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道219进入阿勒泰地区基本上沿着边境北上。出了吉木乃沿途地势平坦,路况也非常不错,直到额尔齐斯河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时隔5年之后,我们与额尔齐斯河再次相遇。</p><p class="ql-block">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的额尔齐斯河,河水源泉主要来自阿尔泰山的冰雪融水。全长4248公里,横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边境。注入哈萨克斯坦的的斋桑湖,再流入俄罗斯的鄂毕河汇入北冰洋。</p> <p class="ql-block">从卫星视角俯瞰新疆境内的额尔齐斯河,犹如旗状招展的支流全部在额尔齐斯河源区北侧。河流两侧呈现出一面承接了阿尔泰山绿洲冲积扇的众多岔流,另一面则直面戈壁滩,形成了单侧支流神奇景观。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302万平方公里,是万千源自中国河流里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排名世界第五。也是全世界所有外流河中,河源离大海直线距离最远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生活在现河西走廊武威、敦煌一带的塞种人西迁到额尔齐斯河边,建立起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强大的匈奴人将塞种人赶走。从此,匈奴人雄踞于阿尔泰山南麓。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鲜卑、柔然、突厥等部族所建立的各种游牧汗国,都曾生活在额尔齐斯流域一带。</p> <p class="ql-block">十三世纪初期,成吉思汗兵至额尔齐斯河流域。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在此处击败过塔阳汗的大军,并从这里出发西征花剌子模。十八世纪中期,在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之后,乌梁海人(游牧部族)由科布多地区迁至额尔齐斯流域,从事采捕和游牧。</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大量游牧民族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生生不息。不同部族带来的生活、战争、宗教和文化为额尔齐斯河渲染上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色彩。在《旧唐书·西突厥传》中,额尔齐斯河被称为“多逻斯川”;《新唐书·西突厥传》中记载为为"曳河";《旧唐书·回纥传》中名为“都罗斯河"。</p> <p class="ql-block">明代《元史》中的额尔齐斯河,名为“也尔的石河”;《宪宗本纪》中名为“叶儿的石河”。清代《水道提纲》中,称其为“额勒济思河”。古书中千变万化的名称证明了额尔齐斯河已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地流淌了多年。在它厚厚的河谷沉积中,记录着过去历史的各种痕迹。 </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八年(1869年),著名的布伦托海农民起义军转战额尔齐斯一带,曾袭击过非法在我国斋桑泊一带建立哨所的沙俄军队。此后,沙俄凭借武力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原属我国的斋桑泊以下额尔齐斯河两岸的大片沃土。</p> <p class="ql-block">“随地划归俄辖,虽死不从”。生活在斋桑泊一带的哈萨克族克烈柯勒依部落拒绝了沙俄的威逼利诱,1万余帐牧民毅然离开了世代生息的热土,东徙阿勒泰地区。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争贯穿了额尔齐斯河漫长的历史。这里流淌了数千年的民族血泪,无数英雄在这里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据地质学家研究,额尔齐斯河已有300万年历史。根据地质地貌和沉积物显示,在距今0.7亿年左右的新生代早期,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水系向南注入准噶尔盆地。而距今300多万年,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水系流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并行沿断裂带向西北而流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河谷宽广,水势浩荡,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中国新疆第二位。上游主要靠融雪、融冰和降水补给;下游主要来源于融雪、降水和壤中水。额尔齐斯河孕育了世界四大杨树派系(白杨、胡杨、青杨、黑杨),素有“杨树基因库”美称。</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是新疆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中景色最引人入胜的一段。这里有着绿色的丛林 ,蓝色的河湾,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举世闻名。新疆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另一处绝美的景观是位于布尔津县境内的五彩滩。其岸边岩层因风化参差不齐,岩石因含有矿物质不同,幻化出种种异彩,因此得名“五彩滩”。那儿据说是世界四大蚊子滋生地,漫天飞舞的蚊子凶猛无比!5年前,我们犹如防化部队人员戴着防蚊头罩、全副武装进入五彩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