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亭台观云海,与君策马览长安。(掠影之三)

终南紫光•频道

<font color="#ff8a00"><b>(参访百塔寺 篇 )</b></font> 接上文:<div><br></div><div>参拜净土祖庭之后,探访小分队又驱车沿着子午大道一路向南,到终南山下的环山公路,然后再向东南走约十公里左右,拐两道弯路进入一个叫天子峪口村的地方。</div><div><br></div><div>这里隐藏着另一座神秘的寺院——百塔寺。</div> 百塔寺大雄宝殿内的释迦摩尼像。(摄影:惟莲) 画面右侧也就是佛祖左边年长抱拳的一位是迦叶尊者,画面左侧佛祖右边年轻合掌的一位是阿难尊者。迦叶和阿难是释迦牟尼最亲近的弟子,被佛教弟子看作是佛身边的胁侍。 迦叶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大富豪,释迦牟尼成佛的第三年化度他为弟子,八天就成为阿罗汉。迦叶曾率领500弟子在韦提河山修习头陀苦行,因此被称为“头陀第一”,头陀在佛教中是苦行僧的意思。迦叶领导佛教二十年,涅槃后由阿难陀接任佛教领导权。<br><br>阿难是佛陀的同父异母的兄弟,25岁时出家成为释迦弟子,在释迦身边忠心耿耿服侍了25年,深得佛陀的真传。传说阿难博闻强记,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div><br></div><div>迦叶和阿难形象一老一少,以老喻示持重,表示苦行;以少表示敏捷,表示记忆;合起来在释迦牟尼左右,喻示佛教修行中的持戒(苦行)与诵经(多闻)两大法门。</div> 释迦摩尼童子像(摄影:惟莲)2024年夏历四月初八是佛诞日,就是民众所说的浴佛节,笔者有幸参加了百塔寺举行的浴佛节法会。这是参加活动是所拍摄的一幅图片。 浴佛节,亦称“佛诞节”、“浴佛”、“灌佛”。佛教传统节日。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生时,有9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据此,每逢佛诞日,佛教徒便举行浴佛活动。<div><br></div><div>在中国,佛诞节除了浴佛外,还有举行行像活动、煎香汤、煮黑饭的习俗。中国东汉时浴佛节仅限于寺院举行,到两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div> 百塔寺大雄宝殿前东侧安放悬挂有一口大钟,每到佛教节日法会都会从这里传出洪亮的钟声,在信众心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关于浴佛节的时间,佛教中有不同的说法。南传佛教和蒙藏地区一般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汉地佛教在南北朝前期,多在四月八日举行,自梁代经隋唐至辽初,多在二月八日举行,北宋时北方改在腊月初八,南方改在四月八日,自元代起南北统一在四月八日举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艺术家宁宇手持一片银杏树叶,在百塔寺古银杏树下的留影。 注:一花一世界出自《华严经》: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典》:“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完整诗句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div><br></div><div>“一花一世界”是禅宗的境界,佛学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有一则佛学故事这样讲到: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随手拿起一朵金婆罗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div><div><br></div><div>宇宙间的一切奥秘,不过在一叶一花之中。</div> 宁宇在佛像前虔诚合十祈福吉祥。 百塔寺实际是中国佛教三阶宗祖庭,位于西安市终南山北麓长安区王庄乡天子峪口,地势高敞,视野辽阔。<br><br>在此神奇之地,向东,可眺五台翠华,群峰耸立;向西,可览草堂烟雾,沣水碧涛;南依巍巍秦岭,林木葱郁;北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正所谓龙脉龟背,风景绝佳,隋唐时期即为佛教僧侣修行之道场。<div><br></div><div>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br></div> 古银杏树下的石佛像(摄影:惟莲) 看到此幅图片不禁使人联想到佛祖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佛道的场景。 那是在2500年前的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此句为中国唐代六祖慧能法师名句)的哲理。<div><br></div><div>释迦牟尼禅定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四十九天的早上,睹明星而悟道,彻悟到了的生命宇宙的真相,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div><div><br>释迦牟尼的悟道也就是解脱一切苦的终极大道。这个终极大道用梵文来发音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div><div><br></div><div>因为这种证悟,佛来到了人间。佛祖悟到的这个大智慧如果用文字表达,只有四个字,就叫做“缘起性空”……</div> 笔者(左)与艺术家宁宇在距今1700年的古银杏树及石雕佛像前合影留念。 百塔寺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br><br>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兴教院,后又复名为百塔寺。 古银杏树前的黑色大理石碑纪录着古树的历史故事。碑文中铭刻有,经考证该古树是西晋太康年间栽种,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现树高30余米,树冠面积100平米以上,树围18米,公元1998年就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保护古树。 百塔寺自晋代开始即成为游览胜地,历代名人多有访游。东晋王羲之在此写过《心经》石碑,碑现存西安碑林内。北宋苏轼游览南五台诸寺及草堂寺、太平峪时,曾止宿于此寺。<br><br>明赵、清王弘度都作过《百塔寺》诗抒情咏怀。寺内现存有刻于唐贞观五年(631)的《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总章三年(670)的《道安禅师塔铭》及立于开元四年(716)的《太常协律裴公妻墓志》等碑铭。<br> 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去聆听当年信行大师的开示吧,学会忘掉烦恼,升起一颗平静智慧的心来面对人生。 大殿后的银杏树,隋、唐时就已在此地,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二银杏树”、“千年活化石”,高约30余米,树冠达百余米,树围18余米,浓荫覆盖半个寺院。<br><br>银杏树历尽千年风霜,依然枝叶茂盛,长势见旺,1998年西安市公布为重点保护文物。1999年日本三阶教研究专家西本照真大师莅临百塔寺,称赞说“此树是三阶教兴衰的活见证”。<br> 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在于无常,在于难料。不管好的,坏的,顺的,逆的,其实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尽管顺其自然就好。如果你总是只顾着低头走路,那么你是看不到沿途的风景该有多美。<div><br></div><div>就像今日与友人相聚在这颗千年古树下聆听盛世梵音,不要在意和纠结生命中的苦难得失,珍惜当下,相信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div> 历史上与百塔寺渊源最为深远的僧人要数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信行(540~594),隋僧人,本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市)人。少年出家,博通经论。<br><br>17岁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法藏寺出家,后舍具足戒,行头陀苦行,重视行持,认为佛教应趋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一切众生皆为真佛,发愿为众生施舍生命财物。<br><br>主张亲执劳役,日止一餐,路见男女,皆行礼拜。著有《对根起行杂录集》、《三阶位别录集》、《三阶佛法》等35部著作,共44卷。 看,这颗古银杏树下还有一尊石雕小和尚,他那萌萌的充满童真的微笑另人印象深刻,当你看他的时候,他仿佛一边跳跃着,一边给你讲述着这颗千年古树以及这座古老寺院的沧桑历史。 <div>到了开皇七年(587),信行大师受隋文帝之召入京,于真寂寺建立别院,颇受众多僧俗的皈敬。曾先后在真寂、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寺院建立三阶道场,全盛时,在长安55寺内相继建立了别院。<br></div><div><br></div><div>至此,三阶教正式创立,盛极一时,相继传入朝鲜和日本。隋开皇十四年,信行圆寂于真寂寺,弟子净名、慧了等300余人,依嘱林葬信行法师,收其尸骨,建塔于梓谷鸱鸣阜(今终南山天子峪)。</div><div><br></div><div>后来其弟子数百人,效仿林葬法,“以身布施”,圆寂后皆葬于信行墓塔后或两侧。天长日久自然形成了以信行墓塔为中心的数百塔院。因石塔累累,唐大历六年(772)改名为百塔寺,成为三阶教的祖庭。</div> 宁宇在百塔寺门楼前的留影。 今天的参访百塔寺是为友人践行的最后一站,此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细雨,就像是诸佛菩萨的法雨甘露,凉风从山谷里倾泻而出,令人在这炎炎夏日,感受到了一种无上的清凉。<div><br></div><div>带着吉祥与殊胜,我们踏上了回程的路,内心法喜充满。在文章结尾笔者想再附上一首李白的《送友人》与朋友们分享。</div><div><br></div><div><br></div><div><b style=""><font color="#333333">《送友人》李白〔唐代〕</font></b></div><div><b><font color="#333333"><br></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b>青山横北郭,</b><b style="">白水绕东城。</b></font></div><div><b><font color="#333333"><br></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b>此地一为别,</b><b style="">孤蓬万里征。</b></font></div><div><b><font color="#333333"><br></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b>浮云游子意,</b><b style="">落日故人情。</b></font></div><div><b><font color="#333333"><br></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b>挥手自兹去,</b><b style="">萧萧班马鸣。</b></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div><br></div><div>注: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div><div><br></div><div>最后衷心祝愿好友宁宇外出一切平安顺利,祝福各位读者网友吉祥安康。后续专栏文章,我们再会!</div><div><br></div> <font color="#ff8a00"><b>终南观云海,与君览长安。(掠影系列)全文结束 </b></font><div><br></div> <b>宁宇简介:</b><br><br>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家,1996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2000年本科毕业创作《图腾——进化物种系列》,采用人体观念摄影的方式,数字平台图像转换,数字印刷技术输出。其作品在本科毕业展中进行展出,后作为封面发表于江苏画刊2000年第9期。<br><br>2004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UdK Berlin 和布伦瑞克艺术学院HBK Baunschweig 在建筑、视觉传达和自由艺术不同专业领域学习深造。并获得设计学硕士学位。 宁宇肖像照之一<br>(注:图为宁宇在德国留学期间的老照片,距今已近二十载) 回国后从事博物馆、科技馆、展示中心等多媒体交互展项策划和设计工作。作为自由个体从事新媒体交互艺术创作和跨学科艺术创作研究,并受聘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客座教授。<br><br>曾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及北京水晶石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2023年度《数字版画技法Ⅱ》课程中,首次开启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及算法图形设计课程内容。<br><br>并带领学生入门学习 Processing 视觉艺术设计编程工具,使学生首次接触并进入到“机器逻辑”绘画创作的体验课程中。<div><br></div> <b>作者简介:</b><br><br>赵晁艺,字大利,号惟莲,堂号:丰图堂主,雅号:华原先生,文化学者、政府景区及星级酒店祈福典礼文化顾问、独立策展人。<br><br>中国华服道国学文化(课程)创始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潮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华服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长安华夏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联谊会会长、中国当代禅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br><br>姜姗秀中国华服非遗艺术会馆首席品牌文化顾问、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活动组委会华服道文化顾问、世界汉服模特大赛中国西北赛区专家评委、汉服礼仪总顾问。<div><br></div> 文章作者:大 利<br>图片摄影:惟 莲<br>图片编辑:惟 莲<br>文字编辑:大 利<br><br>2024年 07月 01日 19:09 于古都西安<br><br>文章系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除署名及注明出处外,均由作者提供。)<br><br>欢迎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并转发分享,您的赞赏与支持是我创作与前进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支持!<div><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