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鲁镇

六六顺

<p class="ql-block">  相信凡上过学校的中国人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故乡》等文章在语文课文里印象比较深刻。我还看过电影《祥林嫂》,也是根据鲁迅先生的作品改编的。而真正读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书是文革时期。那時所有的图书馆都关闭了,学校停课了,基本上是无书可读了。父亲的书架上有一本《鲁迅选集》,收编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故亊新编》等作品,而当時对鲁迅的书并不禁止阅读。于是我便认真地读起了鲁迅先生的书。</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出生的年代是清末民初,他二十岁時才剪去了辫子做了民国的公民。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体系一時崩塌了,中国的新文化如何转型?社会如何发展?那个時代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年代。新文化运动开始了,鲁迅先生怎样就成为旗手的呢?为什么说他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之魂呢?</p> <p class="ql-block">  看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书,特别他的杂文比较难懂。也看了不少对鲁迅的各种正负面的不同评价,对这些问题迷迷糊糊的,并不甚清晰。</p> <p class="ql-block">  此次江南之行,到绍兴要参观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这些问题便又涌上心来。</p> <p class="ql-block">  据说,绍兴原本并无鲁镇这个地名。鲁镇是根据鲁迅先生筆下的故亊里的设置而新建的一个仿古镇,而绍兴本身就是一个水渠纵横,有无数粉墙黛瓦石板窄路和各种小桥的水乡。鲁镇是鲁迅先生确确实实生活过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的这幅壁画很有名,凡到绍兴来的,都会到这幅壁画前拍照。</p> <p class="ql-block">  如果对鲁迅不甚了解,对鲁迅笔下的人物一无所知,游鲁镇就和游其他江南水乡小镇一样,看看小桥流水人家,那就太辜负了建造鲁镇的初心和意义了。</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到鲁镇游览的人并有乌镇、南浔、周庄、同理等古镇那么多。记得有一位主播说:“光看风景看不出文化来”。我一般赞同。到鲁镇来,看得是文化。</p> <p class="ql-block">  鲁迅祖居。</p> <p class="ql-block">  鲁迅出生在绍兴的周氏官宦之家,是当地的望族。</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进士,做过知县。在鲁迅12岁時,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収监。后来家道渐渐中落。</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书房。封建社会,官宦人家大都是读书人,不读书无以为官。</p> <p class="ql-block">  周家的七星灶。</p> <p class="ql-block">  鲁迅12岁時进入三味书屋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最负盛名的私塾。</p> <p class="ql-block">  鲁迅在三味书屋就读時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  鲁迅因为上学迟到受罚,他便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以提醒自己。</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p> <p class="ql-block">  在鲁迅故居的后面,有一个周家的菜园子,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这里是鲁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因为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有趣的描写,因为小学课文影响,成为游人必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通往百草园的月亮门洞。三味书屋离百草园不远,穿过这个月亮门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百草园時天已经黑下来了。可惜已无法看清百草园的全貌。 这里曾经是鲁迅童年的乐园。他在这里采桑葚,捉蟋蟀,听蝉呜,捉麻雀。这里有鲁迅先生的记忆和足迹。虽然看不清园里的景物,但心致而归也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怎么就没人注意这块不太醒目的牌子呢,我觉得这是在有意地提醒游人,这里是一个被故亊化了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  “ 鲁迅笔下的鲁镇”。</p> <p class="ql-block">  这座鲁镇的排门楼建得不错。</p> <p class="ql-block">  到鲁镇打卡了。</p> <p class="ql-block">  鲁镇的街道装点的很整洁漂亮,就是游人不多,显得冷清了些。</p> <p class="ql-block">  在鲁镇有水可临有桥可倚。</p> <p class="ql-block">  鲁镇水边的戏台很是气派。鲁迅笔下有《社戏》一文,坐在船上看戏,是当地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鲁镇社戏的广告牌。</p> <p class="ql-block">  在鲁镇比较清静,可以思考点问题。</p> <p class="ql-block">  我走在鲁镇水桥上,走近鲁迅,感知鲁迅。</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对“鲁镇”倾注了满腔热情,他对故乡的山水,对童年的生活梦幻一般的眷念。鲁镇是先生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在鲁镇街上,随处可见鲁迅先生笔下的各种人物塑像。</p> <p class="ql-block">  阿Q,是鲁迅塑造的最独特的形象,他质朴又愚味,自尊又卑微,争强好胜又屈辱隐忍,蛮横无理又怯懦悲催,憎恨权势又趋炎附势,向往革命又怕亊畏惧。他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低层卑微人物面对强势的无奈与扭曲的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在世界文学的殿堂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  “ 狂人日记”里的人物塑像。</p><p class="ql-block"> 鲁迅38岁,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当時人吃人的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揭露和抨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故乡》里的闰土吗?闰土是鲁迅儿時很要好的玩伴,他儿時是天真聪慧的,但在苦难的生活磨砺下,中老年時已变得卑躬屈膝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孔乙己》里的孔乙己吗?鲁迅塑造的一个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底层知识分子形象。他穷酸迂腐,不谙世事,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记得鲁迅描述他在茶馆吃茴香豆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不知此人是谁。就是没有看到祥林嫂的塑像,一个命运多舛的妇女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群人是谁呢?怎么没有注意看看地上的标牌呢。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在哪里呢?一个读过洋学堂留过学,回国后不得不戴上假辫子,自以为是,居高临下,肆意评论国亊,参加什么地下革命党,还不准阿Q革命。他是媚外的翘楚,对这个人物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笔下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他对人性深透的观察力,入木三分揭示,让人心灵震动。</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是鲁迅先生手稿《故乡》摘录。为了看着方便写下两小段:</p><p class="ql-block">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時時记得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绍兴这块江南秀丽的水乡,地灵人杰,文豪秀才倍出。立一座鲁镇排门,划出一块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故园,让我们走近先生,在水乡的粉墙黛瓦上,橹船水流中,栱桥石栏旁,街铺亭廊里去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鲁镇的石门楼旁有鲁迅先生的石雕坐像和刻着“民族魂”三个字的大石碑。我站在鲁迅先生的石像前不免想到,什么是“民族魂”呢?</p> <p class="ql-block">  近现代以来,评价鲁迅先生的文章太多了,比鲁迅的文章多得多。正面的负面的褒贬不一,观点各异复杂纷呈。但,我们以伟人的评价为准吧,以广大的有良知的国人的评价为准来评价鲁迅吧。一般人实在不具有评价鲁迅的资格,特别是那些负面的东西,不予理会吧。</p> <p class="ql-block">  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因为他的作品让新文化运动从不痛不痒的务虚的讨论恳谈变成了犀利的文学讨伐。让新文化运动从开始的新诗引领风骚转为白话小说的全面介入,在语言、文体、思想和社会效用上产生了重大的转折。而鲁迅正是这一转折的引领者,是当之无愧的旗手。</p> <p class="ql-block">  说鲁迅是“民族魂”,因为鲁迅看到幻灯片里的中国人,在同胞遭受屠杀的现场旁观,表现得麻木不仁,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觉得学医根本无法挽救国人的精神颓废,从而弃医从文,志在唤醒密封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的国人。他在文章里描述了北京菜市口砍杀犯人時,旁观者蜂拥而上争抢“人血馒头”時的亢奋,带给读者的灵魂的震撼。他提出“中国的国民性最缺乏什么?” “中国国民性的病根何在?”的问题,他在反思国人的灵魂。他带着悲悯和无奈批判国民劣根性,为了救治国人的灵魂而歇斯底里的呐喊。在中国30年代前期,老百姓不识字,而识字的人又说不出什么要点,在当時无声的中国,鲁迅先生站出来发声。他笔下的底层国人阿Q、祥林嫂、华老栓、闰土、孔乙己甚至假洋鬼子。个个都是典型人物,无人可比。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太了解中国人了,太了解中国了。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真正的体恤占绝大多数的底层劳动者,他试图唤起民众,呼唤民族精神的振兴。</p> <p class="ql-block">  说鲁迅是民族脊梁,他是中国封建制度轰塌,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時的中流砥柱。毛泽东主席说:“鲁迅是思想上的先觉者,实践上的先行者,文化上的先知者。” “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受到了广大国民的认可。鲁迅逝世時,老上海城惊动了,数以万计的人走上街头为他送别,长长的送葬队伍上,文艺界代表们献上一面印着“民族魂”三个浓墨大字的旗覆盖在棺上。大道中间浩浩荡荡,路两边熙熙攘攘,说明鲁迅先生的呐喊国人听到了,“铁屋子里的人正在觉醒。</p> <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五十五岁去世。工作時间只有30多年,他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他的研究达到近百年来最高水准,他的专著巜中国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典范。我记得这本书读过。他带着批判的眼光研究传统文化,其实是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价值重估者。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丰碑式人物。这是公众的国评,无可非议。</p> <p class="ql-block">  鲁镇的奎文阁。</p> <p class="ql-block">  鲁镇的镜湖</p> <p class="ql-block">  入夜了,我们意犹未尽,又走进了鲁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鲁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鲁迅雕像,似乎和民族魂形影不离。</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上下两层,展品丰富详实。</p> <p class="ql-block">  鲁迅名言:</p><p class="ql-block"> 横眉冷对千夫指</p><p class="ql-block"> 俯首甘为孺子牛</p> <p class="ql-block">  鲁迅手书《自传》</p> <p class="ql-block">  青年鲁迅在日本学习期间剪掉辫子,在“断发照”上题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国。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自己的报国之志。</p> <p class="ql-block">  “民族脊梁”屏壁。</p><p class="ql-block"> 从鲁迅纪念馆出来,我在想,今日世界,我们还需要鲁迅吗?据说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文里,删除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我觉得应该斟酌一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回酒店的路上,看到街对面的“孔乙己”店铺里在卖茴香豆,拿起一粒尝了尝,微咸偏硬并没有什么好吃的味,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却吃得那么津津有味。時代变了,人的口味也就变了。</p> <p class="ql-block">  现代国人的民族魂是怎样的呢?我们还需要鲁迅那样的民族魂吗?在游览鲁镇時没有想过。只是想起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時,觉得现如今国人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假洋鬼子的魂在游荡。阿Q的精神胜利法似乎还隐约地藏在人的思维方式里。中国没有一个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受到那么多革命者的认可,受到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景仰和爱载。鲁迅不应该被遗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