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天下,警惕,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凭栏听雨

<h1><font color="#9b9b9b">曾记得早些年代一直在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近几年也不知谁提出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甚是汗颜且无语,这些言论是否太片面了呢?</font></h1>   部编版语文教材自问世以来,就争议不断。有人说弘扬传统文化就应该从加大语文的学习量开始,从学好母语积累古诗词开始;也有人说,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以语文为王,将语文学习重视起来,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但有人说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语文,更需要精通数理化的高精端人才,一味地强调语文的重要性,让其它学科边缘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利。总之,“一石示激起千层浪”,一个“语文为王”的新教材改编让原本就对教育改革充满迷茫的一些人迷茫了起来,让一些家长变得不安了起来。   其实,家长们的不安不是没有道理。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一穷二白,建立在废墟之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在强国发展的道路上,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界流行起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天都不怕”的说法,两弹一星的成功,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在无形中证明学好数理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成功,让百姓们再一次看到了数理化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更让普通老百姓明白了“数理化”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国家的振兴需要的是科技的振兴,不将科教教育的发展放到首位就会落后挨打。历史上落后了几百年,被列强屈辱了几百年的中国老百姓怕了过落后挨打的穷日子。因此,在他们心里,依然是数理化的学习要比语文的学习更加重要,显然要一下子转变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语文教材主编温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要适当拉开差距,还要考阅读速度,有15%的学生答不完题是正常的。”这句话也就是媒体经常提到了在语文为王的时代,高考中要让15%的学生答不完语文试题的原话。笔者认为,温教授本意是想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是想让语文分数拉开学生高考总分数的距离,这在以“语文为王”的背景之下没任何错误。之所以语文教材改编之后会出现争议,甚至让老百姓感恐慌,是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突然间提出“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让老百姓的思维一下子拐不过弯来,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加上“要让15%的学生高考中做不完”,“语文不但要考课本上的内容,也要将课外阅读加进试卷……”等一系列的言论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了来之语文学习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让他们表现出安静才怪。   语文教材改编了,也推广使用了,教材内容也让家长和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变化。我想家长和学生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阅读课增加了,课文学习难度提高了,考试内容更难了。就像一些网友在议论中说的,六年级就加进了鲁迅单元,将难懂的文章加入课本,让老师教起来很费劲,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每天的家庭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左右,哪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啊!一年级一开始就学习汉字,汉语拼音只学一个月,有点违背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让小孩子刚上小学就怕上了学语文。<br><br>  学校为了适应新教材,在课表上除了原有的语文课之外,还增加了各个时段的阅读课,阅读指导课。语文老师也在上好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每天给学生安排了课外阅读任务。以前学校的文化学习重点在“数理化”,现在将一切中心,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语文学习上,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只抓语文阅读教学,只搞语文活动的现象,“语文为王”的风向标,让我们的学校文化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各种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就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也应该学好每一门课程,有些学校在语文教材改编之后走偏了,这一点值得警惕。 与其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不如说“得语文者得生活”。语文是生活的学科,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成长实为一体:“听、说、读、写”与“三观”端正、品性提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息息相关。<br><br>写作,是语文的重要科目,其主要任务是记录并鞭策学生的成长。高中是学生由少年步入成年的关键时段。认识生活发展、见证学生成长是高考写作永恒的主题。<br><br>---王大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大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文特级教师 45年教学经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div> 与其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不如说“得语文者得生活”。语文是生活的学科,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成长实为一体:“听、说、读、写”与“三观”端正、品性提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息息相关。<br><br>写作,是语文的重要科目,其主要任务是记录并鞭策学生的成长。高中是学生由未成年步入成年的关键时段。认识生活发展、见证学生成长是高考写作永恒的主题。<br><br>2023年全国卷的四个写作题目大体延续“四省联考”写作题目的思路,走向上做了积极的调整。<br><br>试题发布者的评语是: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br><br>从内容来看,四个题目都面向广阔生活和考生切身实际。或者说是从不同角度联通生活和考生认知。这一方面发布者的评语说得很周全,引述于此,不再发挥,谨表谢意。<br><br>四个题目都是“给材料”的命题形式,要求引发“联想与思考”的指向都明确而广阔。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语文学的好,其他的也不会学得很差,有人说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为我们做其他学科的时候,它的题目也是文字类的,如果你能更好的理解题目,就能更好的解决题目。语文考察的是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还有理解能力,你对一个事物有很透彻的理解,就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div><br></div><div>有人说对未来的最大影响力,一个是写作,一个是演讲,只有你有好的语文功底,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就算是演讲也需要演讲稿,演讲稿也需要写作能力,好的演讲稿才能更富有感染力。<br><br>很多名人,名著,他们虽然已经逝去,但是他们的文学作品却是长留在人们心中,而且人们也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与他们对话。<br><br>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需要学好中华的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br></div> <div><font color="#9b9b9b">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摘自网路</font></div><font color="#9b9b9b"><div><font color="#9b9b9b"><br></font></div>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也不能苟同。最后以自己的理解做个总结吧。</font><div><h1><b><font color="#9b9b9b">我要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搞定数理定乾坤!”</font></b></h1><div><font color="#9b9b9b">两者说法都得罪不起,就综合一下吧。</font></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