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司马迁父亲临终哭求写的

遇知音

<div>有人断言: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史学巨著《史记》,当然也没有史圣司马迁。</div><div><br></div><div>《命子迁》源自司马迁《史记》末卷《太史公自序》中相关段落,事情发生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那一年的4月汉武帝去泰山封禅,随同出行的太史公司马谈意外病倒在路上,滞留在洛阳,在外地游历的司马迁赶来与父亲做最后的告别。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哭着嘱托儿子要把自己未竟的事业完成。</div><div><br></div><div>司马谈任职太史公长达30余年,为了写作史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司马谈的官职是太史公,但写作通史并不是自己职业工作内容,或者说不是皇帝布置的工作,而是自己到历史的深刻理解而立下的远大志向。<br></div><div><br></div><div>司马谈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理应早就把自己的志向告诉过儿子。而且司马迁在20多岁时曾专门到各地游历数年,帮助父亲收集各地的史料。<br></div><div><br></div><div>司马迁早期的任职是郎中,随同汉武帝到过很多地方。笔者推断司马迁早期并没有并没有直接参与通史的写作。</div><div><br></div><div>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随同汉武帝参与泰山封禅途中病倒,说明当时得是急病,司马谈之前应该是没有想到自己无法完成早年的志向。儿子赶来才无奈把自己未竟的事业托付给儿子。之前也曾可能要求儿子参与,但司马迁并未曾重视。直到父亲临终前哭求,时年36岁的司马迁才被说服。</div><div><br></div><div>司马谈死后第三年,司马迁才被任命为太史公,直到41岁才开始正式写作《史记》,花费13年时间完成52万字的伟大著作。其中还曾经历李陵事件,司马迁入狱并遭受宫刑至少有一年多时间的停顿。</div><div><br></div><div>笔者推测司马迁在41岁的时候突发灵感发明了纪传体。这才确定了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写作方法。这是司马迁能够完成这部伟大著作的关键因素。而且还是因为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能让后世读者更加受益。这才让《史记》能够在没有印刷术的年代能够被文人们传抄保存,经历改朝换代也不中断,并逐渐成为官方修史的样板。</div><div><br></div><div>由此可见,史记的诞生真可谓极其曲折并充满着风险。就此事,笔者曾与喜爱历史的儿子讨论过此事,我提问若是司马谈被神医拯救起死回生,会不会有《史记》诞生?儿子说够戗。</div><div><br></div><div>做为美好人生工程的探索者,长期思考人生定位和事业抉择,如何降低伟大事业的风险?司马谈若是能早点说服儿子是不是更好?</div><div><br></div><div>美好人生工程发起人李美志2024年7月1日</div><div><br></div>《命子迁》<br>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br><br>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br><br><b>此段翻译过来就是</b>: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现在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必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br><br>天下称道歌诵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并尊崇始祖后稷。周幽王、周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br><br>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一定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愚笨,但我会详细编纂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稍有缺漏。”<br><br>司马谈的《命子迁》让我们明白,人的一生诚然有很多选择,各人的价值观也是包罗万象,然而一颗不懈追求的事业心依然是绝大部分成功人士的重要品质,好的家风虽不能替我们决定事业的方向,却能时时提醒我们牢记肩上责任之重,使命之大,当遭遇艰难险阻时却依然坚守信念。<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