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雷台汉墓

沙漠绿洲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被全国科技协会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969年9月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距今1800多年)的大型砖室墓,墓门向东,全长约40米,墓室面积约60平方米。斜坡土圹墓道两侧墙壁有用朱红绘成的花卉图案数组,笔法简练粗犷。砖砌部分有墓门、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和后室。墓门及墓室墙壁均以青砖和涂黑色砖组成各种菱形图案,以红、黑色线纹作为壁饰,前后室和中室墓顶为覆斗式,以墨线勾边,并用红、黄、灰、白等色绘成莲花藻井图案。雷台汉墓是迄今为止河西规模最大的东汉墓葬,出土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铜奔马由于技艺双绝,曾作为中国优秀考古文化的代表,在1973年——1975年期间,先后前往英、美、法、日、意大利、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赞誉,为中国赢得了“天才的中国”的美誉,一时间兴起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五洲争说金缕衣”的热潮。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