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浪淘沙·漫步江汉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镇九衢通,江汉鸣钟,百年沧海岁峥嵘。黄鹤晴川帆竞渡,渐入云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洋务始壶公,首义先锋,工农运动破苍穹。赓续图强新业创,荆楚雄风。</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武汉沿江大道的江汉路和黎黄陂南路周边,散落着许多名人旧居和近代建筑,深深地印记着民国时代的烙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晨,静静的街巷里,那些民国建筑在初阳映射下,仿佛在舒肢展腰,格外显得娇媚多姿。</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傍晚或者夜幕,在五彩斑斓的灯火下,它又会神奇地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一个圆顶,一根立柱都会把你带进纸醉金迷的繁花岁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有闲暇,走进宋庆龄旧居、吴大帅公馆、八七会议会址、史沫莱特旧居、江汉关博物馆,耹听它们讲述旧时苍凉悲壮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就是一本厚重的中国近代史的教科书,漫步于此,收获颇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行在汉口的街巷之中,我们借助高德地图,尽可能地去寻访旧时的踪迹、欣赏旧时的建筑、倾听旧时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七会议会址在鄱阳街139号,原是英国人在1920年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中的一个单元,共有三层。会址对外开放,它对八七会议的史料有详实而又图文并茂的介绍,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参观。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上山下湖闹革命,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转折。</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江汉关大楼在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会处,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1924年落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江汉关大楼坐南朝北,呈对称布局,它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无论白天和晚上,在此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不过,这里车辆川流不息,要注意安全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黎黄陂路口,我们发现有“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便进入参观。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楼,据说最初是华俄道胜银行所在地。宋庆龄曾于1927年初在这里生活工作了8个月。也是在这幢小楼里,宋庆龄发表了著名的“讨蒋通电”。</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黎黄陂路为黄陂人所建,故名黄陂路。后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黄陂人,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八七会议会址”对面,有一座俄罗斯建筑,叫“巴公房子”。房子的主人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大巴公”和“小巴公”两兄弟。1901年前后巴氏兄弟在俄租界买了一大块地皮,在两仪街与三鄱阳街的交汇处,建起了一栋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巴公房子因此成为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861年汉口开埠后,列强纷纷涌入。在黎黄陂路(原夷玛街)周边2.4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划分了英、法、俄、德、日五国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近30家外资金融机构和100多家洋行。这里曾是殖民者们乐而忘返的“东方芝加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史沫特莱旧居,位于平和坊历史街区。红砖砌筑的墙面、柱壁分割的窗户、幽长高大的走廊、欧式复古的书店,构成了青岛路10号的百年优秀历史街区。这里还有平和打包厂旧址,据说它是武汉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组群。很遗憾,我见到了史沫特莱的旧居以及平和坊的标识,却没有留意和见到早期工业的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汉口水塔。它是汉口近代消防标志性建筑物,位于江汉区中山大道与前进五路交汇处,1909年建成,主体6层,顶部建有塔楼,总高41.32米。该水塔是武汉市最早的一座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至80年代初,它还承担着消防给水和消防瞭望的双重任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璇宫饭店始建于1928年,是湖北历史最悠久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饭店。解放后,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曾在这里宴请宾客。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接待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饭店著名厨师杨纯清烹制了一道世界名菜“清蒸武昌鱼”,深得毛主席赞赏。“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这道菜名扬天下,也使“璇宫”的名声响遍大江南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条江汉路,半部民国史。这里有血有泪有屈辱,更有旧貌换新颜的时代气息和风貌。如果你到武汉、到汉口,不妨沉下来,静下来,避开吵杂的人流,走进街区,走进巷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