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出国游(30) 法国凡尔赛宫(五)

乐天

<font color="#b06fbb">凡尔赛宫坐西朝东,“凹”字形结构,主要展厅在二楼。从北冀登上二楼后,一个展厅接着一个展厅逛了过来,一口气观赏了海格力斯厅、丰收厅、维纳斯厅、狄安娜厅、玛尔斯厅、墨丘利厅、阿波罗厅、战争厅、镜厅、和平厅、国王套房、王后套房、牛眼厅、战争画廊后,按照导游预先的约定,下午4:00下楼。</font><div><font color="#b06fbb"> 下楼时路过主殿一楼的公主闺房、王子寝宫。</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公主卧室</font> <font color="#39b54a">路易十五两个大女儿的卧室,装修风格相同,位于主殿“国王寝宫”的下层。路易十五有六个女儿,其余四个小公主,住在修道院。</font> <font color="#ed2308"> 公主会客室 </font> <font color="#39b54a"> 室内有古键琴、竖琴。据说,莫扎特曾在这里为主人献过他最早创作的6首奏鸣曲。</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王太子卧室</font> <font color="#39b54a">位于主殿南侧“王后寝宫”的下层</font>。 <font color="#ed2308"> 王太子生活区</font> <font color="#39b54a">与公主套房相比、相对素朴。</font> <font color="#ed2308"> 王储、王妃的居室 </font> <font color="#ed2308">凡尔赛宫的园林区</font> <font color="#39b54a">凡尔赛宫的前方(东边)是城区,三条城市道路呈放射状汇集于宫殿前的广场,后方(西边)是园林区。游览“镜厅”时,曾透过落地玻璃窗,遥望宫殿后方那片堪称欧洲之最的园林景观。<br> “凡尔赛宫”属“自费项目”,收费85欧元,游览范围包括“园林区”,但因为是计划外穿插进来的项目,不能占用太长时间。接下要赶往巴黎游览塞纳河,也就没时间走近仔细观览。</font><div><font color="#39b54a"> 放眼远眺其梗概、留下淡淡的记忆,而后跟随导游离开,擦肩而过、颇感遗憾。</font><div><font color="#39b54a"> 为弥补未能亲临其境之不足,回来后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课”,现把了解到的内容作简单介绍。</font><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 园林区布局简介</font> <font color="#39b54a">从临近宫殿的花园区开始,沿着主轴、到小林园区,再到大林园区,一直向西延伸到运河末端的大草坪。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左右,主轴长达3000m。还有两条与主轴垂直相交的景观轴线。</font><div><font color="#39b54a"> 为了表达方便,姑且把邻近宫殿、由北向南从尼普顿喷泉向“瑞士湖”延伸的轴线称副轴1,沿着主轴上的大运河北边大小特里阿侬宫,向南延伸到已经不存在的动物园的轴线称副轴2,</font></div> <font color="#ed2308">花坛区 </font> <font color="#39b54a"> 紧邻宫殿有两个花坛——“南花坛”和”北花坛”,精致</font><font color="#39b54a">华美。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绿色的小草坪、小绿篱修剪得新颖别致、整齐有序。多美的景色!未能近距离观赏,实为莫大遗憾</font>。 <font color="#ed2308">水庭与青铜雕塑 </font> <font color="#39b54a"> 宫殿后面有两个镜面大水池,称“水庭”。每个水池的四周边缘都布有12尊或坐、或卧,形象逼真的青铜雕像,人物造型悠闲自在、栩栩如生。</font> <font color="#ed2308">橘园与瑞士湖</font> <font color="#39b54a"> 位于园林主轴南侧的副轴1位置,堪称凡尔赛园林第二壮观景区。<br> 南花坛往下就是橘园。橘园面积只有三公顷左右,往前就是“瑞士湖”(由当时一支瑞士雇佣军开挖而得名),面积是橘园的三倍。</font><div><font color="#39b54a"> 组成橘园的草坪是一块块设计精美的几何图案,或圆弧形、或螺旋状,曲线平滑、边框笔直。两旁建有侧廊。橘园华美、繁丽,湖塘干净、简洁,一繁一简,和谐共存,生意盎然,美不胜收。</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拉托娜喷泉 </font> <font color="#39b54a">沿着园林主轴线西行,过了镜面大水池,就来到拉托娜喷泉。这是主轴线上的一大景观,造型独特,华丽大方。由从上到下、逐一增大的四个圆台层叠构成。最上一层,是拉托娜和她的孩子阿波罗与狄安娜的白色大理石雕塑,第二、第三、第四层是青蛙和蛙形人的镀金铅雕,底层是海龟和蜥蜴的镀金铅雕。(各类铅雕有何寓意?待后续介绍“拉托娜”故事,再作说明。)<br> 铅雕喷水时,立在最上层的拉托娜和她的两个孩子,被晶莹剔透的水帘笼罩,忽隐忽现,朦朦胧胧。以下各层、四面喷射出来的泉水,在阳光照射下,化成一道道银白色水柱,满池散射,犹如漫天飞舞的礼花,甚为壮观。<br> (注:最后一张照片中的两只黑色大鸟恰到好处地停在石像上,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雕塑的组成部分。)</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拉托娜的故事</font> <font color="#39b54a">拉托娜是古希腊神话中十二泰坦神科俄斯和福伯的女儿,是司保育、哺乳职责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她是女神勒托,“拉托娜”是她的罗马名。<br> 拉托娜是天神之王宙斯(罗马名叫朱庇特)的情人,太阳神阿波罗与狄安娜女神是她与宙斯的孪生儿女。<br> 为了和拉托娜私会,宙斯经常变成老鹰下凡。神后赫拉知道宙斯和拉托娜相好之后,醋意大发,想方设法迫害她,禁止她在大地上分娩,还派出巨蟒追杀。拉托娜只好四处流浪,四处躲藏,最终是海神波塞冬怜悯她,从爱琴海中捞起提洛岛让她居住,拉托娜一上岛,大海深处就升起几根巨柱,将这个浮岛固定。后来勒拉托娜在岛上生下了阿波罗与狄安娜这对孪生兄妹。<br> 拉托娜上岛之初,又饥又渴又乏,曾向岛上干活的人讨口水喝,却遭到拒绝,有人还故意搅动池底的泥,把水弄混。宙斯知道实情后,一怒之下,就施法把那些对拉托娜不敬的村民变成低等生物。喷泉的二、三、四各层和底层安置许多只会呱呱乱叫青蛙、蛤蟆、乌龟、蜥蜴和一些正从人变蛙途中的蛙形人,就是源出这种传说。</font><br> <font color="#ed2308">王家大道 </font> <font color="#39b54a"> 从“拉托娜喷泉”往西、经过刺绣花坛,再过去就是“王家大道”(后改名“绿毯”)。这是一块巨大的草坪,翠绿欲滴,称之为“绿毯”名副其实。大道全长300米,全部宽45米,人行道位于两旁,宽各10米,每隔30米放置白色的大理石雕像或大花盆,雕像讲述阿波罗成为正神之前的各种故事</font> <font color="#ed2308">阿波罗喷泉</font> <font color="#39b54a">“王家大道”的前头是个长120米、宽80米的大水池——“阿波罗喷泉”。池中的镀金雕塑是驾驭四驾马车的“阿波罗”与在吹响螺号的海神。 <br> 太阳神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罗马名:拉托娜)所生之子,在众多奥林匹斯山神中,主神宙斯和太阳神阿波罗、父子俩都是最受推崇的神祇。 <br> 阿波罗也是阿尔忒弥斯(罗马名:狄安娜)的孪生哥哥。阿尔忒弥斯(即狄安娜)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月亮女神、狩猎女神、保护植物和野兽的山林女神、还是终生不嫁、以贞洁著称的处女之神。<br> 古希腊神话中曾出现诸神混淆,其实,“阿波罗”原本是掌管光明和语言的艺术神祇,但在公元前五世纪后,开始和太阳神赫利俄斯混淆,后来阿波罗就成了太阳神,原本赫利俄斯的太阳战车也变成了阿波罗的座驾。<br> 喷泉中塑造的阿波罗就是太阳神。每天清晨,他驾驭着由四匹马拉着、用金子和象牙制作的黄金战车,从明亮的东方宫殿出发,向西运行,发光、发热,给广阔无垠的大地带来光明、生命和仁爱。直到黄昏,才在遥远的西海结束行程,然后乘上金船返回东方家中。这不正是日复一日,东升西落太阳吗?<br> 前面“拉托娜喷泉”池中的阿波罗,只是刚出生不久的幼童,而在“阿波罗喷泉”池中,已然成为主角,成了威风凛凛、正在巡天的大神。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神,景区有不少刻划太阳神阿波罗形象的雕塑,这是其中的两例。</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十字大运河 </font> <font color="#39b54a"> 经过阿波罗喷泉”再向西,就是“十字大运河”。运河纵长1650米,宽62米。<br> 运河位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太阳整天的运行轨迹都能倒映其中。从物理学光的反射道理说,只要阳光直接照射到河面,河中就会有太阳的倒影。东西走向的大运河,够长、够宽,周边又没有遮挡物,从东方日出、到夕阳西下,河面全天照着阳光,河中自然也就全天有太阳倒影。自然景观附上美丽的神话色彩,就成了阿波罗驾驭太阳战车巡天的全程录像了。</font><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div><br></div> <br> <font color="#ed2308">大运河的历史文化 </font><font color="#39b54a"> 底蕴深厚,在路易十四年代,曾在这条1.65公里的运河上,用帆船进行海战表演,也曾在这里模仿威尼斯运河的风光,布置贡多拉和船夫。</font><br> <font color="#ed2308">大运河掠影</font> <font color="#39b54a">两岸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岸边停泊的游船,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font> <font color="#ed2308">俯瞰园林全景 </font> <font color="#39b54a">沿着凡尔赛宫殿和园林的主轴线、从东到西,前面介绍过“镜面大水池”——“拉托娜喷泉”——“王家大道”——“阿波罗喷泉”——“十字大运河”,最后紧接大运河末端的是块“草坪空地”,在照片中依稀可见,那应该是园林区主轴的终点。<br> 俯瞰园林全景,回看主轴两侧。“王家大道”两旁的“小林园”、“十字大运河”两边的“大林园”, 全都覆盖着茂密的林木、俨然绿树的海洋,放眼望去,青翠葱茏、蓊蓊郁郁,令人赏心悦目。<br> 其实,在森郁的林海掩映之下,还有大量如诗如画的名胜、佳景。前面介绍些许主轴线上的景观和副轴1上的橘园与瑞士湖,虽都是园林的主要景点,但充其量只占一部分,甚至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景观无法逐一介绍,最后与网友们分享的是“副轴2”北端的大小特里阿侬宫。<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特里阿侬宫的位置 </font> <font color="#39b54a">“十字大运河”南北朝向的横臂(即小运河位置),就是前文提到姑且称之为园林的第二横轴,一大、一小的特里阿侬宫就位于第二横轴的北端。<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大特里阿侬宫</font> <font color="#39b54a">1687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下令为情妇曼特农夫人改建大特里亚侬宫作为离宫。这里本来是他用来收藏艺术品的地方,原建筑物外观采用青色和白色瓷砖砌成,因此有“瓷宫”之称。改建后的“大特里阿侬宫”是座大理石建筑,颇有中国建筑的韵味。<br> 大特里阿侬宫周边的大片空间由园林填充,整体布局像是缩小版的凡尔赛宫,不过建筑只有一层。室内的装潢也相对简朴,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房间,如挂满油画的科泰勒画廊、镜厅、路易十四卧室等。与壮丽奢华的凡尔赛宫相比,大特里亚农宫的规模虽显得小巧,然而这里的生活设施十分完善,倒更适宜作为生活居所。<br> 路易十四在他的王后玛丽·泰丽莎死后,便同情妇曼特农夫人秘密结婚。不知何故?这桩婚姻秘而不宣,曼特农夫人也就没机会被册封为王后,虽说没有登上王后宝座,曼特农夫人却始终拥有路易十四的深深爱恋和眷颐。<br> 路易十四长期居住在富丽、豪华而又喧嚣、吵闹的凡尔赛王宫,当他感觉厌倦时,就常到大特里亚农宫与曼特农夫人小住,放松心情、享受清静时光。大特里阿侬宫南侧通往小运河,据说路易十四就是从这条水道搭船前去与情妇幽会。在那期间、这条水道还办过多次泛舟舞会。<br> 历史上:大特里阿侬宫落成后不久的1717年,俄国彼得大帝曾到过此地。这座离宫不仅得到路易十四的喜爱,也备受后来的拿破仑皇帝青睐,从1805年至1815年期间,拿破仑就经常居住在大特里阿侬宫里。</font><div><font color="#39b54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灭亡,匈牙利王国宣布独立,1920年6月4日,战胜国同战败的匈牙利在这里签订一项制定匈牙利边界的条约,即“特里亚农条约”。 1965年,法国戴高乐总统下令修复大特里阿侬宫。<br> 目前此宫被当做招待外国总统或贵宾之处。</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小特里阿侬宫 </font> <font color="#39b54a"> 位于原来大特里亚侬宫所在花园内。是路易十四的曾孙、贪恋女色、风流成性的国王路易十五为他的情妇、后来也成为宠妃的蓬皮杜夫人,下令于1762年到1768年修建的宫苑。不过,蓬皮杜夫人在其建成前四年就去世,后来归属她的继任者杜巴利伯爵夫人。<br>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后,他20岁的孙子路易十六登基继位,因为他的王后———19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尼特厌烦正宫的繁文缛节、喜欢园林深处的幽静。路易十六就把这座精致、优雅的宫殿送给她。让王后在厌烦宫廷生活时有一个休憩静心的地方。<br> 小特里阿侬宫结构完美,雍容、典雅。匠心独运的特色设计——栽培、修剪出整齐有致的绿篱、围合成一块块闭合的小庭院,使整个宫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充满大自然气息。 <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王后农庄</font> <font color="#39b54a"> 玛丽·安托瓦尼特王后接手国王路易十六送她的小特里阿侬宫后,修起了英式花园。1783年又在园林的北面开辟一块人工湖,围绕湖水,下令按照诺曼底的乡村风格修建起一座私人农庄、打造一个水边村落。人工湖四周环绕着12座农房,有茅屋、磨坊、羊圈,王后和儿女们可以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生活。心血来潮时,王后还会化妆成乡间牧羊女闹着玩。</font><br> <font color="#ff8a00">顺便说些题外话:</font><font color="#b06fbb">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尼特是奥地利公主。父亲是欧洲哈布斯堡家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西斯一世,母亲是奥地利女王玛丽·泰莎莉。大概因为出身高贵,从小养成生活奢靡、挥霍无度的坏习惯。其名字甚至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奢侈”和“放纵”的代名词。法国大革命开始后,王后表现得比国王路易十六更有主见。不幸的是38岁时和丈夫路易十六双双被送上断头台。后世不少人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等等。</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凡尔赛宫殿和园林的雕塑欣赏</font> <font color="#39b54a">“凡尔赛园林”的更多景观无法全部一 一介绍。作为“游览凡尔赛”五篇拙作的结尾,最后展示这些图片(包含园林和宫殿的雕塑)与网友共享。<br> “凡尔赛宫”无愧于“艺术殿堂”的赞誉,据资料介绍,宫殿和园林内,光是精美的雕塑就多达上千尊,并非刻意撷取的这些图片,充其量只是其冰山一角。<br><br> 据资料显示,整个园林大大小小的喷泉水池就多达1400多个,出自16世纪雕塑大师之手的精美雕塑达上千座,网上看到的这些数据都让人不敢相信。</fon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