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伴月三星”,昔日广汉的这一美景曾令人流连,而今天的三星堆文化又更令世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自1927 年在三星堆发现玉石器以来的近一百年间,三星堆遗址历经多次的考古发掘,其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等珍贵文物,发现的城墙、宫殿、祭祀等重要遗迹,一再醒惊天下。神秘的器型、令人费解的埋葬坑、鬼斧神工的技艺……,其源焉在?其流何往?</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求索和薪传接力,以三星堆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面貌日渐清晰,为深刻理解灿若星空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又增添一例重要实证。</p><p class="ql-block"> 已知的越多,未知的也就越多!对巴蜀文明的研究、解读和传播只是开始,还有很多待解之谜,还会有新的考古发现。愿展览奉献的不仅是古蜀文明的盛宴,还能助力您奋起想象的翅膀,在此开启一段以自己为主角的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板)</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展陈大楼一层.1—2号展厅。</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 6.27—10.10。</p> <p class="ql-block">《发现三星堆》</p><p class="ql-block">蜀道之难,南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p> <p class="ql-block">1927 年,居住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的燕道诚首次发现文物。九十余年间,三星堆遗址的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其文化面貌、遗存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保存状况等基本明确。以此为基础开展的考古研究成果也很丰硕。三星堆的发现过程,是中国考古学第一个百年岁月的缩影。如今,无论是理念、方法还是研究理论体系,与最初阶段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向“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大踏步前进。(展厅展板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石璧》.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大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1929年 燕道诚与他的儿子们,在离家不远挖地沟,偶然发现大量玉石器。燕家将他们 认为值钱的东西藏在猪圈里挖的坑内,其他的就堆放在院子角落里。燕道诚的孙子还在石壁上刻了“燕三泰”“燕三太”。三星堆挖到宝的消息传开后,燕家将保留的、未出售的文物上交。</p><p class="ql-block"> (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正是这套石璧的出现,揭开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的序幕。 其中一件石壁外径51.4厘米,上面刻有“燕三泰”字样。燕三泰是燕道诚小儿子之名,石壁由燕道诚在1934年赠送给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璧》.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大学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927 年,居住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的燕道诚偶然发现了一坑玉石器,“广汉玉器”市场上声名鹊起。1934 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学者葛维汉和同事林名均赴玉石器出土地点,在当地政府派兵保护下,开展三星堆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出土文物600 余件。1936 年受抗日战争的影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止。这是三星堆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葛维汉等提出了“太平场遗址”和“广汉文化”概念,还明确其年代范围为铜石并用时代至西周时期。(展品说明牌文字)</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给林名均的信》:1934 年,对广汉三星堆第一次科学性考古,引起了学界注意。当时远在日本的郭沫若给林名均的信件中,认为“你们在广汉发现的工艺品,如方玉、玉璧、玉刀等,一般与华北和中原地区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这就证明,西蜀(四川)文化很早就与华北、中原有文化接触。在殷代甲骨文上就载有‘蜀’称,武王伐纣时,蜀人协助周王作战。此外,在广汉发现的各种陶器是极古老的器型,你们判断为周代早期的文物,也许是可靠的。现在我只能说这么多。有朝一日四川别处会有新的发现,将展现这个文化分布的广阔范围。并且肯定会出现更可靠的证据。”</p><p class="ql-block"> (展板上的说明文字)</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商代陶器。</p> <p class="ql-block">《辫发青铜人头像》: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考古研究所藏。</p><p class="ql-block"> 出土青铜人头像,面貌基本一致:长方险,凸眼,眼梢上挑,颧骨部山脊状线凸起,宽鼻翼,薄唇阔口,大耳。人头像的颈部塑造为 V字状。头像中空。通过头像的发样、顶部处理,可以分不同类型,但其文化内涵无法确知。</p> <p class="ql-block">《青铜眼形器》.商。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考古研究所藏。</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出土有菱形铜眼形器。分成三种,一种为完整的菱形。眼形器整器四周为直边,呈斜坡形。中部眼球呈圆形凸起,周围下凹。一种是沿长轴方向剖开的二分之一,呈钝角三角形。两器一组可以拼合。一种为菱形眼形器沿纵、横轴对剖后的四分之一,略呈直角三角形。四件一组可以拼合。布列于眼形器四角的小圆孔或为安装固定之用。这种眼形器在象征意义或功能上有何差别,难作结论。(景物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商)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依头像造型,把金箔粘贴在青铜人头像面部, 覆盖范围除了眼睛、眉毛外,包括整个耳朵在内。金面罩代表肤色, 或者地位,无法定论。(说明牌上文)</p> <p class="ql-block">《解读三星堆》:自从三星堆文物出土以来,给人们打开一个新世界。大量的玉器、各种发样的青铜头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神兽等,让人惊叹。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遗址区的持续发掘、对部分文物的修复以及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渐揭开了璀璨而辉煌的古蜀文化面纱。对于三星堆这样的大型遗址,即使经过多年的发掘,也只能揭露很小一部分,学者们只能以管窥豹,通过发掘地点所获资料与信息,结合古代文献描述和解释文化内涵,而三星堆的本来面貌比目前所知要复杂得多(展板文)</p> <p class="ql-block">《陶器》.商。《陶器》.新石器时代至夏</p> <p class="ql-block">《铜锥状柱头》.商。</p> <p class="ql-block">《铜挂件》商. 2022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扇贝形挂件》.商。2022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扇贝形挂件 》.商。2022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青铜祭坛零件》(铜龙形器).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龙形器放大</p> <p class="ql-block">《跪坐铜人像》.商。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鸟足人身像》.商。2002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陶圈足罐》.新石器时代至夏</p> <p class="ql-block">《铜神兽》.商。整件器物呈昂首挺胸、四肢蹲伏于地的走兽形象,后肢缺失,双耳、尾部等处残损。神兽头顶有一角,倒卧形“臣”字眼,扁长圆形阔口,短颈,躯干修长,挺胸,塌腰,四肢外张,蹄足,尾部上翘后弯,体表有云雷纹条带装饰,整体形态健壮有力。青铜神兽的文化内涵、与铜兽首冠人像的关系等尚待深入研究。(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神人之际》: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信仰崇拜的文物。这些文物集中出土于八个坑,即 1986 年发掘的两个坑,以及正在发掘的六个坑。就目前的情况看,三星堆的八个坑并非同时下埋,有早晚之别。因此,它们可能是不同代际(世次)祭祀行为过程的记录,显示了不同代际的祭祀行为、祭祀方式或祭祀对象的行为过程及其间的差别。从出土器物看,可能包括太阳、树木、山、川、鸟、蛇等自然崇拜,也包括祖先崇拜。最近出土的大神兽及神坛样等文物,充分展现出古蜀人高度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鸟》.(商)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铜鸟昂首、大眼、尖喙,喙前端有一小孔;冠和尾残,身体修长;上有三支羽冠排列,羽尖作中空的桃形;双翅饰有卷云纹等。鸟双足立于一圆座上,圆座顶微隆,下端为圆箍状,腰部内凹处有四个孔,圆座整体中空。或者铜鸟曾套接在其他物体上。(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1.《铜羽形器》.商。1986.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铜鸟形器》.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器物上方呈尖羽状,中间有一只眼睛与一个有分叉的尾巴相连,残顶部呈勾云状。上部的另一侧较平直,有两个半圆孔,表明应该与其它部件相连。或为更大型物件的配件。(说明牌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铜扇贝形挂饰》.商。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器形隆起,前高后低,背部有放射状脊棱,前端有一圆环钮。前端隆起高,背部脊棱凸起较寛,呈圆弧形。前部两侧各有一圆凸。(说明牌上文字)</p><p class="ql-block">4.《铜圆形挂饰》:商。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5.《铜圆形挂饰》.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鸟形饰》:商。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商。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出土了上百件鸟形器,如鸟形铜铃和饰件等。其中以青铜神树上的立鸟为代表。学者普遍将这些鸟与古蜀人的鸟崇拜或东方部族相关联。更有观点认为如二号坑出土的人面鸟等反映出太阳神鸟崇拜。(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神树》: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全器被砸击、火烧,树座被砸破变形,一面残缺,一面跪坐人像变形,跪坐人像手臂均残断,树干上有两处明显的砸击凹痕。树干及树枝残断,出土器件不全,无法拼接复原。器物分树座和树干两部分,树座三等份分铸后拼合,并用铆钉固定,与座圈衔接处用铜液铆焊。树座圆形座圈上三足在三个方向呈拱形,如同树枝,似窃曲纹,足尖向上勾卷。座圈三面正中各起一方台,方台上各有一高 19.0 厘米的跪坐人像。人像头顶中空,头戴頍,大眼、直鼻、大耳,身穿对襟半袖长衣,衣饰勾云纹,腰束带,前裙及膝,后裙压于股下,两臂平抬呈持握状,跣足。每面正中呈尖塔状镂空。树座与树干分铸,用铜液铆焊结合,铆焊处有一断茬,可能原来安有附件。树干上端残断,断口处露出一断面呈方形和另一断面呈半圆形的铸件,半圆形铸件上并有一圆形铆突,可能是连接上、下段树干铸件之间的榫卯。树干现存二层树枝均有三枝分别向三个方向伸出,与树座三足一致。第一层树枝靠近根部,大部残断无存;第二层树枝仅一枝保存完好,另二枝大部残断无存。树枝从中段分枝。一分枝向上展出,至枝端开一花朵,花托套有圆环,花朵有一较小桃形果实及二花瓣。一瓣向下勾卷,较短;一瓣向上弯曲,较长,上立一鸟。鸟头顶中空,作鹰喙状钩喙,尾上翘,展翅。另一分枝向下至枝端开一花朵,有一较小桃形果实及二花瓣,长瓣向下,短瓣向上,花托套有圆环。树枝下多有一环钮。这颗青铜神树的功能应与大神树类似。(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太阳形器》.(商)</p><p class="ql-block">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件,经修复复原两件,构型完全一致。器物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五个圆孔均用于安装固定的。器物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 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p><p class="ql-block">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坛上的"太阳芒纹”形式相似,整体图像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推测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井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轮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展品说明文字)</p> <p class="ql-block">左《玉璋》:1921.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右《鱼形玉璋》:1986.三星堆遗址1号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该玉璋以黑色玉石料制成,因被火烧过呈鸡骨白。射部酷似鱼的身体,射端呈鱼嘴一样的叉口刃状。射本部两侧齿饰形式多样,底部呈长方形,与牙璋类似。此器制作精美,柄与身之间有几组阴刻平行线纹,两侧齿饰中间有一圆穿管钻,综合运用了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鱼形璋是古蜀土也特有的器型,目前仅见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与同期出土的玉戈十分相似,可能由戈演变而来。(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青铜罍》;四川雅安荥经同心村M21出土,雅安市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罍1986年出土,器表面有一图画:一座祭坛,右边一树木状,左边一玉璋,中间有太阳与鸟。这一场景与三星堆发现有一定契合度,或为祭祀场景的再现。(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商。1921.三星堆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10 件金面罩,分别出土于一号、二号祭祀坑,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三号、五号和八号坑。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罩。单独出土的金面罩应为青铜头像剥落下来。(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 《铜兽首人面像》.商。1986.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此人像头戴兽形冠,冠顶正中有高起的额饰;冠顶两侧有高耸的兽耳;冠两侧有眼形。兽口为空心扁嘴。人像面部和上半身造型与青铜大立人相似,两臂呈环抱状置于胸前,双手中空;身穿饰云雷纹和夔龙纹等纹饰的对襟服饰,腰间系带。下半身残缺。人像或为祭祀者。其头顶有形似象鼻的冠饰,有学者据此推测这反映出三星堆人对大象的崇拜;也有学者认为头戴的是鸟冠。(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商。1986.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笄发人头像》.商。2021.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商。1921.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笄发人头像》.商。2821.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辫发人头像》.商。2021.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青铜人头像》.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立发. 辫发 笄发。</p> <p class="ql-block">《青铜眼形器》.商。2022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眼形器通常长度超过半米,在铸造后于边缘穿孔,表明这类较大的器物可能曾悬挂或安置在墙壁或其他器物上。不同形制的青铜眼形器是三星堆文化的独特器类。在1986年和2020年至2022年的考古发掘中均出土几十件菱形、三角形眼形器,这些眼形器的大量出土表明眼睛在三星堆文化中的重要性。有学者推测当时人们有眼睛崇拜。这也许与后世文献描述的传说中的蜀王“纵目”有所关联。(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扭身跪坐人像》.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四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2021 年在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了三件大小造型基本一致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这件为保存较好、现存束发最高的一件。人像头微颔并扭向右侧,身体略前倾、双手半合十,手掌和两片盘发的内侧均磨平,曾为卡槽。人物双手、小腿和盘发上均饰有云雷纹、燕尾纹、羽冠纹等。铜像人物线条流畅,刻画生动,各部位包含的铸造信息极丰富。据发掘者推测,三件扭头跪坐人像或共同托举一件更大的复合型器物。(说明牌上文)</p> <p class="ql-block">《金杖》复制品。真品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金杖上花纹</p> <p class="ql-block">《祭器模型》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右下《铜跪坐人像》.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上《铜小立人》.商。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小立人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口部以两道窄凹槽表现。长方耳,双耳各有三个小圆孔,中间小孔未透 头戴尖脊帽,弧形尖脊前端与额头平齐,中部两侧各有一孔,原或插笄。粗颈,窄肩,双臂呈作揖状,双手对握,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中有圆孔,原似应持物。躯干挺立,双脚略微分开直立,跣足,可见脚趾。足底有孔,与脚踝内侧孔对穿,似为固定之用。上身着长素衣,似左衽,腰间系带,于身前腹部打节。下身穿短裙,裙摆盖膝。上衣背部和短裙均有多道纵向折痕,似百褶裙。X光扫描发现人像内部有十字形铜芯骨,应为铸造时所用芯撑。</p><p class="ql-block"> 下《铜跪坐人像》(商) 2021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这两尊人像外形基本一致。戴冠,冠两侧高起; 粗眉、大眼、高鼻阔嘴,比例较大的双手贴靠在身前,双腿呈跪姿。铜跪坐人像埋藏于不同坑中,发掘者认为它们可能属同一件大型器物。</p><p class="ql-block"> (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顶尊跪坐人像》商</p><p class="ql-block">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跪坐人上身赤裸,腰下系一件短裙,头上顶一件青铜尊,双手上举捧护尊的圈足,尊上有盖和鸟形饰钮。人像上可以观察到多处青铜铸造工艺的细节,如铜尊与人像以及人像的躯干、双臂、双腿之间分铸后焊接的痕迹。在二号和三号坑中均出土有类似人像,发掘者推测可能以四个为一组,作神坛等器物的部件。顶尊跪坐人像展现了三星堆人对铜尊的使用方法与众不同,可能是当时祭祀方式和场面的生动记录。(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 背罍青铜人像》(商)</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小铜人呈跪姿,用一条背带将整个罍捆扎在自己的背上。背罍小铜人作为独一形象存在于出土神坛最中心位置,它背的罍或装有器物,罍可能是该场景中重要器物。尊、罍在中原文化中常用作酒器,而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青铜尊、罍内则多盛装有海贝。(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铜人面具》.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人面具》.商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人面具》.商。2021年三星堆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神兽》.商。2022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神兽》:神兽昂首站立,大尾微翘。其貌为“臣”字眼、扁方形大嘴、弧形叶状耳; 腰身细瘦,四足粗壮,身上满饰云纹、火纹、鳞纹等,胸口饰有一棵神树纹样。神兽头顶宽扁,其上有一人站立于山形基座,形象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相似,基座底部前方还有一跪坐小人,后方亦有神树纹。</p><p class="ql-block">此神兽是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其腰、背部的焊接痕迹表明这件神兽应当是器物基座。经过三维扫描和模型技术手段进行拼对,神兽上部承载的器物是出土于三号坑的一件大型顶尊跪坐人像。(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拼装后应该是这般模样。</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商) 。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span></p><p class="ql-block"> 大面具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关于三星堆青铜面具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待深入。(展品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商)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 目前所知的纵目面具共3件,均出土于二号坑。此面具双眼斜长、眼球凸出,两只大而尖的耳朵向外伸展,额上有高约七十厘米的卷云形饰。出土时均有眉眼描黑、口涂朱砂的痕迹,面具侧面及眼、耳等部位为嵌铸而成。纵目面具夸张奇异的眼、耳造型,可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古蜀王蚕丛或神人烛龙相联系。(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竖披发青铜立人像》.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 人像头部竖披发。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鼻孔呈“M”形,嘴角向下,大耳,脖子修长。左臂握拳上举,手握飘带,大拇指上翘,小拇指向外呈兰花指状,平举至腰部,右臂从肘部残缺。穿无袖及膝长裙,右衽,腰部束带。臀部后翘,膝盖弯曲,呈半蹲状。赤足立于方座之上。方座可分为两部分,上部四个侧面呈长方形,上下面呈近方形,下部较上部变窄,四个侧面长方形,上下横断面近方形,前后两面中部靠下处有一方孔。立人膝盖连接裙摆处有桃形装饰,两小腿外侧饰眼形装饰。方座上部饰云纹,正面两组云纹对称,左右两组云纹平行,各有一条范线。下部素面。(说明牌文)</p> <p class="ql-block">请看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