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之六最

王延

<p class="ql-block">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后改正定),素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登上城墙,古街、古塔、古寺尽收眼底,即刻领略到这座不大的小城,所承载着的厚重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正定隆兴寺又称大佛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时间可追溯至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赐额隆兴寺沿用至今。是国内十大佛教寺院之一,是国内一座时代较早、保存较完整、规模庞大的皇家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寺内存有六个全国之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照壁--琉璃照壁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长22.9米,高6.3米,图案中海水江崖,波涛汹涌,两条巨龙穿云破雾,上下呼应,极为壮观。照壁与石桥被古城的道路分隔开来,过了石桥便会进入天王殿,天王殿似乎变成了隆兴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是隆兴寺现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七檩中柱式建筑。门上镶嵌着康熙皇帝御书的“敕建隆兴寺”及“天王殿”金字匾额。匾额的边框均为高浮雕云龙纹。</p> <p class="ql-block">  殿内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的金代木雕大肚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大殿的建筑成十字形,整体建筑为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重檐歇山顶,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檐下斗拱壮观宏大,有明显卷刹、侧角和升起。被梁思成誉为建筑中的“艺臻极品”,集建筑、雕塑、壁画多种艺术于一身。1977--1980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是隆兴寺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座 殿堂,为六最之首。</p> <p class="ql-block">  泥塑金装佛像。佛坛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左右两侧为佛祖弟子。左侧老者为迦叶,右侧为阿难。两侧莲座上供奉文殊、普贤菩萨。五座佛像均为宋代原塑,1997年做贴金修饰。</p> <p class="ql-block">  整个大殿采用榫卯结构,独具匠心的斗拱建筑,优美的外观造型设计,以及殿内精妙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展露出古人神奇精湛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  殿内的壁画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存大约422平方米。除少部分有清代补绘外,其余为明代遗存,在现存明代寺观壁画中实属上乘之作。有些地方已经斑驳模糊,失去了往日艳丽的光彩,但是从保留下来的壁画中,依然能够想象出往日的壁画有多么壮观、恢宏、多么精彩绝伦。壁画当年使用的都是天然矿物质颜料,蓝色的是青金石,绿色的是绿松石,红色的就是朱砂。壁画能够保留至今,归功于天然矿物质颜料。</p> <p class="ql-block">  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因其坐南面北又被称为全国唯一一尊“倒坐观音”。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雕塑总长15.7米,高7.5米,有塑像数十尊,又称“五彩悬山”采用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壁塑艺术形式,将观音说法的道场--普陀洛迦山壮观热烈的场景微缩于壁面。为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整个悬塑正中最精彩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转轮藏阁--宋代遗物,是一座可以转动的木质藏经橱。直径七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是一座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中间有一根10.8米的木轴做为上下连接,三、四个人既可推动。不识字的人顺时针推动一圈,等同诵经。转轮藏为南朝梁(497-569年)善慧大士始创。被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赞为“木构建筑之杰作”。是现存实物中年代最早、最古老的转轮藏是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木建筑结构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 <p class="ql-block">  整块石碑只剩下中间这几个清晰可辨的字迹。不知是何人因何而为。</p> <p class="ql-block">  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采用堆土分七段铸造而成。据说铸造到最高之处,堆土往东已有三里远,因此封地三里屯。位居我国古代铜造像之首。其42臂中除当胸双手合十外。两侧共20臂呈辐射状分布,以40只手眼配以佛教三界中二十五种,即为千手千眼之来历。是我国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为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下的石质须弥座,为北宋原物。高2.25米,由双层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的技法,雕刻出力士、飞天、共命鸟、伎乐等形象,雕工精良,是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龙藏寺碑--此碑为中华名碑之一,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仙奉敕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其书体方整有致,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上承南北朝之遗韵,下开初唐诸家之先河。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有“楷书之祖”、“隋碑第一”之称。为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  毗卢殿--古代最精美的毗卢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迁建于此。像高6.2米似一座宝塔,表层均鎏金。全身分三层,每层均有四座毗卢佛,头戴五佛冠,手作毗卢印,三层莲座的一千个莲瓣上都铸造有一尊小佛。共计1072尊佛像。檐下悬挂清乾隆帝御书“毗卢佛殿”匾额。重檐歇山顶、青瓦覆盖、绿琉璃瓦剪边。佛像比例、做工、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国内同类造像中最精美的一座。是明代艺术的珍品。为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的隆兴寺之六最,寺内还有许多精美之作。</p> <p class="ql-block">  铜铸双面佛像--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铸造。面南者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做禅定印。面北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手做禅定印,右手作慈悲印,为民间广为尊崇的佛像。在药师佛像下莲座正中阴刻铭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县滹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吕氏讳旺谨造”此种形制的造像在汉传佛教寺院中极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  牌楼门--曾被梁思成誉为“珍品”。现存建筑为1986年复建。南面题额“妙庄严域”,北面题额“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p> <p class="ql-block">  香炉石--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炉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实为难得罕见。</p> <p class="ql-block">  戒坛--建于清康熙(1662-1722年),为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寺院具有相应的规格才会设立戒坛。北方拥有三大戒坛,隆兴寺为皇家佛教寺院,因而戒坛占居其一,其余两处一是北京的戒台寺、另一处在五台山的清凉寺。</p> <p class="ql-block">  慈氏阁--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简洁明朗,檐墙内立柱为宋《营造法式》所记永定柱的唯一实物例证。元、明、清均有重修。1958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修复。</p> <p class="ql-block">  木雕弥勒菩萨--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故称该建筑为慈氏阁。阁内所供弥勒菩萨像,高7.4米,系北宋时期独木雕制。弥勒头戴天冠,着菩萨装,手作说法印,身后饰高8.8米的火焰纹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无边。1995年采用修残补缺、随旧着色的方法进行了复原性修复。</p> <p class="ql-block">  走进隆兴寺,如同进入了古老的时空隧道。古建筑的外表、式样、结构、壁画、雕塑、碑刻、甚至一砖一瓦、一字一木等琳琅满目之下,每每透露着历史的那份厚重感。纵然对所见之物并不熟知、不知一二,也会深深的体会到对古代历史文化的那种新鲜称奇、神秘惊讶,敬仰和钦佩。无不被古人精湛的技艺所深深的折服,让人肃然起敬。虽然有些古物,由于年代久远不可修复,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古老历史文化的敬仰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苹果手机11pro</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