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墨画史初探(十五)

香港画院

<p class="ql-block">马培童,香港画院院长,原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访问学者,立项研究焦墨艺术。中国焦墨(新汉画、刻石皴)(新岩画、人面皴)(埃及沙漠、风凌皴)创始人。中国焦墨焦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画史初探(十五)</p><p class="ql-block"> 史前中国焦墨画</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在珠海</p> <p class="ql-block">八、史前焦墨线条造型艺术是西来还是自创</p><p class="ql-block"> 在100年前,欧洲文明中心说完全占据了中国文化来源市场,以至于中国考古都要以外国人为主。中国许多珍稀文物,被他们堂而皇之带出过境,运到国外。不仅如此,长期以来国内疑古派甚嚣尘上。到现在某些人还在杜撰雅利安人曾经到过中国。商朝贵族有白人血统。甚至一度造谣殷墟上曾出土白人头骨。</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文革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多源说开始在中国考古界兴起。其实自从中国文化西来说产生泛滥开始,国内就有过质疑声,但是中国自晚清开始,玩不过西方列强,所以西方人说中国文化西来,不仅没有多少人怀疑,反而有些中国学者在大学讲堂上故作权威,推波助澜。</p><p class="ql-block"> 而1972年(文革时期)出现的中华文化多源说,从根本上质疑100多年来在中外形成很久的文化西来说。考古工作者们的视角转向民族文化的起源多元说上,自那时候起,直至现在,通过不断的发现和发掘以及研判史前文化遗存,考古学家逐渐辨析出史前中华民族文化圈互相关联的史前遗迹。从而破除了国内国外各种疑古派揣测出来的各种中国文化西来的说法和推断。</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看,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在一定时期相当盛行,曾先后掀起三起波澜。第一次是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法国学者拉克伯里首倡的“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在清末民初盛行一时;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提出的“仰韶文化西来说”,</p><p class="ql-block">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广泛讨论;第三次是1976年,前苏联学者瓦西里耶夫出版《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中国文化源于中亚说”。这些外国人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被一些大学教授视为“珍宝”拿到学术界和校园,当做最新鲜营养液灌输给学生们,甚至要求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要将“文化西来说”作为重要依据。就像上海某大学教授跑到苏联,把苏联关于朝鲜战争的材料视为珍宝一样。拿国外的东西否定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在珠海与叶启进先生交流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1、拉克伯里: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p><p class="ql-block">拉克伯里,法裔英国人 。他在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任教期间,主编出版《古巴比伦文字及其中国起源》、《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等专著。他以19世纪后半叶欧洲考古界(实际上是稍懂一点地质知识,利用这些知识盗取近东、远东中国等各国文物的西方强盗们)对近东地区的盗挖文物为基础,假设出中国文明源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p><p class="ql-block"> 拉克伯里将他所知的并不全面的中国早期某些文化与古巴比伦文化中所存在的某些相似性。推断公元前2282年左右,生活于两河流域的巴克族在其酋长奈亨台(拉克伯里猜测是中国传说中的黄帝)率领下东迁,一部分经叶尼塞河到达黄河源头,发展成为日后的汉族。</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在创作</p> <p class="ql-block">  2、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p><p class="ql-block"> 仰韶遗址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它首次证明了中国存在繁荣发达的史前文化。但是,仰韶遗址是瑞典学者安特生主持发掘的。安特生将仰韶遗址发掘到手的仰韶彩陶与西亚、中亚发现的彩陶对比,认为具有相似性。便草率写了一篇文稿《中华远古文化报告》,文稿断言仰韶彩陶文化从西亚传到中国的。正式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p><p class="ql-block">3、瓦西里耶夫:“中国文化源于中亚说”</p><p class="ql-block"> 瓦西里耶夫是前苏联学者,在前苏联有“古代中国史专家”之称。瓦西里耶夫曾写过有关中国文化源头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关于外因影响在中国文明发生中的作用》和《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瓦西里耶夫认为仰韶文化来源于西亚或克什米尔的布尔扎霍姆类型文化,经亚诺传入新疆、甘肃。</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泰国写生创作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破产</p><p class="ql-block">1、考古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化起源</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文革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多源说在考古界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从根本上质疑“文化西来说”。此后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历次考古实践中,不断地获取新的资料。这些资料成为他们反驳“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的有力证据。中国学者在否定拉克伯里“西来说”的同时,鲜明地提出中国文化为“独立的”、中国因山海阻隔,与周围文明并无交流,其文明全然为“独创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人质疑。只不过大多数中国历史学者和人文学者从骨子里迷信西方那一套东西,因此哪怕安特生的西来说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各种证据上说不过去。但他们依然相信安特生,而不相信来自中国的质疑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中国考古工作的开展。对西方的迷信逐渐淡薄。也就催生中国文化多源说的兴起。</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站不住脚。因为中国文化要是西来,需要有两个重要的支撑点。第一,中华文明的源头,不会在国内。如果源头不在国内,那就只能外来;第二,如果文化西来,那么越往西,史前文明的时代就越早,越往东,史前文明的年代就越晚。这个学说因考古发现而提出,若要支持或反对,也必须提供考古学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  1931梁思永和1945年夏鼐在安阳后岗和甘肃齐家,分别发现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1975年(文革时期)开始的寻找夏朝遗址,经过中国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发现了新砦文化叠加层,最下边的是龙山文化层,中间的是新砦文化层,最上边的是二里头文化层。</p><p class="ql-block"> 夏朝是公元前2017年建立与二里头文化遗存对应。这三层文化前后堆叠,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从史前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不存在外来输入的情况。梁思永安阳后岗发现的仰韶、龙山、商文化三层堆积和1975年后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二里头三层文化堆积。以无可辩驳史实——中华文化传承遗存,将安特生学说的第一个支撑点打破了。夏鼐先生对甘肃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安特生的分期存在严重错误。安特生在没有任何佐证的情况下就断定齐家文化比仰韶文化要早。实则恰恰相反,所以他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既然东边的文化比西边的文化早,那么文明只可能是自东向西传播,安特生学说的第二个支撑也被打破了。但是在新中国未建立前,梁思永和夏鼐的力量太弱了。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古考古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史前文化叠加印证,证明在史前时期,中原文明向西传播,在影响了甘青地区之后,又越过河西走廊,影响到了新疆。至于苏联学者提出的“中国文化源于中亚说”,更是缺乏科学严谨精神。如果说仰韶文化是由西方传播而来,则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所发现的包含彩陶在内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应呈现由西向东传播的趋势。仰韶文化的出现比布尔扎霍姆类型文化早1800多年。后者又怎么可能影响前者呢?这是“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鼓吹者们绝对无法自圆其说的。</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与广东军区首长在交流</p> <p class="ql-block">2、中国史前彩陶绘彩的独特性,佐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 西方推断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基本以史前彩陶文化为基础。因此就算按彩陶时间推算,世界最早出现的彩陶也不是西亚彩陶。西亚最早的彩陶距今8000年左右。而中国彩陶距今11000年左右,比西亚彩陶早2000年——300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 中国仰韶彩陶线条以焦墨(黑色)线条为主,绘制水纹、鱼纹、蛙纹、鸟纹等写实图案,逐渐变形为写意图案。中国最早的线条造型艺术是距今11000年前的上山彩陶,它是白色线条造型艺术。中国仰韶文化遗存是焦墨线条造型艺术,一直占中国绘画历史的主导地位。自上山彩陶线条造型开始至今,中国线条造型艺术延续11000多年。自仰韶时代算起,以“骨法用笔”为表现形式的中国焦墨线条造型艺术延续7000多年。西亚彩陶虽然也有线条造型艺术,但是最早也就在距今8000年左右。比中国最早期的上山彩陶线条造型艺术晚2000——3000年。西亚彩陶线条绘彩用的是赭褐、黑灰和其它淡色颜料。中国彩陶线条绘彩是白色和焦墨色。西亚彩陶纹样是水波、花卉、动物、人物等写实图案,后来也有几何纹饰。中国彩陶纹样是水纹、鱼纹、蛙纹、网纹居多。中国彩陶绘彩是以以黑、红、白为主色调的色彩艺术。西亚彩陶绘彩是以赭褐、黑灰和其它淡颜色为主的艺术。中国以黑为主的线条艺术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与关山雪在珠海在三江书画研究院成立晚宴上。</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的色彩有制度体系上的寓意,也有道德上的寓意,还有文化上的寓意。在公元前2017年,距今4000多年前,夏朝建立的时候,黑色就是最高贵的颜色。到了周朝,虽然赤色代表天子之色,但黑色代表诸侯之色,也是高贵之色......。4000多年前,夏商对黑色的崇拜,完全来源于中国上古时期对焦墨线条纹样的崇拜。</p><p class="ql-block"> 中国黑色代表大道至简,大辩若讷,大美无言。它是一种品质和道德情操。中国赤色代表火,方位是南,火还是一种德行......。中国黑色代表水,方位是北,水也是一种德行,是上善若水......。中国彩陶纹样核心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在创作</p> <p class="ql-block">  由上山、老官台......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史前彩陶纹样及其内在寓意,一直得到继承和传承。而西亚彩陶绘彩与与中国彩陶绘彩,无论是在赋彩上,在文化寓意上,在不断传承上是根本不同的。即使是线条造型上,也有许多区别。西方人将西亚彩陶图样解释为人与神的沟通。究竟沟通了什么,充满了幻觉。而中国彩陶纹样,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都有明显的路径可寻。其深厚的文化特征,不是对中国画一知半解的西方人所能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焦墨焦彩作品</p> <p class="ql-block">3、农牧业遗存佐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 从农业遗存看,有人认为山羊、黄牛、小麦是雅利安人传播来的,这纯粹是胡扯。因为雅利安人扩散到阿尔泰山以西,根本不早于4000年前,而5500年前中国已经种植小麦了。并且在5500前已经在中国发现驯化的山羊、黄牛的骸骨。中国驯化的黄牛、山羊和种植小麦,早于欧洲1500多年。</p><p class="ql-block"> 总之,百年努力,中国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了在中国境内发现了从“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已知人类发展各个阶段的考古资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以陶器尤其是彩陶焦墨纹样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独立发展的。所谓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他们缺乏遗存考证,一厢情愿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失去自信,还要不断地发掘,用埋在土里数千年的先人遗存为我们作证。由此看来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对于一个优秀的民族来说,该有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香港画院院长,原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访问学者,立项研究焦墨艺术。中国焦墨(新汉画、刻石皴)(新岩画、人面皴)(埃及沙漠、风凌皴)创始人。中国焦墨焦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本系列焦墨画史研究,在分析中国焦墨画发展轨迹,借鉴同行一些观点基础上,提出笔者个人对焦墨画发展轨迹与史实的再认识。非经本人许可,谢绝非法转载、复制粘贴传播。有意探讨焦墨画历史者,留言与我探讨焦墨画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对中国焦墨画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友好交流)</p><p class="ql-block"> 丹青居士</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