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特别是老一辈的父母,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在教育子女时,完全从感性出发,或者遵从传统的“三从四德”、“师道尊严”、“棒下出孝子”的旧观念,将孩子培养成要么唯命是从、唯唯诺诺的乖乖女、妈宝男,要么严重反叛、不忠不孝的逆子。尽管说法有些夸张,但基本套路就是如此。所以,做父母也不能老是师承祖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子女们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那么,父母该怎样与孩子相处才是恰当的方式呢?</p> <p class="ql-block"> 1、不要大声吼孩子。与孩子说话要轻声细语,大声吼叫不会让孩子改正错误,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只是在父母面前装乖,内心却十分抵触。经常被吼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少言寡语、自卑、社恐,严重的会形成自闭、抑郁。</p> <p class="ql-block"> 2、尽量不要用“不准”、“不能”等禁止词,要用“可能”、“可以”、“也许”等引导性词语。</p> <p class="ql-block"> 3、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讨厌”、“烦人”等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能用谩骂侮辱性词语对孩子进行精神打击。</p> <p class="ql-block"> 4、当孩子向你倾诉时,无论好事还是坏事,一定要认真倾听,并站在孩子的立场,给予真诚的回应,如此,孩子才愿意与你互动,关系才能变得融洽、亲密。如果在青春期前,彼此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互动关系,青春期后,亲密的父母子女关系再也无法建立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5、孩子帮助家里做事,即使做的不好,或者做错了,也不要直接批评、指责其错误,而是表扬、鼓励其做事的精神,赞赏的同时,引导孩子正确做事的方式方法,当然,如果父母与孩子一起动手,不仅让孩子学习做事的经验,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关系。</p> <p class="ql-block">6、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强,则孩子弱,父母弱,则孩子强。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尽可能的示弱,无论是做家务还是玩游戏,都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比父母强,如果此时,父母再给予赞赏和鼓励,会让孩子的自豪感爆棚,做事会更卖力。反之,父母如果对孩子的作为总是吹毛求疵,横加指责,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求胜欲备受打击,对父母让做的事极度反感。想想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心态吗?更何况一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7、孩子故意实施其认知范围内的错误行为,若属非原则性错误,可以调侃或轻描淡写的责备,或者用不陪他玩耍、不买他喜欢的东西做惩罚。若是原则性错误,比如偷盗、欺凌弱小、对长辈老人不敬等,则应严厉禁止,并严肃批评。</p> <p class="ql-block"> 8、孩子与老师顶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要考虑是否是孩子认知范围内的错误,二是主要过错是孩子还是老师。如果确认确属孩子的主要过错,则应指出其错误的性质及其后果,并引导其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如何让自己喜欢老师。</p> <p class="ql-block"> 9、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时,父母千万不要在盛怒之下批评、指责或者辱骂孩子,而首先应该自我反思,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好,才让孩子犯这样的错误?我应该怎样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没有想好处理方式之前,最好冷处理,待想好对策时,再做出处理。</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感想和体会。若有不妥,请予斧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