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麻扎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下辖自然村,地处火焰山南麓吐峪沟南沟口,村域面积12平方千米。是一座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佛教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历史文化古村,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展现出“古村、古民居、古巷、古树”的维吾尔族传统风貌,是新疆生土建筑的典范,被誉为“中国第一土庄”。来到了这里才感觉来到了真正的新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吐峪沟最高气温39度,在一片黄土黄墙里原以为会热得不忍受,其实体感温度比想象中好,比我们江南的35度感觉要凉一点。要是在我们江南,这样的温度一出门就会浑身汗透,在这里居然没怎么出汗,时有凉风吹拂。特别走进当地村民家里会很阴凉,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长长的通道,这个通风里就会有微风吹来,仿佛是天然空调,感叹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位于村里的最高处有维吾尔族的古墓群。麻扎村“圣人墓”是世界七大圣墓之一,在整个中亚的穆斯林中,能来这里朝圣是一种荣耀,因此麻扎村也被誉为“东方的麦加”。</p><p class="ql-block">“麻扎”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伊斯兰显贵的圣徒陵墓,因麻扎村坐落在圣徒墓的前方而得名,村里人多数是圣地守墓人的后代。相传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其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东行到吐峪沟,在当地牧羊人携犬的帮助下,便长住此地传教,从此,伊斯兰教开始在吐峪沟盛行。后来,他们六人先后去世,其圣徒墓就是今天的吐峪沟“麻扎”。这个村子大多数人都是圣地守墓人的后代,如今守墓人早已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中,而他们的后代还延续着这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是麻扎村伊斯兰教代表性活动场所,寺中高大的礼拜堂、高耸的穹顶和宽阔的院落使其成为村落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个店应该是村里的网红店,装饰得确实很有西域特色。老板娘年纪也不大,很热情地帮我拍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第4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火焰山来的鼓手》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阳光那么热烈,小姑娘的皮肤却出奇的白嫩。漂亮可爱的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这种房子是他们凉晒葡萄干的,叫荫房。是一种利用吐鲁番盆地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生土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吐鲁番干燥的气候条件,通过墙壁上的通风孔,让干燥的热风带走鲜葡萄的水分,使其逐渐变为葡萄干。荫房的建造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以及对传统葡萄干制作工艺的精湛掌握。在吐鲁番,几乎每户葡农都建有这样的晾房,这样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翠绿如新,甘甜不减。</p> <p class="ql-block">麻扎村中由北而南穿村而过的溪水属吐鲁番二塘沟河水系,人称苏贝希河。苏贝希河穿村而过,串联六个聚落组团。虽然流到村里的水渠里的水是黄色的,但足于滋润这片黄土地,也看到有小孩子在水渠里洗手洗脚,给他们带去一些凉意和快乐,有了这些浑浊的水,在这片黄土地里才有一些古树为之增添一抹绿色,一片阴凉,不过也看到了几颗已经死去的大树,估计还是干旱缺水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