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婆了

长安愚公(幽默工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想我婆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文/苗战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深深领悟到,人啊,真的千万不能上年纪,一旦步入老龄,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多愁善感,往昔的点点滴滴总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就像今天,原本风和日丽,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美好,可不知怎的,我的思绪却突然飘向了远方,无比想念我的婆(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我的婆身材高挑,身着粗布大襟的衣裳,总是那般得体大方,仿佛那粗布衣衫在她身上也能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她那乌黑亮丽的头发,圆润而慈祥的面庞,总是洋溢着容光焕发的神采,好似岁月从未在她脸上留下痕迹;虽是一双小脚,却每迈出一步都那么坚定有力,仿佛承载着生活的厚重与坚韧;那浑厚而温暖的嗓音,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她的热情与善良,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婆育有四个儿女,分别是我伯、我爸、我姑和我叔。她教子有方,身为家中老大的我伯,农活样样精通,心灵手巧,闲暇时雕刻几枚鸽哨贴补家用,这让我婆满心欢喜,深感满足。我爸自解放后就在村里担任干部,一心为公,深受群众赞扬,这令我婆倍感欣慰与骄傲。我姑出嫁后,在她所在的村子入了党,当上了妇女干部,我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是对女儿的肯定与赞许。我叔父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在我伯和我爸的支持下上了大学,后来又去当兵,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最终踏上仕途,这无疑是我婆心中最大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婆曾随我叔父去过北京,去过重庆。在部队大环境的熏陶下,她这位农村老太婆,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但每一句话都能让人由衷信服。村里妯娌间产生矛盾、婆媳关系不和、两家人因琐事大打出手,只要她到场调解,一切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她的智慧与善良,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婆的新思想是旁人难以企及的。过去在农村,那些老太婆大多没有正式的名字,书面称呼多是什么什么氏,口头称呼则是大家儿、二家儿之类。然而我的婆却与众不同,她觉得自己虽生于旧社会,但余生都在新社会度过。她这位农村妇女,以其崭新的思想,为共产党培养了三个合格的党员(我爸、我姑、我叔父),他们都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她自己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骄傲地给自己取名:苏幸福。这名字里,饱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对新时代的感恩与期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投机。晚辈们瞧着她那饱满的精神劲儿,故意逗她:“二婆,瞧您这精神头,您估摸自己能活到多少岁呀?”她总是笑着回应:“反正我和毛主席同岁,毛主席活多少岁,我就活多少岁。”大家听完,都被她的风趣幽默深深折服,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毛主席,我婆堪称他的忠实粉丝。过去农村有个旧风俗,儿女们趁着老人健在时,就会提前准备好寿枋,或许是为了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曾经我爸和我婆商量:趁着您还硬朗,您看看想要什么材料的,要几寸厚的,都依着您的心意。我婆听完立刻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道:“如今毛主席领导得这么好,我的福还没享够呢,我不想这么早就准备寿枋,一来不想给你们增添负担,二来目前马克思也没召唤我的意思。”我婆的这番话,不仅是对毛主席正确领导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那坚定的语气,那充满希望的眼神,至今仍历历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得不承认,我的婆是无比善良的。有一年,我姑奶了一个女婴,喂养三年后女婴回了自己家。可后来因为其父母闹矛盾,又把孩子抱了过来,说是暂时寄养,并且承诺每月按时给寄养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几个月过去了,寄养费没给,孩子也没人来接,这下可把我姑急坏了,她跟我婆说让我爸把孩子送回去。我婆心地善良,心想两口子闹矛盾,如果心里都没有孩子,那孩子就太可怜了。于是她劝我姑:“不过是多一副碗筷的事儿,他们不养咱养。”这个孩子就是如今的我海水姐,她的命运并不像她的名字那般苦涩。在我婆、伯、爸、姑、叔的悉心养育下,她健康长大,直至出嫁。我姐也是懂得报恩之人,她在这些长辈面前的所作所为,让我们都把她当作亲姐姐看待。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我大哥因为不太会说话一直娶不上媳妇,正是我姐的两位亲叔做媒,才让我大哥在四十岁的大龄圆了新郎之梦。这份善良与温暖,在家族中传递,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婆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九七一年正月初四,本是我家族宴请亲戚、欢聚一堂的喜庆日子。下午我姑回家,还没走出村口,就被人急匆匆地拦了回来。我的婆因高血压发作,最终没能和领袖同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走的时候没有一丝痛苦,安详的面容就如同沉睡一般。由于她早年的阻拦,临终时用了我外婆准备的寿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作为婆最小的孙子,始终忘不了她老人家为我做的那一口口藕粉、鸡蛋絮,那香甜的味道仿佛还萦绕在舌尖。我一连好多天执拗地不愿卸下孝布,仿佛那孝布能留住我与婆之间最后的一丝联系。我三婆劝我:“战,你婆疼你,你爱你婆,大家都明白,可你不卸孝万一走到隔壁对门去,冲撞了人家生病可不好。”那时的我虽然倔强,但我三婆的话不能不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我婆了,她的音容笑貌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忍不住流泪,忍不住呜咽。我想天堂一定很美,所以她老人家才会一去不回,一路的风景有早去的儿孙相伴;如果天堂真的很美,我也希望她老人家不要再回来,我怕她看到饱经风霜的我,会伤心落泪。婆啊,您在天堂还好吗?孙儿真的真的好想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