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25000里长征90周年。原61师钢铁团三机连部分退伍老兵受甘肃岷县裴陆平、乔志华等战友的邀请,前往岷县参加战友聚会和举办的“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活动。参观与瞻仰当年红军长征时腊子口战役的遗址和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哈达铺镇,重温革命的红色基因和传统教育,坚定初心意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在历经大半年的长途跋涉,冲破了敌军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和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人迹罕见的夹金山,走过茫茫无际的草地,粉碎了党内张国焘集团妄图分裂红军的阴谋,终于在1935年9月初到达了川甘边界地区,此时国民党军的薛岳、胡宗南部在后面追击,前有甘肃军阀鲁大昌部据险阻击,当时几万红军被阻在川甘边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无论地形和环境对红军都非常不利的。在这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宕昌县高吉村(俄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面对红军出现分裂的苗头,以及对战略前进方向判断的分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从思想上系统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根据红军当时的处境,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同意了彭德怀提出的关于缩小部队编制的提议,并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和林某组成的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成立了编制委员会,以李德为主任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再一次确定了红军继续北上的方针。9月1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离开高吉村,向北上唯一通道腊子口进发,拉开了攻打腊子口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参观中,我们在腊子口战场的遗址上,体会当年攻克腊子口天险的惊心动魄的战斗,现场上的两面悬崖硝壁高耸入云,一条只有几米宽的小路向山里延伸,边上水流喘急的腊子河奔腾不息,腊子桥边的敌人碉堡虎视眈眈盯着这条窄长的小路,当年鲁大昌部队的十多挺机枪在这个天险里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红一方面军的战士们与之战斗了一天一夜,最后部分红军战士在主力的掩护下攀上几十米高的悬崖从顶部往下向守敌发起突然袭击,一举摧毁了敌军苦心经营的防线,敌人狼狈逃窜,红军终于打开了通往甘肃的大门。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红军彻底粉碎了敌人围追堵截妄图消灭于红军在川甘边界上的计划。红军大部队进军到宕昌县的哈达铺镇,得到体力和粮食上的补养与补充。毛主席党中央从敌人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徐海东、刘志丹西北红军部队的消息,随即作出了向陕北进军,与陕北红军会合的伟大决定。聂荣臻元帅说过,腊子口一打开,整盘棋都活了。</p><p class="ql-block">参观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从各方面的史料和红军当年用过的物件、武器受到的教育很深,感到中国革命的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才能实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我们年过七十,从小就接受党的红色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坚信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才能救中国,西方的那一套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p> <p class="ql-block">重走红军长征路(视频)</p> <p class="ql-block">岳中先先生书法</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我们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在去腊子口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敌军的无顶碉堡</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上的腊子河和小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