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路追随父亲的足迹,沿着当年父亲从家乡奔向抗日圣地延安的路线,我们从风陵渡过黄河,经潼关到西安,今日傍晚从西安乘火车前往延安。</p> <p class="ql-block">火车行进在西安通往延安的路上。一路上穿隧道,过桥梁。一眼望去,尽是黄土高坡的沟沟坎坎和一条条黄色的河流,每条河上都架着一座桥。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p> <p class="ql-block">开始,车里还有孩子在数经过的隧道和桥梁 ,数到几十个就放弃了 。事先没作好功课,急去查寻才得知这条铁路非比寻常!西延铁路全长334公里,贯穿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沿途河谷交错,地质情况复杂,共有大、中桥梁147座,隧道103座,其工程之艰险令人赞畏!仅仅300多公里长的铁路,桥梁和隧道的总和就有250座!平均一公里多就有一座桥梁或隧道。真是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行程3个半小时,当晚就到了延安。</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乘车前往延安革命旧址。如今延安已经是现代化的都市,除宝塔山外,延安市区~内的山头已经被推平。革命旧址座落在如公园般的绿地里。但我们还是对80多年前的延安念念不忘,只能在图片中,影像里尽力找寻她当年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全党空前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抗大纪念馆(在抗大旧址上重建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从图片上,实物里、影像中,在毛主席及我党领导人的故居里,我们仰望着、思索着,力求走进那个全民族奋起救亡图存艰苦抗战的年代,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新中国的诞生是是怎样从延安走来。</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奠基西北高原。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时这支年轻的军队军级干部平均年龄28岁,师级干部25岁,士兵平均年龄22岁。领导这支军队的中国共产党15岁。</p> <p class="ql-block">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仅仅两个月后,西安事变爆发。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和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中国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p><p class="ql-block">图为西安事变后第二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发给张学良的电文。毛泽东比张学良年长,在信中谦称自己为“弟”,以示对对方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后, 根据协议,驻延安的东北军向西安一带集中,红军接管延安。中共中央机关随即于1937年1月迁往延安。从此,宝塔山成为指引中国革命的灯塔。延安成了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1937年清明节,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在延安境内黄帝陵前共同祭祖。向祖先宣誓:抗日御侮,救国图存。毛泽东亲笔撰写的《祭黄帝陵文》,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 3个月后,“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片国土相继沦丧。亡国灭种的危机犹如黑云笼罩大地和人心——中国到底会不会亡国?抗战到底要打多久? 1938年5月,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伏案8天9夜完成了《论持久战》。文中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的谬误、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于中国的”论断。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斗志 ,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论持久战》一经问世,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就连有些日本人也为《论持久战》所折服,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宣称:“我们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必然的,这种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p> <p class="ql-block">1938年 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文版发布,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陕北解放区这片充满革命朝气的热土。</p> <p class="ql-block">《西行漫记》在中国出版后,许多有志青年、进步人士从延安、解放区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延安成了可以实现救国抱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抗战中的延安,就像一座灯塔,吸引着无数爱国青年。仅在1937年至1939年就有3万多青年前往延安。其中有张学良的弟弟,杨虎城的儿子,有来自沦陷区、大后方、海内外的爱国青年,有来自五台山的200人的僧侣连,有有十二、三岁的儿童连……他们千里迢迢,冲破重重关卡、阻碍,行进在西安通往延安长达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p> <p class="ql-block">抗大的前身是红军大学,1937年迁往延安,为适应抗战需要,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是林彪。当时很多党的重要领导人都在抗大授课。</p> <p class="ql-block">1937年毛主席每周二、四上午来抗大授课,每次4小时,一连讲了3个月。后来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当时的授课提纲。</p> <p class="ql-block">为了培养抗日战争的军事和政治干部,抗大面向全国招生。</p> <p class="ql-block">在冒险跋涉,奔向延安,寻求革命真理的人群中,有我父亲的身影。当年父亲从山西的风陵渡渡过黄河,经潼关到西安,之后在陕西安吴青训班学习三个月,毕业后于1938年7月到达延安。先在延安城内二大队(政治队)学习,后分到抗大四大队(清凉山下)学习2个月。1938年10月在抗大职工二大队(延安城外十一、二里地的柳树店)学习。按时间推算,应该是抗大第四期学员。如今的延安,几经战火,当年抗大学员们亲手修建的窑洞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影像资料中寻找当年的模样了。</p> <p class="ql-block">在露天教室,毛主席亲自为抗大学员讲课。</p> <p class="ql-block">抗大第四期学员分别于1938年8月和12月分批毕业。</p><p class="ql-block">上图为抗大第四期学员纪念“八一”和毕业典礼大会。</p><p class="ql-block">右下图为学员毕业后奔赴前线。</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的艰苦生活中磨练、成长。</p> <p class="ql-block">上图:没有教室,露天上课。</p><p class="ql-block">下图:吃小米饭</p> <p class="ql-block">抗大学员的生活用品品。</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延河边洗衣</p><p class="ql-block">左下:在延河边洗漱</p><p class="ql-block">右下:住土窑洞</p> <p class="ql-block">上:背包当凳子,膝盖当桌子</p><p class="ql-block">中:废纸做笔记,山野作课堂</p><p class="ql-block">下:自己动手盖房子</p> <p class="ql-block">练好本领上战场</p> <p class="ql-block">上:抗大学员自带凳子去上课</p><p class="ql-block">下:上山打柴烧木炭</p> <p class="ql-block">抗大学员在做早操。</p><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珍贵的影像和图片,我感到无比亲切!虽然无法从人群中辨认出父亲的模样,但我知道,父亲当年就在这个队伍之中!吃小米,住窑洞 ,开荒种地,睡大炕。在露天课堂里学习、操练 ,时刻准备上战场……</p>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抗大校歌表达了抗大学子的豪迈革命气概,也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承担的责任与光荣使命!</p> <p class="ql-block">借用《建国大业》主题歌词表达此刻心意:</p><p class="ql-block">“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p><p class="ql-block">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p><p class="ql-block">一幅幅一帧帧 ,不能忘却的画卷,</p><p class="ql-block">引领着我,</p><p class="ql-block">默默地前行,</p><p class="ql-block">追寻……</p><p class="ql-block">抚平冉冉逝去的光阴,</p><p class="ql-block">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p><p class="ql-block">一页页 一篇篇 ,刻骨铭心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我心驰神往不懈地追寻 ,</p><p class="ql-block">追寻,……</p> <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的父辈是一群极富献身精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奔向延安,在抗大的熔炉里淬炼成钢,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绚烂青春永载史册!他们为中华民族奉献青春、热血、生命的壮举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致敬伟大的抗日精神! </p><p class="ql-block"> 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p><p class="ql-block"> 向所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巨大奉献和牺牲的先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4.8.12 于沈阳</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之际,仅以此系列美篇纪念敬爱的父亲及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奔向延安的热血青年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