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懵懵懂懂中有这样一个肤浅的认知:你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基本就决定了你一辈子所处的社会阶层。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p><p class="ql-block"> 我的人生在兜兜转转中,接触了一些事,也遇到了一些人。个别人的经历颠覆了我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想表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p><p class="ql-block"> 一个三轮车夫的儿子,经历种种,成为“鲤鱼跳龙门”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他的最终彻底颠覆了我:想要脱离你出生的阶层至少要三代人的努力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从广阔天地走向工作岗位。一批青工从古城西安出发,沿着三线铁路一路向东南奔去。</p><p class="ql-block"> 一百二十名从广阔天地里出来的知青,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挣工分,不用担水吃的日子,想想都惬意。</p><p class="ql-block"> 在车箱里,大伙海阔天空的谈着,肆意妄为的笑着,甭提心里有多兴奋了!对于我们要去的地方条件怎么样?具体工作是干什么的?都没有太多的考虑。</p><p class="ql-block"> 我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不熟悉的人从不主动搭讪。我手捧着一本书在靠窗口的座位上静静地看着。</p><p class="ql-block"> 咣当……咣当……咣当,随着车轮的转动,我闭目养神,睡意渐渐聚拢……。</p><p class="ql-block">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播放歌曲《三套车》”悠扬的歌声在车厢里响起。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我不由得向发声的地方望去。</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头中等,身材偏瘦,鼻头有些发红的男生在那里嬉皮笑脸旁若无人的大声唱着。 本来一首低沉,倾诉忧伤的心曲,让他唱的轻浮、油滑,放浪。我从心里顿生反感。不由对此人多看了两眼,想要记住他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只看见歌者,头发稍卷,五官还算端正的脸上透着些许清秀,鼻子挺挺地,嘴皮薄薄地,一双放荡不羁的双眼透着不屑的亮光。不过说实的,他的嗓音是那种穿透力很强,声音宏亮,带着磁性的男中音。应该算得上是本钱不错的歌手。</p><p class="ql-block"> 只是在高歌中,歌曲个别处音律不准,歌词串跑情况严重。一听就知道是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业余爱好者,也是一个爱出风头的楞小伙。</p><p class="ql-block"> 大凡爱出风头之人,要么自信满满,目中无人;要么是自悲感极强,害怕别人看不起的出生寒门的穷小子。</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与歌者在一个单位相处了十多年。后来所发生的诸多事情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事事的变迁,所表所述,只想做些记录,留个念想。即便对自己的人生有些许的启示,也是疗己而已。</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七七年初春,我们段奉命开拔到丰沙线。(丰台一沙河)参加丰沙线自闭线路改迁工程。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故称为丰沙线救火工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队(电力队)的主要任务从官厅水库起至丰台站架设一条一百多公里长,两万七千五百伏高压线路。从测量到完工用时半年。在这半年中要线路穿过两条河流,翻越几座山头。此时,官厅水库水面上结的冰汽车都能从上通过,山上的风都能刮倒人。恶劣的气候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工期要求紧,任务很重。</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队是年年出席铁道部的先进单位。这支队伍最擅长的就是发扬铁人精神,人拉肩扛用体力拼进度。扛着先进队的大旗,可想而知条件再艰苦,除了咬牙挺住外,我们别无他法。</p><p class="ql-block"> 艰苦的工作开始了,每天一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带着中午的干粮(两馒头)拿着铁铣镐头,乘坐无蓬大卡车,行进约一个来小时,到作业点。有时趟着齐腰深的河水到对岸的山上挖坑立杆。对怀揣着梦想到电气化来按电钮的我们,有着深深地失忘和抵触。每天往返重复的体力劳动,从身体透支到心里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当然,三轮车夫的儿子更是牢将满腹,头上的反骨越挣越红。干了没几天,就开始召集狐朋狗友策制罢工。</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接近尾声的中国,人们的思想仍处在左倾的颠峰,对稍有右倾的言论和行动,视为洪水猛兽。</p><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大造声势,将罢工合理化?车夫的儿子提出用马列主剩余价值的理论来说事。只见他组织了不到十人,自己站在山坡的高处演说。告诉大家立一根电杆的建安价值有几百元,而我们累死累活到手的工资仅有三十多元。处,局领无视工人的劳作,榨取我们工人的血汗钱,我们不能任人摆布,要团结起来,争取我们的利益,要周末休息,要改善劳动条体和居住环境。</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鼓噪下,十几个楞头青提出罢工。当时就甩掉肩上的朳杆,横七竖入地躺在山坡上晒起了太阳。任由队长喊破了喉咙,依然我行我素。</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惊动了局领导,局里派来了工作人员进驻我队。通过一番调研决定成立帮教小组来解决此事。</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依然是领导怎么说咱怎么干。一切在职人员只要被单位隔离,进行所谓的帮教,你的人生就有了污点。何况粉碎"四人帮"人们还是盼着稳定,盼着过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十五天帮教的日子里,三轮年夫的儿子,失去人生身自由,每天除了写检查,接受个别谈话,就是小组批评,大会批判。</p><p class="ql-block"> 一般人,经过这样一番折腾,破灌破摔从此一蹶不振。但是,车夫的儿子不已为然。对于上级部门领导的说教及工友的批评那样的不屑,一副十足的唯我唯大的样子。还自嘲的感觉跟你们说不清,说了你们也不懂。</p><p class="ql-block"> 结果可想而知.组织上处理意见为:开除路籍,留路察看一年的处分。</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铁道部下属的工程段就是一个半军事化单位。工地转移,一年几次大的搬迁是希松本常之事。记得八零年,我们由石太线阳泉站搬到了陇兰线定西站。由于国家铁路电气化建设的提速,我们由原来三个分队分解成一、二队建三处四段,三分队留一处五段。</p><p class="ql-block"> 三处四段的段部就没在距离定西县城不远的一处一段材料库旁边。</p><p class="ql-block"> 八零年的定西,除了士豆、蚕豆比关中的大以外,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温饱还没解决。士豆是主食,吃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有些农民一家人仅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上。我们的到来,着实让周围的百姓见到了什么是生活。虽然那时的我们并不富余,但与当地人相比,我们的日子在天堂。</p><p class="ql-block"> 由于编制的整合,段上有了几个与三轮夫二儿子能走到一起的人。</p><p class="ql-block"> 三轮车夫的儿子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被同样与众不同的姑娘看中,两人相处的还不错,按正常推理下去该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渡过人生的后半生。可是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如果按常理去生活,那就不是他了。</p><p class="ql-block"> 一段段长的儿子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算得上是"高干子弟"了。干部子弟的所有特点都在其身上凸显。不服从管理,我行我素;喜好无原则的哥们又义气;前呼后拥趾高气扬,天老大,我老二。听说在其父亲庇护下,此人做了不少坏事。三轮车夫的儿子与这些人结成一伙,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不想留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的思想作祟,性格使然。</p><p class="ql-block"> 听说在一次的事件中,段长的儿子将当地一名什么局长的女儿骗到驻地将其祸害。知情人员中也有三轮车夫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没曾想这次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当时,正值保护妇女儿童的严打时期,这伙人不是作死吗!</p><p class="ql-block"> 期间三轮车夫的儿子因为举报有功,从轻发落。蹲了几天劳教所就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段长的儿子在一声枪响后结束了不到30岁的生命。虽说死前大言不惭的: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年迈的父母及年青的妻子失去的太多。</p><p class="ql-block"> 这一事件促成了三轮夫的儿子被单位除名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我由于工作及家庭的原因,于87年调回古城,后面断断续续的收到一些三轮车夫儿子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听说他被开除路籍后没有了生活来源,曾经一到饭点就端上碗跟在段领导的后面到食堂打饭,甚至还追到领导家里蹭吃蹭喝,居然有次还在局机关门口拦住局长的车子喊冤。</p><p class="ql-block"> 所有该做不该做的事情,该说不该说的话,他做到了“极致”。可是最终还是要回到家庭,回到日子,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p><p class="ql-block"> 没有钱,没有生活来源,什么都是扯淡。</p><p class="ql-block"> 剩余价值也好,闲谈莫论人非也罢,说的再多,总没有肚子空了来个蒸馍的实惠。</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正逢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给了一些胆子大点,步子快点的一些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最终三轮车夫的儿子,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一路前行,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稍纵即逝的机遇还有过人的胆识,冲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这一场改革开放成就了一些人,也牺牲了一些人。</p><p class="ql-block"> 年少的轻狂给人带来的教训和痛是厚积薄发的动力。在半生的历练中,想必车夫的儿子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吧!</p><p class="ql-block"> 顺便交代一下,车夫的儿子从小失去母爱,是在其父的教育下长大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能被无私的母亲爱滋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