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9日早晨8点半,原新巴尔虎右旗天津下乡知青、新右旗知青小报一一克尔伦通讯的六位编委还有天津知青文学社的老赵(老冬知青访谈录的制作者)准时相会本市和平区的中心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不大站在这里即可环顾四周。</p> <p class="ql-block">中心公园历史悠久,它始建于1917年,位于当时的法租界故称法国公园,面积不大但环境优雅,解放后更名为中心公园。</p> <p class="ql-block">法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未闻其名的法国人</p> <p class="ql-block">抗日英雄吉鸿昌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此次编委小聚也是一年一度的克尔伦通讯年会。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一是因为方便,二是因为刚从草原返津的老李就要返回新加坡,所以即是欢迎他也是欢送他。这样,一小群七旬老人不顾酷热天气一大早便聚集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此次编委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已发刊近30年的小报如何停刊的问题;我们都老了,知青一代己进入生命的尾声,是应该择时退出了。但具体怎样结束?大家需要商讨一下。</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议题是介绍认识天津知青文学社的老赵,他制作的“老冬知青访谈录”短视频在网上流行,已有数百万的流览量。用他的话讲,老知青们已进入晚年,他想趁着大家还活着、还有点时间来采访众多的知青人,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当年一段刻苦铭心的生活往事,希望将知青的故事留给后人以传承。他此行的目的是借编辑部年会的机会结识大家,在方便的时候进行一下采访。老赵已经75岁高龄了,如今仍孜孜不倦地做着他的访谈录,一代老知青精神可见一斑。本照片左边着淺兰色上衣者即是老赵(网名老冬)。</p> <p class="ql-block">从中心公园出来我们顺便参观了天津著名的景点一一磁房子。一个叫张连江的天津民营企业家自筹资金、利用一座法式洋楼用数百万件古磁器及古磁片装修而成,如今享誉国内外,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磁房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此参观也成了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参观张学良故居,与赵四小姐隔空对个话。</p> <p class="ql-block">来到每年光顾一次的大众饭馆,在此休息、聊天、就餐。</p> <p class="ql-block">聊聊吧,老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因为克尔伦通讯主办多年且以草原知青的真实生话为特色,文风朴实,也就深为广大知青读者喜欢甚至在全国知青中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有的编委提议在对外宣布小报停刊时最好举行一次类似于发布会的正式活动,尽量地邀请本旗健在的老知青以及各地的知青朋友湧跃参加,做一个隆重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这一提议受到多数编委赞同但人们也有担心;我们是否还有精力和能力组织大型的知青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了,很多事已力不从心,因此选择低调退出、悄然离去也未偿不可。明年三月中旬是克尔伦通讯发刊30年,克尔伦通讯编辑部成立12周年,举行一个小型仪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编辑部的这些人或者再邀请几位老朋友同坐也是可取的。</p><p class="ql-block"> 不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一种必然,生命终止、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一种必然。我们不必哀叹人生苦短。</p> <p class="ql-block">在克尔伦通讯停刊前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小报编辑和出版,三十年来本刊主编骈江芳做了大量的工作,从采编到出版、从纸版印刷发行到电子版传递,她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对她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克尔伦通讯主编在张学良故居留影</p> <p class="ql-block">本视频汇集了2024年6月29日克尔伦通讯年会活动的众多影像,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中心公园,留下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