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路过彭州通济镇,稍稍绕道便去了镇卫生院。<div><br><div><br></div></div> 十六年前,汶川512大地震后去灾区抗震救灾,驻扎营地就在通济镇卫生院。<div><br></div> 所谓营地,其实就是两座蓝色帐篷,扎在卫生院的这栋东侧为两层楼的房屋后面,即是我们当时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div><br></div> 如今帐篷原地的水泥地上空空如也,与当年的情形判若两样。房屋的轮廓和外貌几无变化,倒是窗前的小树明显长大了不少。<div><br></div>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地震灾后疾病预防教育。我们制作教具和现场实验,形式活泼,深得孩子们喜爱。 我们帐篷旁边是当地受灾群众的帐篷。生活和工作的条件极差,我们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度过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时光。一位灾区小姑娘帐篷内残镜梳妆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div><br></div> 照片中,帐篷的右侧当时为农田,远处是山。地震刚过,伤痛未愈,百废待兴,西边日落的余霞努力刺破云层要给人们带来希望。重访时,原帐篷位置右侧扩充了地面空间并新建了住院大楼。<div><br></div> 离通济镇不远的小鱼洞大桥在地震中损毁,已经弃用,成为纪念遗址。<div><br></div> 十六年过去,当年开车接送我们的巫老师已经退休,当年同行的杨老师已是鬓生华发的教授,当年同行的研究生同学也已年届不惑,照片中当地的小姑娘也应该大学毕业。探访故地,物是人非。重温峥嵘岁月,感慨时光飞逝。<br><br>人们在河流上游不远处新建一座更大的桥,仍命名为小鱼洞大桥。宽阔的新大桥横跨湔江通向远方,象征着人类社会直面灾难、自强不息的品格意志。<div><br></div><div>成都锦官城图文 2024年7月1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