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蒋世雄 2024070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坨看似普通的泥土,在转盘上经过师傅熟练精准的手法处理后,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土陶胚子,再经过窑炉的烘烤后,就变成土陶制品,这是我对土陶的最初印象,77年我下乡当知青的生产队就有这样一个窑罐厂,生产各种土陶制品,包括泡菜坛、水缸、饭碗、酒瓶等坛坛罐罐,并由此成为富甲一方的生产队。我闲时常去那里看师傅工作,那时缺少电力,转盘全靠手持木棍驱动,没有足够的体力是做不下来这个活路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生产队在今大足区龙水湖边上,向西北约40公里的地方就是盛名在外的国家4A级景区“安陶小镇”,其荣昌陶蜚声海内外。近日,我与几位在重庆的同学专门到荣昌区,看望了在西南大学退休的曾大哥同学,并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安陶小镇”。</p><p class="ql-block"> 在游客接待中心的广场上,有一座用荣昌陶制作的以大型紫红色泡菜坛为主体的牌楼,楼体及两边的附属建筑也是由荣昌陶制作的柱、砖、瓦以及精美无比的陶器制品,使人感到无比的震撼。穿过门洞,看到了用荣昌红色陶土制作的一排矮墙,中间书写有“安陶小镇”四个大字,两边分别书写有反映土陶的原材料、窑厂、制陶工艺等发展历程的文字,在墙上和道路两旁摆放有各式各样的土陶精品,让人耳目一新,刷新了我对土陶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当知青时做泡菜的往事。我因不熟悉农村的生活,下乡第一个月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大队会计家吃饭,然后就开始学习使用烧大铁锅的煤炭灶,在院子后面的自留地上栽种了蔬菜秧苗,去队里的窑罐厂要了一个大的泡菜坛,于龙水场赶场天买了一些新鲜子姜,挑了一些井水灌在泡菜坛里,加入一些食盐后,就把子姜放入坛内,盖上坛盖,就等着吃泡子姜了。不料几天后我就返回重庆城,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等两个多月后参加完高考才返回,兴高采烈地打开泡菜坛,顿时一股臭味差点把人熏倒,坛水发黑发臭,惨不忍睹,原来是井水没有经过高温煮沸处理,也没有使用料酒,另外播种的菜苗也被鸟儿给吃光了,没有菜吃了,基本上就是靠吃鸡蛋挂面充饥。</p><p class="ql-block"> 在荣昌陶博物馆里,我了解到了荣昌陶自宋代兴起至清代昌盛的千年发展历程,也了解到了荣昌陶采用的泥料、胚子的制作以及烘烤参数等工艺流程,欣赏了陈列的自宋代至现代的陶器精品,陈列品造型各异、琳琅满目、光彩照人,其特点是“薄如纸、红如枣、亮如镜、声如磬”,已超越日常用品的范畴,上升到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规模较大的荣昌陶制作和展销中心里,我以非常浓厚的兴致观看了师傅们制作土陶胚子的全过程,里面的几位师傅大致约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一个是来自福建的师傅,他们在电动转盘上,用工具在茶杯胚子上仔细操作,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两个女性师傅则给打磨好的胚子雕饰图案和上釉,这些都属于上乘的细陶产品,感叹现在的陶器制作在材料、设备和工艺已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在店堂里展示的产品,有价值几千元的茶具和艺术品,最低价的茶杯也是好几百元,我喜爱得很,便花钱买了一个带漏水的茶杯,以作留念。</p><p class="ql-block"> 在长约一公里的“陶宝古街”上,两边的房屋主要都是砖柱、黑瓦、木制结构,宽阔的红色陶砖路面,街道古色古香,历史感十足,店铺是土陶产品销售和制作体验的场所,各个档次的土陶制品要有尽有。古街外还有一条“土陶驿道”,树木繁茂,鲜花盛开,各种土陶制品点缀其中,别有一番韵味。</p><p class="ql-block"> 荣昌陶土蕴藏丰富,泥色为红色和白色,红泥含铁量高,白泥主要含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泥料质细色正,可塑性强,烧结性能好,含水率低,烧制的容器具不渗漏、保鲜好,是最佳的陶瓷原料,素有“泥精”之美誉,荣昌陶器产业正在不断地向更大规模、更高端产品方向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