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的今天 1975年7月2日 青岛 红卫橡胶厂 第2批下乡知青 今天离开青岛 去莒县峤山公社插队

船歌

<p class="ql-block">1975年下乡前,在青岛东海饭店附近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满载知青的车队 行驶在青岛市革命委员会门前。</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25日。青岛市在汇泉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会后举行了知青游行,一万多名的知青,在几百辆解放牌大卡车上,带着大红花背着黄书包,沿着莱阳路,太平路,市政府,中山路,胶州路等,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沧口区的主要街道,一直到大寨路的流亭桥附近(今重庆路)。有20多万群众,打鼓敲锣夹道欢送。(照片是北海舰队知青的车行驶在胶州路上)1</p> <p class="ql-block">90年前的同泰橡胶厂。下乡时是红卫橡胶厂</p> <p class="ql-block">左前起第三排就是知青的家。</p><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2日早上 5:30点,知青集合点。青岛同泰橡胶厂门口 停了两辆六路公交车还有两辆厂里的大卡车大卡车装满了知青的行李 第2批知青共40余人 女知青在前面的公交车上男知青坐在后面的公交车上,来了很多送行的人,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早上 6点30分,车要出发的那一刻,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车半天没有从人群中开出,车上车下的 手拉手抱头大哭……。女知青车上的哭声一直持续到胶州。</p><p class="ql-block">告别了父母乡亲十个小时一路颠波,下午五点左右到了,莒县峤山公社的墩头学校附近。路边有学生打鼓敲锣欢迎。带队领导说再有几里路就到了。短暂休息后。汽车来到了前面的一个十字路口。旁边聚集了很多贫下中农社员,还有推车等。带队干部说这地方有三个知青组,前绪密大队在左面,离这5里路,大辛庄在路左边,大崖头在右边离这三里路。因进村的路很窄,车进不去。只能在这卸车(这条路,墩头通往牛庄的路,宽度只能跑开一辆大卡车听村民说,这条路叫,咕噜马道。现在叫利民路),把你们的行李,箱有各大队派人用推车给推进村里。下面开始点名下车分组。 没有点名的留在车上 往前走十里路的前集村 我被分在大崖头大队。一阵忙乱。晚上7点多钟,终于到了我们插队的家。天黑了,屋里点起了小油灯。我们房间是三间屋,摆了五张床。床是四条腿,没有床头,床面是用苞米杆儿做的。我 把带来的席子铺在床上,把被褥拿出来铺好。箱子放在床头的地上。把蚊帐挂上,又帮助知青们,把蚊帐全部挂好。这就算安下家了。九点多钟,支书来说,一天了快先吃饭吧,院子里点起了汽灯,摆了几张小桌子,每桌摆了八碗菜。还有几盖垫煮好了的(青岛人叫混饨)大皮饺子。帮忙的老乡很多,有位老乡告诉我,村里这是第一次摆这么大的宴席。当地请客最顶级的菜是十大碗。我当晚不太舒服吃了几个饺子,就离开了桌子。</p> <p class="ql-block">75年8月3日(下乡一个月后集体回青岛探亲,)中山公园留影。(这是我把相机放在地上自拍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组五男五女,共10人</p><p class="ql-block">7月3日,大队支部在我们知青组,举行了欢迎会,给我们讲村史,大队现状等。大队有八个生产小队,一个副业队,一个果园,还有一个实验队。</p><p class="ql-block">我们十个知青分在八个生产小队,我分在六队,目前男生先到果园,女生到实验队。带队干部来给我们开了会,讲了这次青岛市的政策,给我们知青每人每月45斤粮票,11元钱,一年时间,并发了粮证。第二年用第一年的工分,分粮吃。前五天有大队安排人给我们办饭,以后每两人一组轮流做五天饭。包括挑水买菜等等。还选了组长男女各一人。我被选为生活管理员,负责生活,管理账目。</p> <p class="ql-block">五名女生。</p> <p class="ql-block">大崖头村现在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峤山公社大辛庄大队14人。</p> <p class="ql-block">  现在在群里大辛庄 大队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带队干部。</p> <p class="ql-block">钱徐密合并组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峤山公社在群的老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知青含泪感谢当年的大嫂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晚上娱乐的口琴。</p><p class="ql-block">从青岛来到这里,路途不算遥远,离别了母亲,离别了朋友,我们又来到了集中点。……</p><p class="ql-block">这是知青的内部歌曲</p><p class="ql-block">1</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下乡时带的二胡和笛子。我们组的董福兴也会吹笛子,到晚上我们想家的时候,我拉二胡,小董吹笛子。大家一块唱。暂时忘记了,想家。</p><p class="ql-block">我和小董还参加了村里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小董吹笛子。我是报幕员。还唱歌唱样板戏,到桥山公社各个村。汇演。主要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村里的丰收景象。等</p> <p class="ql-block">农村用的推车。</p> <p class="ql-block">青岛75年知青。 </p> <h3>4000多年的银杏树。10月份的情景。</h3> <p class="ql-block">莒县革命委员会。发的纪念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