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与品阅,——贺娜姐诗集《听见花开》顺利出版

書晨時光

<p class="ql-block"> 欣赏与品阅</p><p class="ql-block"> 书晨</p><p class="ql-block"> 一个五十岁以后开始写诗的女人,一定是有情怀和梦想的女人。诗如酒,越久越醇,逾久逾香。娜姐能够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字文学功底和对诗歌的执着追求,拿到39届宜春谷雨诗会二等奖,第六届“十佳优秀诗人”奖的荣誉,并不是一种意外和偶然,也让同道中人为之感到欢欣和鼓舞。邀约之下,娜姐请我对她诗集《听见花开》写一篇序文,本人实感心中忐忑,盛情之下,聊作以评。我所认识的娜姐是一个心怀善念、令人尊敬的女士。她在诗的国度徜徉七年,有着怎样的心声?她听见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出于对诗的热爱和对汉字的崇敬,我怀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阅读学习了娜姐诗作约三十余首,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p> <p class="ql-block">  诗学观点总是要找到落脚点的。本人写诗探学四十余载,对于汉诗理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些许成见:首先,认为汉诗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文字起源与社会发展历史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其次,认为汉语新诗(自由体诗)最早的形式源于宋词,其后歌、赋皆是,只是命名和说法的不同;再次,认为旧体诗与新体诗是汉诗的有机整体,只不过呈现的形式和发展形态的不同。总之,旧体诗利于传承,终于形式,有律可循,突出呈现质朴的意境之美;新体诗不拘形式,突出呈现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之形态,与现时代历史人文风貌更为贴近,它是诗的最高和终极形态,使每个诗人的自由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汉诗写作内容的基本要素来讲,其共性均始于具象,行于意象,终于境象,意境是诗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我们最初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就新诗的写作而言,女性诗人和男性诗人的最大区别,在其文字表达的偏向性不同,女性更偏向于感性的表达,男性更着重于理性的表达。文如其人,娜姐诗集《听见花开》与其本人天赋禀性相契合的,与其性格品质是相契合的。作为读者的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欣喜。</p><p class="ql-block">娜姐诗集《听见花开》收敛的情绪、凝炼的字句、细腻的笔触,偏于理性不失情感,符合诗人本身客观的生活状态,是笔者真实的心声和个人初心表达。她在类似于的“仿宋体”新诗的写法上作了“深入浅出”式的有益探索,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为新诗找到了不失传承又焕然一新创作之路,值得广大诗歌爱好者继续学习实践和大力推广。这也是诗集《听见花开》值得品读的美学价值之一。</p> <p class="ql-block">  诗是种子萌芽,也是开花结果。《听见花开》其美学的价值不在其直观地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更在其探索到什么?发现了什么?见证了什么?这是一个由具象形成意象,意象达成境象的的呈现过程,也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大见小”锤炼和取舍过程。娜姐“仿宋体”新诗作品,便是这样一个过程中生产出的精制构件和精美成品。譬如诗句“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遗世孤品”;“ 掘诗为阶,退至清野牧云;身披鸟鸣,一袭长袍拂尘拂怨”,“ 廊檐红漆暗旧,风善变色;钉锈孤悬,吐出旧事真相”;“ 于风声、雨声、书声中交集又转身,花开不喜,花落不悲”;譬如诗作《中年辞》隐喻的命理推着大半生碾食/不上不下不富不贵/春天横斜桃枝,攒下难言之隐/红枫纵火,一触即碎/秋菊的灯盏支出盛年的血气/欢宴后的狼藉,顽渍难除/南山寺主持赠我/千手千眼观音,拥有的布施,所有的看破。简略列举些许精妙的诗句和质朴简洁的诗作,不难看出其情绪的收敛体现出的语言张力,文字凝炼表达出的精准力度;借景喻心、睹物思人,写意上呈现出以小见大的气象,以大见小的不凡。</p><p class="ql-block">诗作的欣赏,我们循着作者的思路走进去,细品其入实入情入理的细节,发现其新奇特的亮点;还要走出来,回望其作品所呈现的意境及其回味的美学价值。正如我们要全面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要跳出世界看世界,还要面对现实论现实。诗作为人的理智与情感综合表达的载体,其呈现是多样性的,也是多义性的,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诗途漫漫,仍需笔耕不止。与文字交朋友,我们写作的思路要倚重能进能出,进出自如,方能如愿达境。祝愿娜姐在光明幸福的诗途上,寂寞花开,更上层楼。</p><p class="ql-block">20231030</p> <p class="ql-block"> 欣赏与品阅</p><p class="ql-block"> 书晨</p><p class="ql-block"> 一个五十岁以后开始写诗的女人,一定是有情怀和梦想的女人。诗如酒,越久越醇,逾久逾香。娜姐能够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字文学功底和对诗歌的执着追求,拿到39届宜春谷雨诗会二等奖,第六届“十佳优秀诗人”奖的荣誉,并不是一种意外和偶然,也让同道中人为之感到欢欣和鼓舞。邀约之下,娜姐请我对她诗集《听见花开》写一篇序文,本人实感心中忐忑,盛情之下,聊作以评。我所认识的娜姐是一个心怀善念、令人尊敬的女士。她在诗的国度徜徉七年,有着怎样的心声?她听见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出于对诗的热爱和对汉字的崇敬,我怀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阅读学习了娜姐诗作约三十余首,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p><p class="ql-block">诗学观点总是要找到落脚点的。本人写诗探学四十余载,对于汉诗理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些许成见:首先,认为汉诗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文字起源与社会发展历史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其次,认为汉语新诗(自由体诗)最早的形式源于宋词,其后歌、赋皆是,只是命名和说法的不同;再次,认为旧体诗与新体诗是汉诗的有机整体,只不过呈现的形式和发展形态的不同。总之,旧体诗利于传承,终于形式,有律可循,突出呈现质朴的意境之美;新体诗不拘形式,突出呈现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之形态,与现时代历史人文风貌更为贴近,它是诗的最高和终极形态,使每个诗人的自由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汉诗写作内容的基本要素来讲,其共性均始于具象,行于意象,终于境象,意境是诗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我们最初的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就新诗的写作而言,女性诗人和男性诗人的最大区别,在其文字表达的偏向性不同,女性更偏向于感性的表达,男性更着重于理性的表达。文如其人,娜姐诗集《听见花开》与其本人天赋禀性相契合的,与其性格品质是相契合的。作为读者的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欣喜。</p><p class="ql-block">娜姐诗集《听见花开》收敛的情绪、凝炼的字句、细腻的笔触,偏于理性不失情感,符合诗人本身客观的生活状态,是笔者真实的心声和个人初心表达。她在类似于的“仿宋体”新诗的写法上作了“深入浅出”式的有益探索,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为新诗找到了不失传承又焕然一新创作之路,值得广大诗歌爱好者继续学习实践和大力推广。这也是诗集《听见花开》值得品读的美学价值之一。</p><p class="ql-block">诗是种子萌芽,也是开花结果。《听见花开》其美学的价值不在其直观地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更在其探索到什么?发现了什么?见证了什么?这是一个由具象形成意象,意象达成境象的的呈现过程,也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大见小”锤炼和取舍过程。娜姐“仿宋体”新诗作品,便是这样一个过程中生产出的精制构件和精美成品。譬如诗句“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遗世孤品”;“ 掘诗为阶,退至清野牧云;身披鸟鸣,一袭长袍拂尘拂怨”,“ 廊檐红漆暗旧,风善变色;钉锈孤悬,吐出旧事真相”;“ 于风声、雨声、书声中交集又转身,花开不喜,花落不悲”;譬如诗作《中年辞》隐喻的命理推着大半生碾食/不上不下不富不贵/春天横斜桃枝,攒下难言之隐/红枫纵火,一触即碎/秋菊的灯盏支出盛年的血气/欢宴后的狼藉,顽渍难除/南山寺主持赠我/千手千眼观音,拥有的布施,所有的看破。简略列举些许精妙的诗句和质朴简洁的诗作,不难看出其情绪的收敛体现出的语言张力,文字凝炼表达出的精准力度;借景喻心、睹物思人,写意上呈现出以小见大的气象,以大见小的不凡。</p><p class="ql-block">诗作的欣赏,我们循着作者的思路走进去,细品其入实入情入理的细节,发现其新奇特的亮点;还要走出来,回望其作品所呈现的意境及其回味的美学价值。正如我们要全面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要跳出世界看世界,还要面对现实论现实。诗作为人的理智与情感综合表达的载体,其呈现是多样性的,也是多义性的,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诗途漫漫,仍需笔耕不止。与文字交朋友,我们写作的思路要倚重能进能出,进出自如,方能如愿达境。祝愿娜姐在光明幸福的诗途上,寂寞花开,更上层楼。</p><p class="ql-block">20231030</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黄国华,笔名,书晨。江西丰城市人。系省民协会员,市文联常委,民协副主席,作协理事,诗创会副主席。曾任《华夏诗刊》副社长,《诗人史略》主编,《现代诗盟》编辑。2003年在《诗刊》社“诗歌艺术中心"高级研修班学习;作品千余,获奖若干。诗就是我,我就是诗,诗乃一切,一切皆诗。一页稿纸之轻,可以承受整个世界之重。一首好诗,是我与世界不期而遇的相拥相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