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逸自然 竹墨飘香

李正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子,笔直而坚韧,绿叶婆娑,尽显生命的活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画竹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竹子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竹子飘逸潇洒的形象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对它那坚韧不拔、虚心向上的精神更值得人们去敬畏!</p><p class="ql-block"> 画竹,不仅是对竹子形象的再现,更是对竹子精神内涵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我画竹十几年,从不间断。以画竹修心,以画竹养性,以画竹交友,以画竹怡情。其间受清代郑板桥画竹的影响最深,而后又受收到元代吴镇和当代董寿平画竹的感染。</p> <p class="ql-block">  元代吴镇画竹,枝竿淡墨挺拔,竹叶浓墨清劲,各式竹子细枝临风,摇曳生姿,极有风骨。</p><p class="ql-block">每一幅墨竹配有诗文,书法和绘画和谐统一。充分能说明吴镇的绘画和书法都是非常出色的。</p><p class="ql-block">《墨竹谱》里面的竹子颇多,嫩枝、老干、雨竹、风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各具特色,就如同君子一般,无论居于何时何地,风骨气节依旧。</p> <p class="ql-block">  清代郑板桥画竹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坚韧、专注、高风亮节等品质的体现。风竹通过巧妙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枯润,生动地表现出竹子的质感、光影和空间感,展现了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的坚韧不拔精神。更是画家对竹子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敬畏。郑板桥的画竹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不仅让人们在视觉上享受到美的熏陶,更能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p> <p class="ql-block">  当代董寿平画竹时行笔如飞,纵跳自如,一气呵成。一般先用浓墨画出数丛竹叶。稍干后用淡墨画出竹竿。画竿时在笔端凝聚适量水分,一侧着墨稍重,一侧稍轻。一笔过去,则自然显出竹竿的圆形,富有立体感。他画嫩枝稍时,似有弹性,纤而不弱,柔而不软,劲而不硬,刚而不僵,显出遒劲的笔力。近看穿插有序,远看大气凛然,墨色淋漓,章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画技逐渐提高。我能够更好地掌握线条的流畅和墨色的深浅,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竹的神韵和气质。我开始尝试将三位大师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画竹风格。我的画作逐渐得到了朋友和家人的认可,也吸引了一些艺术爱好者的关注。</p><p class="ql-block">十年如一日,我从不间断地画竹。这段旅程让我收获颇丰。更学会了如何坚持和追求自己的梦想。竹的坚韧和优雅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从容。</p> <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于通州</p> <p class="ql-block">李正桓:字敬德,号桓庐居士、敬瓛斋主人。1956 年生于安徽太和,大专文化,长期居北京。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协会会员、北京石齐画院画家、中国徽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就学于北京画院石齐新中国画画家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研究与山水画创作高研班,师承北京画院石齐老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张培武老师、现拜师于著名山水画家韩绍先老师,作品先后被《中国书画报》等刊物选登,其山水画并多次在全国美展中入围或入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