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游美国(一)漫游纽约曼哈顿

清风明月

<p class="ql-block">夏至已过,地处北方的京城即将进入暑伏连天、闷热潮湿的天气,在这个燥热的季节,我们的心情也一样的燥热,燥热到不想蛰伏在家,伴随着躁动的心又一次的漂洋过海去远行——目的地:太平洋对岸的美国。</p><p class="ql-block">6月28日早晨6点刚过,从家中出发,前往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搭乘大韩航空公司的KE860次航班,抵达首尔仁川国际机场,与大部队汇合后再一同转机飞往美国。</p><p class="ql-block">大韩航班北京起飞时略有延迟,原定于上午10:50起飞的KE860次航班不知何故,推迟到11:05,抵达首尔时已是当地时间下午14点。再一次降临首尔,有一种熟悉的味道。也让我在这短暂的停留中,又涌起了寻踪觅迹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大部队在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汇合后,乘坐大韩航空KE085次航班,于当地傍晚一同飞往美国纽约。这是一段比较漫长的航程,大约13个小时的时间。漫长的时间,也就有了漫长的遐想。</p><p class="ql-block">美国虽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度以来,移民美国是世界各地很多人的终极梦想。三十年前,国内有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曾经风靡大江南北,说的是一批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这部电视剧,也让从未走出国门的我对纽约,对美国有了一个冷静和客观的认识,但是也因此埋下了有着一日要亲自目睹这个城市和国家的梦想。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梦想有点儿时间太长啦。</p><p class="ql-block">放眼这三十年的时间,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之中国已不是昨日之中国了,它的快速成长令世界刮目相看。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的美国依然是一个“显眼包”。这也不得不让我们要认真的审视这个国家,审视它散发着魅力的每一座城市。</p><p class="ql-block">先从我们抵达美国的第一个城市——纽约说起吧!</p><p class="ql-block">纽约,美国的第一大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p><p class="ql-block">纽约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区,1524年意大利人来到哈德逊河口,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低价买下曼哈顿刀,在近哈德逊河口一角地,辟做贸易站,称为“新阿姆斯特丹”。1644年,被英国夺占,改名“纽约”1686年,设立纽约市,1789年,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此就职。20世纪20年代初,纽约超越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再次繁荣,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p><p class="ql-block">纽约是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文化和传媒中心,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华尔街被称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p> <p class="ql-block">华尔街</p><p class="ql-block">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全长约500米。聚集了各大财团,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尽管许多金融机构已经离开了华尔街,但是,华尔街依然是美国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象征。在华尔街,可以看到旧时的建筑,精英主义和金融中心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华尔街(Wall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宽仅11米,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七个街段,但是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文明于世,美国的罗斯柴尔德财团,摩根财团,洛克菲勒石油大王,高盛集团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p><p class="ql-block">华尔街是从1653年到19世纪末,纽约早期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业在纽约的兴起,与荷兰人的商业精神有相当大的关系。尽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17世纪中叶在荷兰逐渐完善的。当时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我,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经济的起飞,使得这个面积很小的很小的欧洲国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质疑我。当荷兰人移民到北美后,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p><p class="ql-block">1664弄,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攻陷,这个城市又从荷兰人手里转到了英国人手里,被被命名为新的约克郡(Nwe york)。</p><p class="ql-block">纽约(Nwe york)最初是荷兰殖民地,是荷兰裔移民的聚集地,当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普遍将新阿姆斯特丹市政委会成立的那一年即1653年,当做华尔街的童年期的开始,17世纪40年代,殖民地内的小块儿土地由基本的尖木桩和围篱分隔,而后为有效管理来自非洲的奴隶,荷属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佛桑特,领导来自荷兰的移民团,建造了更加坚固的栅栏。1653年,这片栅栏被强化成一座约3.65米高的泥土木板墙。此后,为了抵御印第安部落,新英格兰殖民者以及英国人,木板墙便逐渐地被扩张和强化,1685年,勘测人员沿着原始栅栏划定出一条道路,即今日的华尔街,1699年英国人将这面城墙拆除,华尔街的名字也由此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原意是“大墙大街”的意思,同时它也是美国金融中心所在地,拥有许多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总管理除去,在全球金融业者和投资人的眼中,华尔街长时间内都被视为资本市场的圣殿。华尔街一词,现在已经超越了这条街道的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带称。</p><p class="ql-block">华尔街也不只是一条街道那么简单,华尔街的故事,也远比闪亮的钞票要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纽交所</p><p class="ql-block">纽约证券交易所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百老汇大街18号,在华尔街的拐角南侧,是纽约的一个证券交易机构。2006年6月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与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组成纽约证交所——泛欧证交所公司。纽约证交所是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IPO数量及市值第一,交易量第二的交易所。</p><p class="ql-block">纽交所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著名的股票交易所之一,代表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权威和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百老汇大街上的大铜牛</p><p class="ql-block">华尔街铜牛是纽约市的一个标志性雕塑,这个大家伙固然庞大,高3.4米,长4.8米,重达3.2吨。它位于华尔街斜交的百老汇大街上,高炮台公园附近。这座铜牛是美国华尔街的标志,象征着“力量与勇气”,寓意着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p><p class="ql-block">2009年11月17日,为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在奥巴马访华期间,大铜牛边上升起了中国国旗。大铜牛又一次承担了新的责任。</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更是一个网红打卡地,游客到此,更多的是合影留念,甚至摸摸福身,讨要一点牛气,希望借此带给自己好运。</p> <p class="ql-block">曼哈顿世贸大楼遗址</p><p class="ql-block">来到曼哈顿,就不得不提它曾经的地标性建筑——世贸大厦,这个让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建筑在瞬间的崩塌一度震惊了全世界。</p><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11日,纽约秋高气爽的季节,曼哈顿的街道上,行人匆匆赶往工作岗位,世贸中心双子塔巍然耸立,在晨光中漝漝生辉,这座繁华都市的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灾难即将降临。</p><p class="ql-block">那场恐袭,不仅仅给当时的市民造成了恐慌,也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恐怖灾难。这一天,近3000人失去了生命,整个美国陷入了悲痛和愤怒之中。</p><p class="ql-block">现在两座大楼的遗址还在,成了游人和市民追忆的景点,2006年4月在双子塔的附近建造了一座高达1776英尺的自由塔,它成了曼哈顿新的地标。2009年3月,自由塔更名为“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自由塔的建造不仅是对恐怖袭击的纪念,也是对世贸中心历史的重塑。</p><p class="ql-block">目前自由塔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曼哈顿的母亲河——哈德逊河。</p><p class="ql-block">有一条流经纽约和新泽西州之间的河,它的名字叫哈德逊河。这条大河的名字来源于17世纪早期的英国探险家亨德里克•哈德逊,这位探险家在1609年首次探索了这条河流,为了纪念他,因此这条河流被命名为“哈德逊河”。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这条大河全长507公里,发源于阿迪龙达克山地,最终注入纽约湾。这条河流是纽约和新泽西两州重要水路,因此也被视为曼哈顿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乘坐的游船从码头出发,驶向哈德逊大桥和曼哈顿大桥,然后掉头回转,今天的老天爷格外的体贴人,多云的天气,少去了烈日的灼烤,河面的风尽管有一点儿大,但是仍然难以阻挡一众游人的热情,在飘摇前行中,沿途岸边风景尽收眼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自由女神像”,还有那些勇敢的浪里飞艇……</p> <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像——美国的灵魂与象征</p><p class="ql-block">位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高约93米,象征着自由和民主的光芒,照亮了全世界。她的形象是一位身穿长袍,头戴皇冠的女性,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文为1776年7月4日的铜板。这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礼物,形象为一位罗马神话中的自由女神。自由女神身穿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着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着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十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来源于雕塑家妻子的手臂。</p><p class="ql-block">1924年,自由女神像被指定为美国国家纪念碑。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和(VI),自由女神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像的背后是美国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她的存在让世界看到了美国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大松果——Vessel</p><p class="ql-block">大松果是由多段楼梯和平台组建而成的建筑物。整个建筑呈下小上大,似倒置的一颗大松果。底部呈六边形直径为15米,顶层直径大约46米。是底部的三倍。大松果共有154段楼梯,80段平台,2500级台阶,堪称“楼梯怪兽”。现在这座建筑,只能在下面外观,据说建成开放后,在上面曾发生自杀坠毁事件,因此现在此处已经围栏禁止游客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Eage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平台,悬挂于空中的大三角,是最近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俯瞰都市,平台高约345米,是西半球最高的露天楼顶露台,是纽约市的最高观景台。</p><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会带来丰富的体验。远方的帝国大厦,自由塔,纽约银行大厦等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仿佛近在咫尺,哈德逊河从脚下滚滚流过……</p><p class="ql-block">有过行走玻璃栈道的经历,在这里还真算不算什么惊险啦!只是凭空远眺,让我忽然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触!</p> 品尝曼哈顿网红汉堡 <p class="ql-block">纽约国家公共图书馆</p><p class="ql-block">一天的行程总是“惊喜”不断,得知不能入内联合国总部参观,但是领队又临时调整了景点:世贸大楼遗址和纽约公共图书馆,这是不是也算不虚此行呢!</p><p class="ql-block">1911年竣工的宫殿式馆舍建筑,颇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我想这座建筑的美,首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其次是它内涵的魅力进一步打动人们的内心。1992年底馆藏已达1647万册(件),其中包括有图书,期刊,手稿,地图,图片等。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纽约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走进这座殿堂里,自己是一个十足文盲,但是仍然不会影响我享受异域文化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时代广场</p><p class="ql-block">纽约的时代广场,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是全球最具标志性和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这个充满活力和繁华的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时代广场位于美国曼哈顿区,是纽约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和机构,是全球商业,文化和娱乐的中心。</p><p class="ql-block">时代广场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气息,广场周围的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和流线型的建筑设计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空间。</p> <p class="ql-block">一个特殊群体</p><p class="ql-block">我想我们这一行人,千想万想也没想到,来纽约第一天的行程是以观看同性恋大游行来结束的。</p><p class="ql-block">说来真是凑巧,一天的行程顺顺利利的结束了,就在大家满怀欢喜的准备去吃心心念念的中式晚餐时,大巴车行走的十字路口,突然被拦截住了,双向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过来了,看来暂时不得动弹喽。于是在车上看热闹。胆大好奇的下车围观。</p><p class="ql-block">后来了解到,这是同性恋大游行。每年的六月份,是他们的“傲娇月”,要在这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游行活动,而且政府还会派一些警察安保。同性恋目前在国内尚属敏感话题,在美国和西方很多国家早已是“正大光明”之事了。对于这一社会现象,本人观点上不能苟同,它于私于公都不能算作是一件有益于家庭和社会完美的事情。今日所见,只当是美国当下社会的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