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9日一大早六时许,我和邻居大叔一同去马嵬镇南留村购买菜籽儿油。大叔今年虽然都82岁了,但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十足容颜焕发,思维敏捷手脚利索,亲自开着他那辆心爱的老年助力电动车,带着我同行前往。我今年71岁,比起大叔要年轻十多岁,临行前,我主动请求“叔,今天我开车你乘车,”可大叔却言道“今天我开车你坐车,”我连忙说“你是我叔呢,年岁比我大多了,还是我来开吧,”可大叔就是不让说“别看我年纪大,我就不服老,我今天就让你亲眼见识一下我的开车技术,”不管我无论怎么说,但大叔他还是婉言拒绝了我的请求。</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大叔开车小心翼翼,稳稳当当,眼神集中,手脚麻利,逢人减速,逢车停让,根本就不像个八旬老人的样儿,真让我从内心里感到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今日在去南留村的路上,不由得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时代,那时候我才七、八岁,我婆(陕西关中人称祖母叫婆)领我去南留村的那些经历。从家里出发,一路向西偏南而行,走到村西门外一里地的西坡上,一座汉时的大冢就在路的北边儿,冢旁草木丛丛,冢上草木寥寥,婆孙俩坐在路旁稍停歇息,身旁不远处小鸟和黄鼠的叫声常常就在耳边响起,稍歇片刻后继续上路,到了礼道村的东门外不远处,又见一座汉时的大冢,冢上还有一座木塔,据说可能是50年代修建的一座水文地理标志塔,走过礼道村不远,便到了我舅爷家的所在地南留村。</p> <p class="ql-block"> 记得大概是在上世纪1960年农历三月十二日的下午,我婆带着我走娘家南留村,去看三月十三日的古会,这个我记得比较清楚。我婆是清朝生人,她那一双金莲小脚走在坑坑洼洼坎坷不平的土路上,十分的艰难,婆孙俩一路上也不知道歇息了多少次,当走到南留村东门外不远处时,一条约四到五米宽的大河横在了眼前,噢,原来是刚刚新修的引渭水上塬的高干渠三支渠,渠是刚修成,但桥还没有建好, 河里的水急急的淌,哗哗的流,河上只架了一根大木头(一条从旧房上拆下来的房梁当地俗称担子)的独木桥,有胆量的人只有从上面走着过河,一老一少的婆孙俩没办法,只好老在前小在后,小心翼翼、提心吊胆、颤颤兢兢的爬着过了河,当时过了河后的那颗心咚咚儿的跳个不停,颜面失色的坐在河岸上稍停歇息后,等缓过神来才缓慢前行,今天想起来那件事儿真有些后怕不已,倘若婆孙俩稍有失手失足,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还是老天有眼保佑婆孙俩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 记得又是第二年的农历三月十二日,午饭后,我婆带着我又去南留村,因为每年都要去娘家过三月十三日的古会,那个时候正是上世纪60年代国家自然灾害三年困难时期,从家里出发,走过礼道村到南留村的半路上,三支渠河岸边,一架牛拉水车从三支渠里抽上水,哗啦啦的浇灌着岸上高处的农田。这一年三支渠上那座桥也已经建好了,婆孙俩平平安安的过了河,一路上婆孙俩走走歇歇,傍晚时分才到了南留村。当天晚上,我姈婆水煮了小半锅苜蓿菜汤,一人吃上一碗汤汤水水的只调着盐和醋的苜蓿菜汤充饥,这也就算是当时的一顿晚饭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早饭是稀汤汤的玉米糁子饭,一人一块玉米面蒸成的发发馍,大小五口人同就一小碗生萝卜干切成丝儿的酸辣菜。中午时分,婆婆带我去逛村上的古会,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会上也冷冷清清,只有一些做小买卖的和卖小吃的,吃食就是当地的麻花油饼豆腐脑儿,豆面糊汤凉荞粉。我婆花了一毛钱分别买了一小碗豆腐脑和一小碗豆面糊汤,在当时这也算得上是一次欢心高兴的享受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午饭,大家同吃一顿用玉米面打成的搅团饭,酸酸辣辣的辣蒜醋水水盛上一碗热搅团,只要能充饥解饿也就算是不错的了。在那个年月,凡是1960年后出生的人,哪个没受过饥,谁人没挨个饿呢?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把人们都饿扎了。</p> <p class="ql-block"> 我婆她很受邻里乡亲普遍尊敬和爱戴,她是一位勤劳俭朴贤惠善良的农家老人,早已四世同堂的她于上世纪一九九二年农历三月四日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八岁。</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昔日的岁月已成为过去。</p> <p class="ql-block"> 话说今日去南留村买菜籽油,走的却不是当年的那一条斜径土路了,现在的乡村道路已经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平平坦坦的水泥混凝土大路了。一路上凉风习习,田野里风光美美,道路旁树木成行,田园里瓜果飘香,六时三十分左右,我们来到了南留村一家榨油坊。门前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晓团油坊”大红招牌格外醒目,三间宽的大门面,洁白的瓷片贴满墙,门楣上“家兴财源旺”五个金色大字金光闪闪。进了大门,屋内马达轰鸣皮带传动,榨油机嗡嗡作响,浓香的菜籽油从榨油机的出油口连续不断的往储油桶里流淌。屋檐下还坐着几位前来榨油的农家妇女,看来这家油坊的生意还算不错。做生意嘛最讲究“诚信”二字,你“诚”了我才“信”,你若不“诚”,谁人还能“信”呢?</p> <p class="ql-block"> 老板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俩,并高高兴兴的给我们俩打好油,付款一毕我们便打道回家,至于油的好坏吗?当然吃过的人都知道,只要是真真正正的纯菜籽油,那味道肯定是浓香浓香的了。</p> <p class="ql-block"> 摄影撰文: 牛怀永</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