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俊贵是谁?</p><p class="ql-block"> 他1979年参军,随部队来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大会战。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1985年他举家回到天山脚下,要一辈子陪伴牺牲的班长,后成为乔尔玛烈士陵园的守护管理员。</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中,陈俊贵入选。</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俊贵颁奖词——心比金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span></p><p class="ql-block"> </p> 说起独库公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始于北疆石油之城独山子,途经乌苏市、尼勒克县、新源县、和静县、拜城县,终于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从1974年到1983年,用了9年的时间建成通车。 <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是中国最凄美的公路。全长561公里,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1/3是悬崖绝壁,1/5处于高山永冻层。它跨越了天山近10条主要河流,翻越了4个终年积雪的冰达坂,其施工难度举世罕见!</p> 独库公路沿途尽是雪山、高原、荒漠、峡谷、戈壁、湖泊,充满着高原特有的险要、荒凉和壮美。独库公路浓缩了新疆所有的自然景观,更为南北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百姓的运输和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建成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你知道这条公路是怎么建成的吗?<div> 在长达9年的公路建设中,数万名解放军筑路官兵,克服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顶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自然灾害,用最原始的施工方法,咬牙生啃!硬生生地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跨过了不可逾越的山峰,凿通了隧道,让天堑变通途!</div> <p class="ql-block"> 在修筑独库公路的9年中,有2000多名官兵负伤致残,有168名军人壮烈牺牲!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2岁,最小的才16岁!独库公路,平均每3公里的路基下,就躺着一名战士的英魂!</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4日,我们一行四人怀着敬畏之心,特意来到位于天山深处伊犁州尼勒克县的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拜谒为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并安葬在这里的168名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但很不凑巧的是这天纪念馆闭馆,我们不能走进去参观。</p> 我们三个退休退役军人,在烈士纪念碑前行军礼。 当我们正要离开纪念馆时,一个身着很特别“军服”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上前询问这身“军服”的来历,却意外得知,他就是陈俊贵! 陈俊贵和我们说:他成为烈士陵园的守护人,是因为当年一个救命的馒头,一个生死相托的承诺。<div> 那是1980年的冬天,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处,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肆虐的大风刮断。为尽快与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陈俊贵随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等4人一起下山请求救援。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他们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出发了。</div> 这一路,寒风呼啸,风劲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他们手牵着手,连走带爬,艰难前行。40公里的路刚走了一半,他们体力已严重透支。但想到被暴风雪围困,随时都会被寒冷饥饿夺去生命的战友们,他们4人咬牙坚持不敢停歇。但最可怕的是,带出的馒头只剩下了一个!<div> 又走了两天两夜,终因又冻又饿,4人都跌坐在雪地里起不来了。大家望着唯一的一个馒头,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吃。这时,班长郑林书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陈俊贵说啥也不肯吃,班长郑林书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他必须吃掉。望着在寒风中被饿得面无血色的战友,为了完成任务,陈俊贵最后含着眼泪,吃下了这个关乎生死的馒头。</div> 没过多久,班长郑林书倒下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陈俊贵说了两句话:一是他死后就葬在附近的山上,他要永远看护着战友和这条路;二是作为儿子他生前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托付陈俊贵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div> 班长牺牲了,陈俊贵和战友含泪用冰雪掩埋班长后,继续向前赶路。可没走多远,副班长罗强也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只有陈俊贵和战友陈卫星掉下山崖被哈萨克牧民营救,才把施工官兵被暴风雪围困的消息报告给指挥部。</div><div> 1500多名战友得救了,可22岁的班长郑林书、21岁的副班长罗强却永远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天山上。陈俊贵和战友陈卫星也因严重冻伤,腿脚留下了重度伤残,在医院治疗了4年后复员回了老家。</div> 3年后的1984年,独库公路正式通车了!它成了连接天山南北、造福各族群众的生命通道和经济命脉。陈俊贵从新疆回到故乡,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班长,更没忘记班长临终前的嘱托。当他决定开始寻找班长的父母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班长家的详细地址和他父母的姓名,因为他和班长仅仅相处了38天,只知道他是湖北人,其他的情况一概不知。 <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班长临终的嘱托,陈俊贵又返回当年部队的驻地新疆新源县,想在老部队寻找到班长家的地址。可谁知老部队在独库公路竣工后便迁移并编入武警部队的序列。陈俊贵费尽周折,还是没有得到一点消息。他来到老班长的墓前,深深的愧疚和思念的泪水奔涌而出,他坐在墓前和班长说了一整天的话,做出一个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1985年冬天,他辞去辽宁老家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天山脚下,回到了班长的身边,在离班长坟墓最近的一个山坡上安了家。</p> 陈俊贵原本计划在新疆待上三五年,找到班长的父母完成班长的遗愿后就回辽宁老家,可谁知这一待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们一家也吃了不少的苦。就在他们深感无望的时候,老战友陈卫星和烈士罗强的父亲从广东来新疆为老班长扫墓,陪他们前来的部队干部带来了老部队的消息,他很快与老部队取得了联系,部队的领导派专人陪他到湖北,一同拜访烈士的家人。<div> 在湖北罗田,陈俊贵见到了老班长郑林书的姐姐。她告诉说班长参军后只探过一次家,还是因为父亲病重。父亲去世后,家人怕影响郑林书工作,一直没有告诉他。所以,直到郑林书牺牲也不知道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其母亲也于2003年去世了。<div> 陈俊贵来到两位老人的坟前,悔恨的泪水不停地流。他悔恨自己没能早点看望班长的父母,悔恨自己永远没有机会替班长尽孝。他郑重其事地承诺:“班长,你的嘱托,我已完成。我会永远守候着你,以此告慰你父母的在天之灵”。</div></div>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献身的英烈们,1983年,尼勒克县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在筑路施工中光荣献身的168位指战员的英名。乔尔玛烈士陵园成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模范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同年,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找到了陈俊贵,给他解决了城镇户口和事业编制。这更坚定了他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墓的决心。没过多久,陈俊贵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迁到了乔尔玛烈士陵园。 </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尼勒克县再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烈士纪念馆并于当年7月开馆。陈俊贵除了看护陵园外,还充当义务讲解员,他把一件件烈士事迹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解。以前陵园只有他和爱人看护,2008年县里又派了两名工作人员,使他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做更多的事。</p> 陈俊贵说:是班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的一生都会守候着班长和筑路英烈们,我有义务有责任把陵园的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永远铭记天山深处的筑路英雄们。他边讲着,眼睛里边泛出泪花。我们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p class="ql-block">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独库公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英雄之路!独库公路的美,是上万名解放军官兵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生命之美!</p> 退休军人崔坚,退役军人全俊子、王仁强,退役军人的女儿宋慧玲,与修筑独库公路的战士暨乔尔玛烈士陵园管理员陈俊贵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撰文/编辑:全俊子</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9f36cwz" target="_blank">全云白——从军械修理所走出来的全国战斗英雄</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