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建党一百零三周年之际

阿民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2024年6月30日!在我党建党103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应战友之约,上午10.30时,我们走进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观赏“唱支山歌给党听”音乐会,用以庆祝建党一百零三周年!</p><p class="ql-block">“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音乐会的首支歌曲,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音乐会指挥专门对此首曲目做了详细的解读:一天,上海实验歌剧院作曲家朱践耳在阅读《雷锋日记》的时候,对雷锋抄录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在心灵深处激起了创作的灵感。他一气呵成,为这首诗谱了曲子。歌曲发表在1963年的《文汇报》上。由于《雷锋日记》抄录的诗歌没有注明作者的名字,朱践耳以为作者就是雷锋,于是特地注明“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歌曲迅速传播开来,很快传到了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诗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作者姚筱舟恰恰是该矿的职工。为了尊重事实真相,他给朱践耳去了一封信,说明这首诗是自己创作的,发表于《陕西文艺》杂志,署名采用了“焦坪”的谐音“焦萍”。朱践耳读过此信后,经过调查,确认姚筱舟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的原创。</p><p class="ql-block"> 一些文献称首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是胡松华,现在可以确认这首歌是由上海实验歌剧院的女歌唱家任桂珍首唱,在其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她在一系列上海歌剧院制作的革命题材歌剧中担任主演,其中最知名者是上海歌剧院版的第一代“江姐”。 对于今天的听众而言,《唱支山歌给党听》已经成为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玛的代表作,而她与这首歌结缘的地方也在上海。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963年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才旦卓玛,在由食堂回宿舍的路上,从校园广播中第一次听到任桂珍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找到自己的老师王品素,希望老师能教她唱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唱出了她的心声。才旦卓玛出生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农奴家庭。在农奴制度下,农奴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农奴主手上,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为农奴主耕地终生,而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农奴主不仅可以任意买卖农奴,并且任意对农奴实施种种严酷的刑罚,鞭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种刑罚。 1959年,党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大解放,他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西藏历史的重大时刻。才旦卓玛和许许多多藏族同胞的命运都被改变了,他们从心底里感激党。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旦卓玛第一次在校园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便获得了成功!《唱支山歌给党听》成为经典后,姚筱舟又有了一些续作,如才旦卓玛日后演唱的《再唱山歌给党听》,《永唱山歌给党听》。 时代变换,“山歌”这一意象却不变。回溯我们的音乐传统,真正具有人民性的赞歌,来源于山歌,来源于劳作于田间地头、谋生于江海之畔的百姓的民歌。山歌是人民的心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山歌是献给亲人的歌,“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是我们完美的了解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家喻户晓名曲的由来,感受到来自于民、根植与民的歌曲唱盛不衰的奥秘!</p><p class="ql-block">接着,”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南泥湾”,“长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音乐会乐声迭起,随音乐弹奏,观者群情亢奋,说明乐声、唱腔深入观者心扉,整个音乐会成了台上台下共鸣的最强音!尤其是“歌唱祖国”,掌声歌声浑然一体,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长者情到激动处,竟然起身面对观众挥起了双臂,同台上指挥一样,指挥观众把音乐会推到了心灵的高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唱支山歌给党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