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军旅题材电视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剧本研讨会纪要

一树老胡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高站位、真情感、新方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庆献礼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聚焦当代中国边海军人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聚焦新中国边海防斗争诗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时代以来,多个党和国家的重要节点相继到来,一大批将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深度结合的优质主旋律作品问世,军旅剧作为主旋律题材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进行着多样化的内容实践尝试。其中,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创作、浙江“十四五”重点规划项目、浙江省文化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杭州市精品文化工程项目、浙江幸福时代传媒出品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该剧在剧集主题的扩展、艺术手法的表达和内容创作的立意等方面都做出了着“新”“深”特征的尝试,用家国同构的中式情怀,展现了当代的中国边海防军人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由李晓静、公丕才、萧森联合编剧的当代军旅题材长篇电视连续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的剧本论证会在京召开、并连线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分会场同步进行,剧集主创与多位行业专家、学者们现场围绕内容创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该剧更凭借高规格的创作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和赞扬。</p> <p class="ql-block">对于大众来讲,边防战士们的日常生活颇具神秘感,这份伟大的神秘感要求行业从业者需要抱着敬畏之心去进行影视化的创作。抱着这样的创作态度,《我站的地方是中国》通过剧中的当代青年军人形象,表现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的新一代军人风貌,书写了军人和边防军人的双重成长、以及国家边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针对这一具有时代特质的剧集选题,《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大校刘笑伟老师表示:“新时代特别需要黄钟大吕一般的军旅大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就是一部具有这样潜质的剧,通过影视内容的创作,投射出时代之变。”</p> <p class="ql-block">更进一步,新题材、新视角引发了“长距离、大空间”的新叙事。《我站的地方是中国》讲述了共和国三代边防军人的守边人生和四个军旅家庭近60年的命运变迁的故事,时间跨度之久、空间跨度之长都是影视行业少见的。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剧中角色的人生故事投射出了整个军队队伍甚至是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与变迁。</p><p class="ql-block">内容创作者把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祖国发展节点融入情节之中,尝试用小人物的轨迹记录大时代的变迁。剧中以袁长宁代表的小人物们在时代洪流中披荆斩棘、努力前行,真实、细腻的剧情细节更容易让广泛年龄层的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长距离、大空间的叙事也引发了观赏性的提升,“时空的跨越带来了差异化的新鲜体验”,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老师认为,“剧中空间跨度从东部海疆到西部新疆,从西部北线再到南疆,这种地理风情,故事叙事,包括战斗环境的多样展现都让观众的观感大幅拉升。”</p> <p class="ql-block">用“情”献礼新时代</p><p class="ql-block">致敬中国边防军人</p><p class="ql-block">作为浙江省广电局“十四五”重点题材规划的重点剧目,也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关注的项目,《我站的地方是中国》自创作之初便受到了各方关注,剧本创作完成后上报浙江省广电局,并在总局协助下将剧本转送至军委政治工作部进行审看把关,再根据相关批示和指导意见进行修改,相关部门充分肯定了该剧题材和故事内容。与会的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规划处李昕副处长表示:“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下,能够出现这样一部真实反映军队生活、军改历程、军人奉献的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同时,项目的成功更离不开内容创作者的付出。从编剧到导演,他们对于这一特殊的故事题材所表现出来的高度创作激情,都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感受由衷敬佩,他表示这种激情是最可贵的财富,也是这个作品成功的必要前提。</p> <p class="ql-block">,用赤诚之心致敬新时代伟大的中国边防军人。特别是导演宁海强,他作为军人出身,希望能够肩负起导演的职责,通过更真实的影视剧创作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边防战士的伟大付出。悉心雕琢之下,剧集创作团队高规格的创作受到了行业专家的极大认可。</p> <p class="ql-block">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陆文虎对于剧本呈现的“真”军人气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站的地方是中国》呈现出了真正的军人,真正的军营,剧中一点一滴都是真正军人的故事、军人的情感、军人间的关系,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军营里的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军旅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还很好地兼顾了题材内容的深度和叙事的温度。在温度上,该剧注重多元人文感情的描绘,讲述了主角喜怒哀乐的真实生活状态,亲情,父子、母子情,友情,朋友情,战友情、军民情、民族情等情感元素在剧中都有着真挚的表现。节奏紧凑、情感饱满,《我站的地方是中国》以生动笔触回归内容本位,用情动人。《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表示:“这部剧是叙事的回归,非常符合家国同构的美学特质,它靠各种情感脉络开枝散叶,用这些来推动剧情的进展,整个剧的点都打在“情感”两个字上,一定和观众会有共鸣共情的。”</p> <p class="ql-block">而在深度上,《我站的地方是中国》的创作立意表现得极具层次感。作为反映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该剧在创作阶段既考虑了社会深度的触达,对于军队生活深度和人文情感深度也做了进一步强调。剧中直观生动地展现了我国边防军人的伟大经历,不仅希望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到边防战士们的无私付出和默默奉献,也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剧让观众对新时代边防军有新的理解和认知,在提升大众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更呼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保卫祖国的热血行列中来,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更用实际行动维护家国利益。</p> <p class="ql-block">原《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认为:“国家的尊严和军人的热血在剧中有机融合,跟当下的时代精神深度契合。我们身处和平时期,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站的地方是中国》很好地展示了当代军人风貌,弘扬为国为家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激发人们爱国爱家爱生活爱军队爱军人的意气,有广义的振奋作用和激励意义。”</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是60年的强军史,也是60年的社会变革史。由浙江幸福时代传媒出品的军旅题材大剧《我站的地方是中国》怀揣敬畏之心,生动描绘祖国边防军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用高站位、真情感、新方法生动诠释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同构的美学特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