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上泰山之巅

濮水渔父

<p class="ql-block"> 我登上泰山之巅</p><p class="ql-block"> “我登上泰山之巅!”乍一听好像我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似的。其实泰山的最高峰玉皇顶海拔不过1546米,就是距离泰山不算很远的大别山,海拔超过泰山的山峰就不少。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游览泰山后,都会宣告自己登顶了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泰山名气太大,游览者以登顶为傲;二是不论从泰山南坡还是北坡登顶,登顶还是有相当难度的。</p><p class="ql-block"> 先说泰山的名气。从秦始皇开始,从秦代至汉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而百姓登泰山祭祀祈祷的更多。泰山已经成为政权与神权的代表与象征,这就极大加重了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并把泰山提升到崇高的地位。长期的权势者与名人登临泰山,这是泰山名气大振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官本位国家,及至现在,很多单位与个人还把与权势者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关系作为提振名气的手段,比如悬挂国家领导人到访的影像、题字题词等等。国家领导人到访过的地方,甚至可能成为旅游打卡地。如果是连续很多朝代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到访或者与其相关,这个地方不“火”起来那才怪!</p><p class="ql-block"> 名人的到访,也是泰山“火”起来的重要原因。孔子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名人,他到访泰山,现在泰山顶上有孔子到访石碑和孔子庙。孟子与孔子的嫡孙孔伋是同时代人并关系密切,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就记载了孔子登顶泰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说孔子登顶泰山应该是可信的。孔子登顶泰山,当然会极大提升泰山的名气。</p><p class="ql-block"> 后世的名人登顶泰山的不少。杜甫写《望岳》诗,描写了泰山的雄浑气势,并留下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如果没有登上泰山,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至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姚鼐作散文《登泰山记》,宣告自己登顶泰山:“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登泰山记》语言简洁,极写泰山之美,尤其写日出一段,极具煽动性,读之者恐怕很难不产生登临泰山之心。 </p><p class="ql-block"> <i>“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i></p><p class="ql-block"> 如今,登泰山观日出,已经成为很多人到泰山旅游的重要目的,这些活动都极大提升了泰山的名气。 </p><p class="ql-block">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与格言,比如“重于泰山” “稳如泰山” “泰山压顶”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等等。这些成语、格言,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泰山在人们心目中有重要地位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我游览过的名山不少,老实说,泰山的自然风景有些平庸。但是泰山的人文价值远远超过其自然风景价值,使得泰山成为很多旅游爱好者的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喜欢炫耀登顶泰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登顶泰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在一般从山南登山,大约有6300级台阶,由于几乎成直线登山,因而有些地方比较陡峭,台阶较高,这些都增加了登山的难度,单程不少于两个小时;年龄较大或者体力较弱的人登上山顶,的确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如果从山北登山,虽然登山线路弯曲,有些路段相对山南平缓,但是距离更远,登山难度一点也不会小于山南。</p><p class="ql-block"> 泰山,从人文看,是值得游玩的;即使从风景看,泰山的风景有其独特之处,也值得游玩。</p><p class="ql-block"> 现在登顶泰山,也可以非常容易——坐缆车上去,山南山北都可以坐缆车上去,只要你肯花钱。</p><p class="ql-block"> “我登上泰山之巅!”——不过,我是坐缆车上去的,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