。其做法是在木板上用漆灰做地,罩黑漆或其他色漆,然后在上面勾勒出花纹并将轮廓内的漆灰剔去,使花纹低陷。最后用各种色漆填入轮廓,成为彩色画面。款彩工艺英文名为" Coromandel ",是印度东南一带某港口的名称,款彩漆器外销欧洲常常在此地中转运输,故得其名。款彩工艺在明代兴起,到清代这类大规格且精工的款彩屏风频出,传世也广。</p><p class="ql-block">观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横过来看</p> <p class="ql-block">过道也是一景</p><p class="ql-block">显示了博物馆主人无处不在的美学品位。</p> <p class="ql-block">马未都为工艺馆作前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封建社会有着两千年(公元前221年一公元1911年)的辉煌历史,比欧洲封建社会长了一千年。除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基本条件,手工业发达是其重要原因。手工业不单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他们无尽的精神需求。历代工艺,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皆以精绝为乐事。</p><p class="ql-block">古人发现,这种情趣的培养在于长久的积累。一块圆润的玉石,穿孔以系,佩带于身,精神力量随之而来。文人与工匠深感责任重大,构思愈发开阔,工艺愈发慎重。久而久之,操刀不辍的工匠们,使工艺成为生活中的艺术。</p><p class="ql-block">中国陶瓷的魅力早在北宋就备受朝野关注。文人在生活中观察并归纳出陶瓷之美,把她推崇至极高地位。在文人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陶瓷逐渐发展完善。元代以降,景德镇作为瓷都,地位显赫。青花、釉里红、颜色釉、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妙肖的仿生瓷,应运而生,装点古人的生活。至此,陶瓷已成为大众的必须。</p><p class="ql-block">金属工艺,首推青铜器。前辈收藏大家,言必称三代青铜。商周春秋战国,有多少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唐宋元明清,金属工艺也花样翻新。金银铜铁,不论贵贱,经工匠锤探零镂,亦为生活添彩。</p><p class="ql-block">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成语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足见古人赋予玉的高尚品格。中国玉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文人殚精竭虑,工匠穷极工巧,使玉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故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历史上改变过起居习俗,由席地低坐转为垂足高坐。视野随之变化,高型家具应运而生。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原则是尊严第一,舒适第二。两者发生冲突,舒适让位于尊严,这个精神核心是古典家具至今受到社会尊重的根本。</p><p class="ql-block">修饰是美学的手段。以耐腐物质保护和修饰易腐材料是国人的一大发明。从八千年前跨湖桥遗址的木胎漆弓到清乾隆时期的钢胎珐琅器,漫长的历史把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向后人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竹木牙角,凡可雕镂之物,皆在古代工匠刀下重获生命。文人的寄托,使之成器。还有漆器、玻璃器、珐琅器以及小不盈握的鼻烟壶,都为绚丽的古代工艺抹上重重一笔。</p><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文人同工匠一道,思想加手艺,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智慧之光成就了后人生活的优雅。而今天,当我们面对先人众多精美绝伦的遗珍时,除去敬畏,还应心存一份感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未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门窗馆</p> <p class="ql-block">二楼特展</p><p class="ql-block">观复猫和四季</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p><p class="ql-block">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歌》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会背,小时候拿出半天时间背诵,受益终生。把一年的物候分为二十四节,每节有气象,是中国自先秦以来总结出的生存理念。只要关注它,你就会觉得节气这东西特别神奇;每当交节之时,气候定会有所变化,老百姓称之为"交节变天"。</p><p class="ql-block">节气的产生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紧密相关,中原大地、黄河长江流域的祖先们靠天吃饭,不观察天地不可以生存,所以物候的每一点小小的变化,都被古人记录在案并凝练为两个字,说明这一时刻的特性,继而演变成一种文化。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观复猫作为观复博物馆的猫馆长,声名远播,它们更应该肩负一些重任以它们的视角看待人类的文化成就。二十四节气显然是农耕文明的重中之重,是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则是与之相关的文物。于是猫馆长出版图书《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书中以猫和文物来诠释节气,视角独特,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展览"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围绕二十四节气文化,或科学解读,或文化阐释。观复猫化身古风人物,走进画中演绎四时节气的七十二种物候变化,美不胜收。全新甄选并展出二十四件节气文物,以物叙事,讲述文物中蕴藏的二十四节气始末。</p><p class="ql-block">中国先人们为二十四节气积累了几千年,一季六节,一年四季,节节有变化,季季报平安。每当交节之时,不管你注意与否,物候都会悄悄变化,猫比人类对这个变化敏感,观复猫们更敏感,展览因此诞生。</p><p class="ql-block">相信观者会有收获和乐趣。</p><p class="ql-block">马未都</p><p class="ql-block">癸卯秋分</p><p class="ql-block">本次特展由北京观复文化基金会赞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商店</p><p class="ql-block">各种文博纪念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庭院里,看着寥寥无几的游人,真为马未都捏把汗。听说上海深圳也有观复博物馆分馆。这么大一摊子不挣钱光赔钱的场馆,这么多没活儿干还得发钱的员工,怎么撑下去啊?</p><p class="ql-block">在结束这个美篇时,因为马未都解聘了部分员工,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网暴。骂得昏天黑地。有没有天理啊?有谁设身处地为他想过吗?马未都不是谁的爹妈凭什么不能解雇你?</p><p class="ql-block">支持马未都,日子不好过,就先顾自个儿吧。能搂钱的企业自顾不暇有的是,何况只亏不盈的博物馆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p> <p class="ql-block">凡是私人能开博物馆的,都有超人的意志,都有英雄的气概,都有广阔的襟怀。</p><p class="ql-block">我敬佩樊建川,敬佩陈丽华,同样敬佩马未都。</p><p class="ql-block">马先生,挺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