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盛夏来——平桥区第五小学小暑节气主题实践活动

区外小教务处

<p class="ql-block"> 《小暑》</p><p class="ql-block">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p><p class="ql-block">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p> 小暑来历 <p class="ql-block">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按照公历计算,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即为小暑,此时的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但尚未到达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盛夏已经来临,天气开始炎热,却还没到最热。“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你准备好了吗?小暑并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即便此时的暑气已经非常重,也还是可以谦虚地在前头添一个“小”字,以示酷热程度尚未达到极致。俗语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p> 小暑三侯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将小暑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p> <p class="ql-block">一候温风至</p><p class="ql-block"> “温,暖也。南方火旺,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小暑之时,因气温飙升,连瞬息流动的风都变得不再轻快,转而带着一股子湿黏淤塞的气息。风拂过脸颊时,带给人的再也不是清凉之感,而像是一台大功率烘干机正迎面对着自己狂吹,热得令人仿佛无处可逃。</p> <p class="ql-block">二候蟋蟀居宇</p><p class="ql-block"> 蟋蟀若虫生活在地表,小暑时其羽翼未成,故不能远飞,只能居住在土穴之中。另有《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说在小暑时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安家到人类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p> <p class="ql-block">三候鹰始鸷</p><p class="ql-block"> 小暑前后,小鹰开始学会飞翔和捕猎。古人说小暑之时阴气起,鹰感觉到阴气而萌生杀心,开始学习捕猎的技巧。鹰能翱翔于千米之上的高空并精准地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是十足的空中霸主,故《大雅·大明》中以“时维鹰扬”将姜子牙比为展翅的雄鹰,来称赞其奋发勇猛。</p> 小暑习俗 <p class="ql-block">1.食新丨“吃新”乃“吃辛”</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p> <p class="ql-block">2.晒伏丨去潮去湿。</p><p class="ql-block"> 农历六月六,小暑前后,传说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此时气温高,日照长,家家户户都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柜子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p> <p class="ql-block">3.吃伏面丨头伏饺子二伏面</p><p class="ql-block">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p> 小暑活动 <p class="ql-block"><b>1.诵小暑诗词</b></p> <p class="ql-block">2.画小暑</p> <p class="ql-block">3.吃西瓜解暑</p> <p class="ql-block">  盛夏不仅炎热,美好也伴随左右。大地随处的苍翠是生机勃发,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苦夏浪漫,人皆苦炎夏,但惜夏日长。愿你心中有美景,愿你心中有清凉,小暑,浅握清风,祝夏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