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玉觿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使用了,最早可能是源自兽牙,到后来,人们才开始用兽骨或玉来仿制,于是出现了玉觿。根据文献记载,玉觿最早不是作为装饰品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解绳结的工具。</p><p class="ql-block">目前发现最早的玉觿是新石器时代的制品,它出土于江苏省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早期墓葬中,所用之材是蛇纹岩,也就是类似岫岩玉的玉料,形制呈现角形片状弧形弯曲,一端尖锐,另一端方平,器中部似一侧面人首,头戴高冠。另外,在觿的两端各有一个钻孔,自孔向外镂雕出三个小叉,其制作方法是先于器上钻孔,然后再穿过线进行拉磨,加工方法非常原始。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觿制品。</p> <p class="ql-block">《楚辞补注》中载:“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能解结者佩觿,能决疑者佩玦。”说的是佩觿者,通常是善于决断、解决难题之人。</p><p class="ql-block">玉觿,真正的流行始于商代,此时玉觿,造型还非常简洁,但是在觿身上已经出现了简单的雕琢纹饰。到西周时期,玉觿基本保持了商代玉觿,简洁的造型特点,在此基础上将玉觿多作成牙形,下首尖锐,上端穿孔,觿身琢简略纹饰,器内也饰有龙纹、人纹等。在商代最为突出的玉觿是龙纹觿,它的形制是柄部为龙首,颔下、尾端各钻一小孔,龙身弯曲,上饰卷云纹,尾部饰三角纹。</p> <p class="ql-block">到春秋战国时期,玉觿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形式上开始追求装饰的效果,至今所见到的这一时期的玉觿均处理成龙、虎、兽、鸟形象。动物的头部为上端,尾部琢成锐角,身体弯曲成自然的曲线,透雕结合隐起的运用使动物形象变化多端且相当生动,这种基本造型,一直保持到汉代。</p><p class="ql-block">而在纹饰上,这个时期玉觿变化也较多,不仅有配合头部的兽首或鸟首形,在器身上还出现了绳纹或者光素无纹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玉觿的鼎盛发展,到汉代玉觿开始返璞归真,渐渐趋于简化。在形制上,西汉早期玉觿与战国时期相近,一种作" s "形龙纹,身上雕刻出尖卷状的装饰,尾为锥形;另一种呈弯月形,一端琢出龙首,一端似锥状。到汉代中晚期,玉觿皆为弯月形。在纹饰上,西汉早期玉觿身、尾饰云纹,并刻出轮廓线,耳部穿孔;而中期玉觿则有的以宽端作龙首,背上方透雕出缠枝的蟠螭、凤鸟等,也有在器上仅用阴线琢出兽首、云纹躯身的,头部钻一孔;到晚期玉觿的宽端一般透雕成回首的龙形或凤形。</p> <p class="ql-block">由于玉觿先是解绳结工具,后来才发展为一种饰物,因此各代玉觿尽管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头部粗大、尾部尖锐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古代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拥有玉觿即代表此人异常聪颖智慧。但是这种习俗,到汉代以后基本绝迹了,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的玉觿,多属近年的仿古之作,因此收藏者在淘宝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辨别。</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