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旅行之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雨霖儿

<p class="ql-block">2024.6.26今天将会到阿尔巴亚,这是情结之二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们只能从新闻联播和外国电影里认识世界,国门之外的一切全在播音员的嘴里,任他口吐莲花,我们们所得寥寥。</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不同,在我还是一个萌童的时候,就多次看过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宁死不屈》,所以有关这个国家外观、游击队、抗击法西斯等等,都通过电影植入我的脑海,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消灭法西斯,胜利属于人民”,这句台词成为我们当年的口头禅。</p> <p class="ql-block">因为社会主义同盟国经济的不发达,比如朝鲜、越南,再因为南斯拉夫的解体、巴尔干地区经济的停滞不前,所以国内大家都用惯性思维判断阿尔巴尼亚一定落后、穷。</p><p class="ql-block">过阿尔巴尼亚海关的时候,电脑频频死机,我们有点焦虑,可是海关人员的淡定告诉我们这是常态。</p><p class="ql-block">无聊的等待加深了我的猜测。</p><p class="ql-block">电脑在N次死去活来之后,我们终于全员通过了。</p><p class="ql-block">车子进入阿国斯库台市区的时候,眼前一亮:平坦的双向车道,中间隔离带,夹竹桃开得正艳。</p><p class="ql-block">这在巴尔干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见过,跟我们国内90年代以后修的城市道路是一样一样的嘛。</p><p class="ql-block">难道这算社会主义特色之一吗?</p> <p class="ql-block">斯库台市是阿尔巴尼亚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城镇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它的古老,我们只能通过Rozafa castle罗扎发城堡去粗略的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这是斯库台市区附近的一座城堡,精准地说是罗扎发城堡废墟。它耸立在海拔130米的多岩石山丘上,到处断壁残垣。</p> <p class="ql-block">城堡周边的环境很美,欧洲“托斯卡纳艳阳下”的绝美经典风光。</p> <p class="ql-block">对于游人来说这是一个观景台,这里可以远眺斯库台湖,废墟三面环水,布纳河和德林河所环绕,形成天然的护城河。</p><p class="ql-block">好一派山光水色!</p> <p class="ql-block">罗扎发城堡,由古伊利里亚人建于2400年前,虽然只剩断壁残垣,仍可见当时恢弘的规模。城堡上迎风招展着红色双头鹰国旗。</p> <p class="ql-block">废墟拱形门巨高,感觉这才配得上高大的欧洲人。</p><p class="ql-block">到过欧洲的人都知道,所住酒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小人国的配置:房小、床窄,卫生间淋浴室窄小得让你腰不下腰去。多少星级都一个鸟样!不知道高大的欧洲人是怎么适应的。</p><p class="ql-block">反正我超极不爽!白瞎我四星级的付费。</p> <p class="ql-block">古堡中心草地上,一群少年正在踢足球。这段行程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难怪人家几十万人的小小国家,奖杯拿到手软。</p><p class="ql-block">我们有十多亿人背景的中国队,连跟人家交手的机会都没有,段位太低呀!</p><p class="ql-block">有些东西不靠地大物博,也不靠人多势众取胜。</p><p class="ql-block">的确得从娃娃抓起。</p> <p class="ql-block">这根蛇一样的大水管立在街心环岛里。</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首都地拉那。</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城市非常现代,跟着导游去斯坎德培广场,一路上兜兜转转,在一幢幢充满当代建筑艺术气息的大楼中穿梭。</p><p class="ql-block">挺好的,让我们用脚去丈量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亲自撩一撩它头上的纱巾。</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阿尔巴尼亚曾宣称是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无神论国家。如今阿尔巴尼亚境内容许各种宗教教派流传,人们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今天街头所见,一个一个高高的尖尖的宣礼塔,大街上的女性虽然着彩色外衣,但是无一例外地包着头巾。证明这里许多人是穆斯林。</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个国家的无信仰者仍占总人口的75%,这有点像我们中国。</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几个主要宗教都在阿尔巴尼亚有分支机构,神奇的是,独有阿尔巴尼亚这块土地上的各宗教信徒能和平的相处,从未有宗教狂热的问题。跨宗教的联姻也十分常见。</p><p class="ql-block">这点足以证明阿尔巴尼亚有强大的国家认同感,令不同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团结在双头鹰旗下。</p><p class="ql-block">做到这点,阿尔巴尼亚真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的现代建筑是很有艺术创意与建筑美学的,它的很多大楼,无论造型设计、墙面装饰都很有独到的创意。</p><p class="ql-block">天气非常炎热,大家双眸被各式各样的大楼所吸引,各种拍拍拍,一时间忘了炎热。</p> <p class="ql-block">随手拍的照片是不是很帅!</p><p class="ql-block">高大帅气的大楼可以算是阿尔巴尼亚递给我们的第一张名片:现代、阔气,是一张贴着金边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这个工农兵图案我们太熟悉,六、七十年代全中国大街小巷的宣传画,一模一样的图案。</p><p class="ql-block">同志加兄弟啊!</p> <p class="ql-block">正在装饰外墙的大楼。</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的清真寺没那么传统,有现代建筑设计元素,一如他们国内女性的着装:是穆斯林,但是有改变,而且是很大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穆斯林妇女。彩色的衣服,白色的头巾。大街上的女性都是这样着装。</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的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地拉那算得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城,早在2700多年前,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p><p class="ql-block">1920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p><p class="ql-block">1928至1939年佐格一世王朝统治时期,曾雇请意大利建筑师重新规划了地拉那的城市建设。</p><p class="ql-block">1939至1944年德国和意大利对阿的占领结束之后,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于地拉那宣告成立。</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拉那在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下进行了大规模扩建。</p><p class="ql-block">1992年阿尔巴尼亚发生剧变,地拉那街头的列宁和斯大林雕像、霍查的巨型铜像从此消失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壁画上的红五星也不见了。</p><p class="ql-block">此后的几年里,其建设飞速发展,市内新建的楼房越建越多,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规模和样子。</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雕塑。</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他骑着马,头上是标志性的山羊头盔。</p><p class="ql-block">导游在介绍阿尔巴尼亚的前世今生,我只关注当下。</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附近的军事堡垒。</p><p class="ql-block">据说,地拉那大街小巷的房子下面都有地道。那是霍查时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时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苏联以及整个华约的关系相继恶化,阿尔巴尼亚感受到了深刻的安全威胁,由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造包括碉堡在内的各种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从50年代末期开始,阿尔巴尼亚投入了超过1.75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国内建造了超过36万座各式碉堡,有的说法甚至超过70万座。虽然后来有许多被拆除或爆破,但许多碉堡仍然坚固地矗立在阿尔巴尼亚的各个角落,阿尔巴尼亚也成了人们眼里嘴里的“碉堡之国”。</p><p class="ql-block">如今它们已经被重新利用,有的成为博物馆,有的成为住宅、酒吧、旅馆,有的甚至成了羊圈和猪圈。</p><p class="ql-block">搞笑!</p><p class="ql-block">话说回来,但愿永远不要启用,做羊圈、猪圈都比做战争的防空洞要好!</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看的就是一个地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别以为这只是常见的防空洞,它洞里有洞,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它是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恩维尔·霍查生前在首都地拉那建造的秘密巨型防核武地下堡垒的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为了证明这些地堡确实可以抵抗苏联的钢铁洪流,证明的方式是设计师呆在地堡里,让坦克不停地对着开炮……</p> <p class="ql-block">这个东西,我们并不陌生。七十年代我们也“深挖洞、广积粮”过。只是我们不叫战争堡垒,叫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地堡里的发电机据说是中国援建的,一直用到前几年…….</p><p class="ql-block">想当年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我们也是在那个时候看了一些阿尔巴尼亚的电影。</p><p class="ql-block">其中《宁死不屈》印象最深刻。</p><p class="ql-block">赶快上山吧勇士们,</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p><p class="ql-block">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p><p class="ql-block">昨天一直想不起歌词,今天站在地拉那街头,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在耳边响起,所有的歌词全记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当时还有一首风靡全中国的歌曲,曲名叫什么记不清了,但是旋律与歌词熟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副歌部分:万岁!毛泽东!万岁!恩维尔.霍查!万岁!北京地拉那!</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学习的第一首英文歌曲,滑稽的是当我们把这首歌倒背如流之后,同志加兄弟反目了。</p><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万岁的筵席啊!</p><p class="ql-block">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p><p class="ql-block">全中国人民节衣缩食养了一个白眼狼。</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是这样,越南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教训啊!</p> <p class="ql-block">漫步地拉那街头,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这里的汽车不少。主要大街上汽车一辆接一辆,真可谓车水马龙。</p><p class="ql-block">与别的东欧城市不同,地拉那街头几乎是清一色的西欧产小轿车,奔驰、奥迪居多,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地拉那有很多SUV。</p><p class="ql-block">说实话,几次欧洲游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大部分高大如斯的欧洲人开的都是两箱小车,矮小的车子装那么大的个子,他们不憋得慌吗?</p><p class="ql-block">正解是路太窄!</p><p class="ql-block">西欧不用说了,巴尔干近十天旅程,只有阿尔巴尼亚,只有地拉那,我们见到了宽阔的大道。</p><p class="ql-block">车子就是地拉那的第二张名片,高级、阔气!</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真的不穷,至少我看到的地拉那不穷。</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同盟国家,是因为有人是想象他穷,有人以为他应该穷,还有人希望他穷。</p><p class="ql-block">跟中国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一样,我们还留着晚清的大辫子,穿着长袍马褂,住在窄小低矮的老式房子里……</p><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人认为你应该这样,也希望你这样!</p><p class="ql-block">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眼里的共同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街头小景。</p><p class="ql-block">在阿尔巴尼亚最看不懂的就是街头路边的当代艺术品雕塑了。</p><p class="ql-block">这件艺术品拧巴得很,它要表达什么?</p><p class="ql-block">昨天斯库台市区的弯曲的“大水管”也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文化差异!</p> <p class="ql-block">走到巴尔干的中国人不多,巴尔干地区的人见到我们都很友善,用欧版普通话问好:你好!</p><p class="ql-block">来个同志加兄弟的合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Hotel Chateaulinza Resort 。</p><p class="ql-block">这是本程住的最高端的酒店了。虽然说萨拉热窝酒店会升级五星,但经验告诉我,这里一定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客房宽敞整洁,环境优美,用配套的游泳池证明。</p> <p class="ql-block">2024.6.30完稿于波黑萨拉热窝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