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石楼文史研究论坛】(二十一)——石楼的五个红色故事 作者 任石平

辛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满江红· 红色革命老区石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文·辛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屈地烽烟,旌旗卷,壮怀弘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忆往昔,东征强渡,英雄丹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铁骨精神铭史册,忠魂浩气留名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留村栈,御笔沁园春,鸿词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青山翠,泉水澈。田舍美,苍黎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望沉沉一线,南北相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十里长街乘凤翼,五乡四镇观游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黄河畔,红色铸辉煌、腾飞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石楼红色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任石平</b></p><p class="ql-block"> 荣耀的辛关村据老红军白玉光同志回忆</p><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21日上午,毛泽东、贺子珍及总部机关大约50余人乘船来到河东石楼县辛关村。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也随行。 </p><p class="ql-block"> 午饭过后,李富春和王文良同志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同时要求白玉光也一同汇报当时的情况。“当时国民党部队在辛关有一个连,其中有一部分就驻在前面的碉堡里,他们的营部挨在贺家洼。另外,这里还有敌人缉查队共三个排,大部分就驻在辛关约30-40人,其他还有一部分特务人员”。 </p><p class="ql-block"> 白玉光说,在李富春、王文良等同志的领导下,很快成立了辛关乡苏维埃政府,经群众推选,由白玉光担任主席,高炳智为副主席,刘省才等5位同志为委员。同时,将敌人逃跑时丢下的七八支枪收集起来,组织了十几个青年人成立了游击队;还组织了辛关船工工会,和附进的农民协会。毛主席听后对我们说:“要好好发动群众,广泛进行宣传,要安定民心,不要影响民众的情绪”。汇报时间虽然不长,但主席那魁梧高大的身躯,浓重的湖南口音,给白玉光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副主席是从绥德县沟口登船,直到中阳县三交镇坪上村(今柳林县)上岸的。检查了苏维埃政府工作后,才乘船来到辛关村,一同前来的还有彭德怀、林伯渠等部分中央领导。毛主席和张闻天等部分中央领导上午到了辛关后没有马上离开,就住在白玉光的店里专门等候周恩来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周恩来等下午到后,就立即在店里开会,研究了过河后的军事工作。开完会后,也就是2月21日傍晚,毛主席率总部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离开辛关,向义牒方向进发,当晚住义牒镇留村。</p><p class="ql-block"> 当天到过辛关的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队首长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叶剑英、彭德怀、杨尚昆、徐特立、林伯渠、徐海东、程子华、张浩、李富春、陆定一、蔡畅、王首道、林彪、聂荣臻等26人。辛关村是毛主席第一次踏上山西这块土地的第一站,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虽然在辛关只停留短短一天,但给白玉光和辛关村人民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巨大荣耀。给石楼人民留下巨大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西卫村的“居”、“食”小事</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1日,毛主席从张家塌村动身,翻越老子王山顶经神渠、木梛、孟家塌到达城北的西卫村,住在村西南坪上一家姓张的农户院里,当红军把躲在村外的窑主人找回来后,毛主席从原住的正窑里硬是搬到不生火的岔窑居住,窑主有些过意不去。 </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村里住了几天和夫人贺子珍与窑主一家处得十分融洽,女窑主私下问贺子珍丈夫姓什么?贺子珍直率的回答:“姓毛”!有一天饭时,女窑主给贺子珍送来一碗饭,结果被警卫员拦住说:“我们有纪律,不准吃老百姓的东西”。但女窑主执意要送,她说:“我是让那位老毛的女人吃,又不是让你吃,她是女人,饿了怎么办”?贺子珍听见外面争吵,立即把女窑主迎进去,高兴地端起了饭碗,临走时贺子珍把自己的绣花手绢和一个红花格洋铁盒送给了窑主的两个孩子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出席“晋西会议”时形象的比喻</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下旬,东征红军主力兵分三路转战山西。中共中央在晋西地区的上益千村,石口村(今均属交口县),石楼县的四江村、罗村流动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6天的会议在石楼县开了4天,先后听取了毛泽东《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外交(统一战线)问题的报告》,集中讨论了《共产国际“七大”决议》和“军事战略方针”“统一战线问题”的两个报告。贯彻了瓦窑堡会议精神,使全党全军更加明确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与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政治和军事战略思想。这次会议对我们党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策略转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毛主席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大家知道,我们陕北的毛驴很多,而要使毛驴上山,只有三个办法,就是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当然是不愿意抗日的,那么,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  石楼围城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团长温志恭,曾用名温进修,陕西神木人,1929年7月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后任陕北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陕北赤卫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参加了陕北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6年春,红十五军团东征,在晋西石楼的围城战斗中牺牲。 </p><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20日夜,东征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毛泽东派叶剑英率二二四团两个营和黄河游击师的部分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围困石楼城,由于当时缺乏攻城火器,几次攻城都未奏效。于是红军采取了由西城墙外后西河的一户民宅窑洞内用挖烟筒的办法试图挖通攻城通道。然而,通道作业尚未完成,就被敌军侦悉,守城敌军在重金招募下,组织了一支30余人的“奋勇队”,于3月14日出城,对正在窑洞内挖洞作业的红军发动袭击,同时城上敌军用火炮轰击,致使温志恭等20多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当时石楼城内有敌人4个团,被我方叶剑英参谋长指挥的一个小团(两个营)围住不敢出来,在石楼游击队的配合下,之后的一系列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紧紧牵住了敌军的鼻子,给尾追中路军的敌人以一连串的打击,保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石楼的圆满进行。39天的围城战斗,不仅保证了红军和陕北通道的畅通,而且为地方工作队在石楼地区唤醒民众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为红军在山西创建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由于晋绥军的大举进攻,叶剑英率二二四团的两个营和黄河游击师主力随中路军离开石楼转战于永和、隰县一带下面我谈谈从小听父亲讲述的几段小故事:</p><p class="ql-block">1、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那是在延安城凤凰山麓的窑洞里,父亲给主席送电报时,被问到我市石楼县的贺家洼、义牒、留村,被问到留村开店的马玉喜,父亲感到主席不但关心他们这些小兵,还十分了解自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2、 主席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会。父亲回忆说,有一天他们党支部召开批判张国焘错误路线会议,主席</p> <p class="ql-block">工作一夜没合眼仍然准时参会。他听了大家的发言,也站起来发言,他详尽地从思想上、路线上讲解了张国焘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他分析的那样精辟透彻,语言是那样的明快犀利,很快把大家带进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给参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p><p class="ql-block"> 后来父亲离开了延安,每当翻开《毛泽东选集》,看到批张国焘的篇章时,就不由得想起了当时的情景,想起了主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直击要害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3、 “平型关大捷”时收发电文。1937年,在“平型关大捷”前一天深夜,开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一一五师首长来电,汇报前线军情并向毛主席请示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事急如火,父亲译完电文后,一路小跑送到毛主席那里,经批示后由他连夜发往前线,第二天就传来了平型关大捷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每每忆起这些,父亲总会闪现出不寻常的眼神,因为在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这场首次大捷中,父亲切身感受到了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同时远在后方的父亲也曾亲手收发电报沟通了中央和前线的信息,为战争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4、 父亲在主席身边时,经历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一个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大生产”号召,组织大家开荒种地、纺纱织布。</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大生产运动中,父亲被评为劳动模范,获得过一部纺线车的奖励。正像主席说的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战胜了困难,迎来了革命队伍的新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说: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正是凭着个人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团结奋斗的不屈精神,才征服了中国,从延安窑洞走上了天安门城楼。</p><p class="ql-block"> 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我们吕梁有数千人跟着主席参加了红军,如交口县的解学恭、张梓祯等,柳林县的刘枫、李廷等,中阳县的詹才智、方山县的杨步月等,石楼县的高富有、周志先、白玉光、高德瑞、闫玉瑚、曹廷明等等。</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进入北京后,还时常想起东征时在山西石楼张家塔村津津有味地吃过的“到口酥”糠窝窝,想起老百姓受反动政府盘剥的情况。吕梁老区人民也经常念及东征红军办的诸多好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任石平工作简历:</b></p><p class="ql-block"><b>:任石平,男,汉族,山西省石楼县枣庄则村人,1959年2月18日生于石楼县城崔家坪刘舒畅家老宅。石楼高中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1975年3月25日在义牒公社留村大队插队落户,1977年5月由褚建忠(支书),党发强(主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预备党员),1977年12月,被分配到石楼县商业局、石楼县委革委办公室工作,兼任共青团石楼县委常委,1984年春,考入吕梁地委党校大专班脱产学习2年,1986年6月被分配到石楼县义牒镇任党委副书记、镇长,1988年冬调任和合乡党委书记,1992年元月又调任龙交乡党委书记。1993年6月,调任石楼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98年6月调任石楼县政府副县长、政府党组副书记。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毕业。2000年10月至2002年6月,在山西大学经济法学研究生班结业。2007年6月,调任吕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调研员,2012年7月兼任局机关党总支书记。在乡镇工作期间,能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赖。多次受到吕梁地委行署的表彰,曾被评为“尊师尊教”先进个人,被授予“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回县工作后,参与和主持了“红军东征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编出版了《话说石楼》(省内图书)、《红军东征》(上下册)&lt;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gt;、《数风流人物》(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三部书(140余万字)。后应邀参与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史志院、山西电视台、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等部门拍摄了电视文献专题片“毛泽东在山西”、“红军东征”,分别担任策划、制片主任,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和市县电视台播放。为宣传山西、宣传吕梁、石楼,歌颂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尽了微薄之力。在石楼县政府分管史志工作时,会同专业人员设法征集,先后再版了清•雍正年间、清•顺治年间的《石楼县志》,为挽救古文化遗产,传承古代文明,填补县馆藏空白,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做出了努力。2007年6月,调任吕梁市交通运输局工作后,参与了全市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等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的督查调研,参与了“吕梁交通志”资料收集编写工作。曾受市政协办公厅之邀参加了两部书的编写工作。并获得了吕梁市委办公厅2008-2009年度“全市党委督查工作先进工作者”、吕梁市政协“文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2月,在市交运局到令光荣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辑简介:</b></p><p class="ql-block"> 辛中;女,曾用名;辛瑞花,微信、QQ;欧阳真心。山西吕梁石楼人。中共党员,政府干部,石楼三晋文化理事,吕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2017年出版个人诗集《碎玉集》138首。</p><p class="ql-block">2021年出版个人诗集《孝恩集》140首。</p><p class="ql-block">2017年荣获“中国十佳当代潜力诗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8年荣获全国第七届当代摄影大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021年获得全国《夏韵墨青杯》二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