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老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p><p>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p><p>2024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p><p>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p><p>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p><p>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p><p><br></p> <p>今年7月15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准备哦!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会频繁出现,各种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来。</p> <p>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p><p>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错,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夏天不防暑要防寒?不明白的人,赶紧往下看!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p><p>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冬病夏治,夏天可是保养身体的一个重要时期!</p> <p>三伏天防寒,就看这四招:</p><p>1、避免冷风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p><p>2、护好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p><p>3、饮食切勿贪凉。要少吃冷饮,多喝常温水,尤其是小孩、老人。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三伏天稍微动动就大汗淋漓,因此要定时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才喝。</p><p>4、适当出汗。适度运动,可在早晨、傍晚练练太极拳,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排出体外;睡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提高体内的血液循环。</p><p><br></p> <p>《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个时候顺应天时养阳气,驱除体内寒邪,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还可以起到未病先防,冬病夏治的效果。因为冬天常见的问题就是“虚”和“寒”。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为下半年蓄满正气呢?</p> <p>对于大多数体质来讲,最热的三伏也是最难熬的日子。所以,接下来的40天,是一年中的关键。究竟应该借天时补阳气,还是该清热防暑,如何应对才能平安度过呢?4种不同体质的人,三伏养生侧重也不同。</p> <p>一、阴虚的人最难熬,别跟风补阳,要滋阴生津很多人有个误区,三伏天是养阳的最好时机,然后就不辨体质地跟风补阳。但有种体质不适合在三伏天补阳——阴虚人群。阴虚人在三伏天要难熬得多,本身就有虚火,怕热,再补阳简直火上加火。阴虚,就是体内的津液、血液这类滋润的不足,所以易生内热。其他时候还好,酷热的夏天等于再助力一把火,所以会更难过。虚火上炎,容易面色潮红、口干舌燥、眼睛涩痛、牙龈肿痛五心烦热,包括手脚心发热、心中感觉很烦躁虚性亢奋,睡眠差、性格急躁、体型偏瘦口渴喜冷饮、小便黄短、大便干燥、舌头红,所以,阴虚人不建议在三伏天去艾灸、晒太阳、贴三伏贴。阴虚+补阳=火上浇油。阴虚人调体质的正确姿势,是清热、滋阴、生津牛羊肉性偏热要少吃,可以吃滋阴的猪肉、鸭肉;可以喝点生津解渴的酸梅汤,代替冷饮;流汗过多的话,喝点生脉饮,都是帮助补气生津滋阴;百合、雪梨、甘蔗、银耳、玉竹、生地、沙参、枸杞、石斛等等,都可以煮茶或煲汤。</p> <p>二、阳虚的人,借天时抓住补阳的好机会阳虚人最明显的特征是:偏寒,怕冷,喜温。常年手脚冰凉、面色苍白、易疲劳乏力气短,小便清长,大便溏稀,一受凉就拉肚子,舌头很淡,阳虚人在炎热的夏天,反而感觉非常舒服。所以,要在三伏阳气最旺盛时,抓住冬病夏治的好机会,尤其是免疫力差、爱感冒、有过敏性疾病、哮喘的人。夏天阳在外,阴寒内守。一旦放松警惕,冬天老毛病又会找上门来。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低,冷饮、西瓜这些寒凉的食物尽量少吃。多吃点生姜、羊肉、肉桂、龙眼、山药等温补阳气的食物。有条件的话,艾灸、三伏贴、泡脚,都可以进行了,既能补阳气,又能温经通络。没条件的话那就多晒太阳吧!这是最简单的补阳方式。但切记不要暴晒,如果出汗过多可以适当补充津液。</p> <p>三、痰湿的人,重在健脾祛湿痰湿重的人,最明显的感觉是油腻、身体沉重头发、脸上出油,长痘、起湿疹头晕、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吃饭没胃口、呃逆腹胀、体型肥胖口中有味、舌苔厚腻、大便粘马桶。痰湿重的根源还是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湿,重点要健脾祛湿。少吃肥甘厚腻生湿的食物,饮食清淡。可以用山药、茯苓、白扁豆、芡实等熬粥;也可以喝点炒薏米、冬瓜、五指毛桃、陈皮煮汤;平时多晒太阳、多泡脚、多运动,都是帮助健脾祛湿的。</p> <p>四、气虚的人,注意补气一夏无病三分虚。天气越热,越容易伤阴耗气,导致体力元气不足。尤其是汗出过多,就容易气随津脱,造成气阴两虚。所以,三伏天也要注重养气,可以喝点酸梅汤,可以喝点黄芪泡水,也可以直接喝点生脉饮,气阴都补到位了。</p> <p>想趁着三伏天调体质,又担心三伏贴、三伏灸容易上火,贴敷怕皮肤过敏、灼伤怎么办?推荐大家一种比艾灸、三伏贴更安全平和的方式——三伏浴,大人宝宝都能用。</p> <p>在三伏天全身浸泡,通过热气的蒸腾,打开毛孔腠理,最大程度让皮肤吸收药效进而打开全身血脉经络,排出身体污浊垃圾,加速血气的循环运动。而且不需要辨证,不用吃药,不用找穴位。对于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有哮喘、鼻炎、腺样体、长不高等问题的小朋友来说,三伏浴非常适合冬病夏治调理体质。而且,整个三伏天的40天中,我们只需要每一伏泡5天,一共泡15天即可。泡澡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个方子。组成:黄芪、肉桂、干姜、当归、太子参、杜仲、五味子、麦冬、。补阳气、暖脾胃、生津敛汗、补血补气、宁心安神,非常平和,也非常适合三伏天用,通经络、排浊气、养元气。既针对现在夏天高温多汗、内里相对阳气不足、气血不足、气阴不足的情况,又冬病夏治,让我们增强体质后,冬天就不怎么得感冒咳嗽、过敏性疾病了。无论是阳虚、阴虚还是气虚都适合泡。对于体质虚弱,免疫力低、有过敏、哮喘、鼻炎、腺样体、长不高等问题的小朋友来说,三伏天泡尤其适合。</p><p><br></p> <p>养生其实很简单,因人而异、因日而异、因时而异。三伏天虽然很多人都很难熬,但还是要查漏补缺,把握好调理体质的好时机。顺应天地,保持一颗安然的心,然后向阳而生,让阳光灿烂而不炙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