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大佛寺一日游

秦苑

<p class="ql-block">彬州市,夏时,属雍州。省辖县级市,由咸阳市代管,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西部、咸阳市西北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彬州市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煤层气、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硫铁矿、肥料用有机质页岩、陶瓷黏土、建筑用砂石、砖瓦用黏土等,为陕西省重要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矿产地彬长煤矿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公刘立国于豳,修复光大后稷开创的农耕事业,从此,开创了豳地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3000年来,豳山泾水养育了一代代彬县人,一代代彬县人艰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p><p class="ql-block">公刘(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刘,“公”为尊称。姬刘在泾河中游的岐原谷(今长武县)一带创建了部落国家,是古代周部落的杰出首领。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底层每边长5.6米,通高47.84米,单壁中空。</p><p class="ql-block">彬县开元寺塔,底层辟南北二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四个券门,上下位置逐层相错,每层均作仿木结构三间,每层均叠涩出檐,塔顶为砖砌攒尖顶,上置铁质塔刹。 整个塔体外观挺拔秀丽,显示了唐宋时期高超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邠州,州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豳州为邠州。治所在新平(今彬州),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彬州、长武、旬邑、永寿四市县地。</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石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彬州市城西十千米的西兰路南侧,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p> <p class="ql-block">大佛窟前有砖木结构的5层护楼,原为唐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经清代修建而成的,楼高32米。第一、二层用条砖“一顺一丁”平砌。台基为方形,顶部为六角的攒尖式顶。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第二层垒砌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刻“明镜台”3个字,3个门洞与大佛洞相通,大佛洞内光线明朗,便于礼佛者瞻仰所有的群像,使大佛洞内诸造像以最好的光线和最佳角度呈现在礼佛者面前。自第三层之上全部成为木构建筑,各层面阔于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整体轮廓为方塔形,每层辟有门窗,造有栏杆,拾级而上,可以登临眺望。</p> <p class="ql-block">“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秀眉慈目,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神态恬静。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宝库。“大佛洞”保存了当年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了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的角度看,大佛的神情都是不同的。</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位于大佛窟东侧,开凿于唐高宗时期,为中心柱室结构,由3个相边的小洞组成,两边较深,中间略小。窟内均有佛和菩萨造像,其中一佛二菩萨造像盒内造像与真人等高,造型极其优美,具有典型的初唐长安风格,为武周时期(690~705年)雕刻艺术的代表作。窟中造像有300余尊,除少数为立体外,大部分是浮雕。四壁各龛里的菩萨造像,呈现优美的大“S”造形,形象千姿百态,大多袒胸露腹,飘逸飞动,如歌如舞,反映了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时尚。</p> <p class="ql-block">罗汉洞位于大佛窟西侧,开凿于唐高宗(649~683年在位)时期,规模较小,共有4个洞窟,其中3个窟内共有60余幅浮雕经变故事及雕工精细的造像,存有大量唐宋以来的游人题记。窟中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像,余为其弟子、菩萨、力士、金刚等造像。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之一是文殊菩萨,他稳坐于狮背上双圆莲瓣中,气势十分威武。狮子造形极富魅力,狮颈系铃,狮尾摆动,给人以长嘶奔腾的动感。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旬邑县,古称豳,周封邑,秦置县,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此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明。境内绵延百里的赵家洞石窟,悬岩中空,洞天妙连,始为周人穴居之地,曾是古豳国的首府,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雏型。</p><p class="ql-block">马栏革命旧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唐家大院位于咸阳市旬邑县(旧称三水)城东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被称为渭北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瑰宝。</p> <p class="ql-block">唐家大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祖宗是唐应弼。至于唐家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现已无从考证,但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他们财大势大,名扬西陲,商号曾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13省50多个县,人称“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在清嘉庆年间,唐家不过60口人,就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红旗轿车)66辆,“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好不威风。</p> <p class="ql-block">唐家的建筑全部是木、石、砖结构。每座房子都是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全用石灰、糯米汁浇注。建筑体现了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唐家所享用的一切都是不惜花费巨资,千方百计购买或掠夺而来的。家中各种各样的摆设家什,多用楠木和退光漆制作而成,经过100多年仍熠熠生辉。 这个曾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末到民国,在极度挥霍中,逐步破落下去。</p> <p class="ql-block">唐家大院现仅存有两进三院,而在唐家鼎盛时期,这里共有院落87个,约2700多间。唐家从道光五年(1825年)开始修建这座唐家大院,每天光做工的铁匠、木匠、画匠、普工就有340多名;到咸丰元年(1851年),工程又分为11处,各种工人增至3200多名。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其间历时43年,才基本告一个段落。院内建有戏楼、假山、花亭、鱼池等,所有门窗都刻有各种图案,神龛、板隔墙上有“八仙图”、“二十四孝”,角柱、墙壁上雕有周穆王的“八骏马”、姜子牙的“钓鱼图”,还有“牡丹、梅竹、菊花、旱莲花”等等,这些雕刻,造型逼真,情态各异,给人以舒适清雅之感。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摘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