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的版本很多,第一章是“常”和“恒”的差别,还有标点断句的不同,造成对“道”的理解差异很大,各人对“道”的认识更是差别更大,读经典重在实践体会,最终形成自己的“道”遵“道”而行。成为“道”的践行者。并从经典中受益。</p> <p class="ql-block"> “道可道,非恒道”,就六个字,不同的标点断句,就会产生不同的意境,还有三个“道”字在不同的位置意义也不同,就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场合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一个字就可以说半天,所以要明白《道德经》的精髓,要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从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体会实践,最终成为自己的“道”,然后遵“道”而行。</p><p class="ql-block"> “道”,可以说的,老子就说了五千多字,从第一章看,明白“有”和“无”才是打开《道德经》的两扇门。即“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从“无”到“有”有时间概念和空间楖念,是时空关系,我们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就能独立存在,体会“无”和“有”的时空关系是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无”中生“有”是怎么回事呢?“无”和“有”是不是道呢?是老子讲的道吗?</p><p class="ql-block"> 天地是从“无”开始的,不要把“无”理解成没有,万物就是从“无”那里来的,“有”才能成为万物之母,怎么去理解体会“无”和“有”奥妙呢?要常无欲,怎么去理解“无”和“有”的边界呢?是有欲的时候。在观实世界中,很难做到无欲,有欲是常态,所以要去体会“无”和“有”的边界。 </p><p class="ql-block"> “无”和“有”是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慢慢去体会它的玄和妙吧。</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只有五十八个字,要体会其中玄妙,不能望文生意,要慢慢去体会“有”和“无”的玄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讨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七月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