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先后在此建都。</p> <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曾来过成都,依稀记得旧时模样,然而,今天的眼前一切已大为改观,今非昔比,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都太大,时间有限,只能打卡几个主要景点:天府广场,成都博物馆,春熙路,太古里,宽窄巷子,三星堆,武侯祠,锦里,都江堰,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沿蜀都大道总府路到天府广场,马路两边高楼林立,不见旧时痕迹,道路宽阔,商业氛围浓厚,人流如织,在过街天桥上,看到往来的密集车辆穿梭而过,不禁令人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是成都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东广场为下沉式广场,西广场主要为喷泉景观。景观有太阳神乌、鱼眼龙腾喷泉、黄龙云形水瀑、乌木雕刻立碑等。广场的太极云图是对道教阴阳太极的体现。天府广场获“最美成都”十大人气地标奖。</p> <p class="ql-block">站立广场,环顾四周,摩天大楼,高耸林立,大都市气势尤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旁有“成都博物馆”,时间充裕,自然不会放弃难得的参观机会。馆内首层为大厅、放映厅、特展厅,地下一层为人与自然专题展,地上二层至三层为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四层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层为中国皮影木偶展。</p> <p class="ql-block">在“16-20世纪典藏珍品艺术展”里,欣赏到很多欧洲国家的皇冠、头饰、胸针等黄金翡翠珠宝,制作工艺精良,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而古代中国的黄金珠宝制作工艺处世界领先地位。展出的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是后宫最高权贵的象征,众多珠宝,复杂工艺,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些黄金珠宝制作的皇家御用饰品,工艺精良,制作精细,也是看的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在其他展馆里的青铜器、陶俑等出土文物,向人们诉说蜀地的历史文化。参观者也是络绎不绝,兴致勃勃。</p> <p class="ql-block">陶俑。</p> <p class="ql-block">将军俑。</p> <p class="ql-block">川剧戏服。</p> <p class="ql-block">天府技艺馆,反映蜀地的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展馆内容丰富,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个大概。</p> <p class="ql-block">“坝坝宴”是成都地区乡里乡亲们红白喜事举办的重要聚会,雕塑生动反映百姓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也是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老成都糕点”</p> <p class="ql-block">“五粮液”文化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走街串巷,品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手工制糖。</p> <p class="ql-block">地方小吃。</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每天来宽窄巷子的人流量都在万人次以上,节假日突破10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老成都名小吃</p> <p class="ql-block">“老四川”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自贡“冷吃兔”。</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泥塑</p> <p class="ql-block">糖画</p> <p class="ql-block">朱炳仁,浙江“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素有铜雕界泰斗之称。</p> <p class="ql-block">铜器摆件</p> <p class="ql-block">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天色将晚,灯饰照亮街巷,又是另一番场景。</p> <p class="ql-block">尽管天色已晚,游客兴致不减。</p> <p class="ql-block">川剧变脸,门口围观人更多。</p> <p class="ql-block">春熙路步行街,自一九二四年建立以来,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被誉为中西部第一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街头仿古雕塑,老照片反映的是春熙路旧貌。</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春熙路,别具特色,慕名前来的全国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感受逛街乐趣,一睹大都市的夜景风采。</p> <p class="ql-block">街区涵盖文化旅游等众多要素,各种知名品牌旗舰店的加入,提高了商业文化的档次和品味。在这里餐饮,购物,休闲,游览,体验等等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正熙大厦裸眼大型3D屏,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成都太古里位于春熙路地铁站,尽享优越交通和人流优势,毗邻的千年古刹大慈寺更为其增添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太古里的灯饰工程美轮美奂,走走逛逛,闲情雅致,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鲤跃龙腾</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是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其年代跨越了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这个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展示了古蜀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成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看三星堆,由于三星堆离成都市还是有点距离,去前还在考虑乘坐什么车?通过什么方式到三星堆?哪知在春熙路即可乘公交公司的景点直通车直达三星堆博物馆,车票25元一位,满员即发车,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理解古代蜀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尽管我们来的较早,但馆内的参观者已经不少,到处都是充满好奇心的游客,对古蜀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发现大量被损毁的青铜器深埋在地下,图为挖掘现场照片,我们也是看得目瞪口呆,不可思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大遗憾是没有发现文字,中国古籍对三星堆文化也没有描述和记载,从遗址现场挖掘出的陶器,尤其是青铜器,有很多无法解释的谜团。近代考古专家学者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有人从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里似乎找出一些眉目,梳理出较为清晰的观点和论点,为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溯源到理论根据。</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青铜器,四个壮汉用跪姿在抬什么?另外四个坐姿小人又在干啥?</p> <p class="ql-block">这只阔嘴神兽是什么?身上跪着的人头顶酒器,头顶站着的人又分别代表着什么?无法理解。</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以其宽131cm、高71cm的巨大体量和保存完好的状态,成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面具的眉部、眼睛、嘴唇等线条流畅,皆突出于面部,粗长眉作扬起状,展现出强烈的艺术张力。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也有该青铜面具的展出。</p> <p class="ql-block">纵目面具,其眼睛呈柱状向外突出,显示出古蜀人对眼睛的特别崇拜和刻画,此造型独特,解释也是五花八门。</p> <p class="ql-block">陶器</p> <p class="ql-block">青铜着裙立人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的跪姿,表情神态,手势姿态,令人不解?引来不少围观者指指点点,揣摩猜测。</p> <p class="ql-block">龙形雕塑,吐出舌头,惟妙惟俏,构思独特,令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黄金面具被发现时仿佛一张稿纸被揉成一团,难辨形状。修复人员付出极大努力,终将复原,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具。与黄金权杖,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等都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黄金权杖,这件刻有黄金雕饰的权杖,是我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的黄金手杖,之后被称为“三星堆金杖”。大约143厘米的长度,463克的重量,直径2.3厘米,厚度仅有0.2毫米,包裹的木材已经腐烂,只剩薄薄的金皮。关于黄金权杖的主人是谁?目前尚不得而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古蜀文明的不断探寻,金杖的秘密也将会浮出水面。</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立人双手自握呈环装,手势夸张,至于手持何物,说法不一。青铜立人衣服上雕刻的服饰图案,用现代化手段醒目地描绘在墙壁上,供游人仔细观看。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等,都是极具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共发现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青铜神树的造型奇特,采用了分段铸造法铸造而成,树上共有九只鸟,代表着古蜀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同时,青铜神树与《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神树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表达了古蜀先民对宇宙的最初想象。</p> <p class="ql-block">摇钱树,其树干的最上端是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神鸟,象征太阳神),代表了通天、通神的寓意;中间枝条部分,枝叶上铸有羊、猴、人以及铜钱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分别代表了“福、禄、寿,升官发财”等吉祥寓意,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青铜立人,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等,都是极具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国宝级文物。这些文物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古代蜀人的宗教信仰、艺术审美和社会组织结构,也为我们理解古代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文物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古代蜀人的宗教信仰、艺术审美和社会组织结构,也为我们理解古代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展馆气势宏大,展品非常丰富,参观者也是越来越多,人们惊讶议论,迷惑不解,仔细观看,叹为观止。截至到目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仅占整个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左右。更多的谜团有待考古工作者去研究发现。而参观三星堆最大的收获就是树立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璀璨夺目,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消失仍延续辉煌,这是作为华夏人最为自豪的事。</p>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庙”为祭祀蜀汉皇帝刘备而建立,之所以又被称为武侯祠,主要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逐渐不顾原本的君尊臣卑礼仪和祠庙的本名,而更习惯于将这里称为武侯祠,这种称呼也体现了民众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p> <p class="ql-block">参观武侯祠的游客,连绵不断,人山人海,都有敬仰历史人物,崇拜英雄情结。不得不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始建于康熙年间,1997年因城建需要整体迁建于武侯祠内,建筑构件、匾额等均采用原物。现三义庙由拜殿、大殿和两廊组成。大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泥塑像。</p> <p class="ql-block">刘关张三人,相逢乱世,意气相投。匡扶汉室,言行相依。义结金兰,生死与共。忠义千秋,同堂供奉。</p> <p class="ql-block">《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 杜甫。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静远堂》供奉的诸葛亮塑像。“静远”二字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里新辟一处展馆,专门讲述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与诸葛亮二人相逢于乱世,以家国远志为抱负,君明臣良,厚相结纳,忠信结义,肝胆相照,确立了三国鼎立之势。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后,白帝城托孤感人至深。诸葛亮治理蜀国,辅佐刘禅,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这种儒家推崇的君臣义,一直为后世人景仰和追崇。</p> <p class="ql-block">“隆中对”,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诸葛亮未出茅庐即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是《三国志》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一篇千古名篇,此篇文章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打仗的途中,路过南阳武侯祠,在《出师表》里找到了共鸣,满怀激情,一气呵成所书。《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学生正在作三国知识有奖竞答,仔细旁听,饶有趣味,可见三国故事,早已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旁边就是“锦里”,也是一个网红打卡之地,游客踏至纷来。</p> <p class="ql-block">“锦里”民俗一条街里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是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p> <p class="ql-block">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从成都到都江堰有动车可达,方便快捷。</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严重受损,后按原样修复。2011年4月21日,二王庙震后首次整体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太极殿</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岷江上的桥梁,清嘉庆八年(1803) 重建。1964年岷江洪水暴发,全桥被毁。重建时,只改木桥桩为钢筋混凝土桥桩,余照旧,桥长261米。安澜索桥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鱼嘴,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具体的说,利用鱼嘴分水堤从岷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岷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这种规划设计的治水方案,直到今天也不落后。幸运的是今天天气晴好,站在鱼嘴极目远望,岷山上的积雪都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视频一段,记录站在鱼嘴远望岷山,近看岷江场景。</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在2200年前,李冰率众人用火烧水浇的方法凿开的一个进水口,它是内江进水咽喉,形似瓶颈,能控制内江进水流量,起到灌溉和防洪的作用。在民间“宝瓶口”又有保佑平安,吉祥进财之意。</p> <p class="ql-block">离堆,是战国先秦蜀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主持开凿的水利工程遗址。</p> <p class="ql-block">南桥</p> <p class="ql-block">离堆公园内亭榭错落有致,古木桩头,奇花异卉,水池喷泉,布局精巧,别具情趣。</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后世人将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p> <p class="ql-block">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但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这种风格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沉郁,杜甫的诗歌内容深沉,思想感情郁结,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二、顿挫,在表现情感时,杜甫的诗歌回环往复,顿挫变化,音韵节奏富有变化,使得诗歌在艺术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有力。</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杜甫的诗歌还展现了以下特点:1、语言精炼。杜甫在诗歌语言上追求精炼,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和情感。2、格律严谨。杜甫在诗歌的格律上非常讲究,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堪称历代典范之作。3、题材广泛。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博大精深,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4、创新体裁。杜甫在诗歌体裁上也有所创新,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以及能够运用自如的各种诗歌体裁。</p> <p class="ql-block">因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出名的“茅屋”,每天都要接待无数来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忘我为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的胸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等很多忧国忧民的诗句,今天我们仍耳熟能详,感动着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写.。</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堂内陈列一幅64平方米的巨型磨漆壁画,将杜甫在壮年时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窝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主要阶段以及《望岳》,《秋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镶嵌其中,展示杜甫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经历。12尊古代诗人雕塑,都是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李白,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等,分别采用汉白玉,乌木和纯铜等制作。</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杜甫草堂,环境优美,馆藏丰富,草堂内还设有图书馆,是市民学习休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此次四川之行圆满结束,既参加体验了自贡灯会,又亲眼目睹三星堆遗址;既游览了蜀地名胜古迹,又领略了成都大都市的风采,获益颇多,确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