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末初夏的五月,我們來到歐洲巴爾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臘,探訪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無數令人嘆為覌止的奇蹟,感受她文明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伊古邁尼察</p><p class="ql-block">早晨8點半告別科孚島,乘渡輪過海,到達希臘西北門戶~伊古邁尼察。它是縱貫希臘北部的希臘2號國道的起點。來希腊好幾天了,今天是我們第一天長時間坐大巴。汽車一路向東(約200多公里車程)馳行在希臘的內陸,前往希臘中部的卡蘭巴卡~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梅黛奧拉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希臘屬丘陵地區,汽車翻山越嶺,沿途鬱鬱蔥蔥的橄欖樹。(行車抓拍)</p> <p class="ql-block">来到卡蘭巴卡,出現海水衝擊和地壳運動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眾多巨石拔地而起。(行車抓拍)</p> <p class="ql-block">天然石柱,拔地參天,直指蒼穹。(行車抓拍)</p> <p class="ql-block">形狀奇特多變的岩石,奇偉的山峰,幽深的山谷,疊翠的山巒,讓人目不暇接,快門聲不斷。(行車抓拍)</p> <p class="ql-block">更為神奇的是,在髙聳於萬丈懸崖之巅的紅瓦修道院,彷彿置身於一個空靈的世界。(行車抓拍)</p> <p class="ql-block">懸崖峭壁上的盧薩努修道院。(行車抓拍)</p> <p class="ql-block">「梅黛奧拉」是此地眾多修道院的總稱,在希臘文中的意思就是懸浮在空中。11世紀中葉來到梅黛奧拉隱遁的修士人數逐漸増加,成為希臘東正教一個重要中心。幾個世紀后,共擁有24座分布在大小石柱上的修道院和上千名修士,成為抵擋隨着土耳其人的侵占而來的伊斯蘭教的中流砥柱。如今修道院僅存7座,有6座對外開放。1988年梅黛奧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實屬名之所歸。</p> <p class="ql-block">6座對外開放的修道院分別是主修道院大梅黛奧拉修道院、瓦爾拉姆修道院、聖尼科勞.阿那帕夫薩修道院、魯薩努修道院、聖三位一體修道院、聖斯蒂芬努女子修道院。</p><p class="ql-block">我們首選實地探訪<span style="font-size:18px;">盤踞在懸崖之上,有一種避世的孤立之感的</span>大梅黛奧拉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站在修道院對面的覌景台,望著懸崖峭壁上的大梅黛奧拉修道院,如此自然與宗教融為一體「天人合一」的奇特景觀,令我震撼不已!但是它近在眼前,卻遙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雖然修道院之間修建了盘山公路,但汽車只能開到修道院對面山上的公路。訪客要想到達建在「山柱」頂上的大梅黛奧拉修道院,首先需要徒步下到谷底,然後進入石洞門,再登上沿山壁修建的幾百級石階,才能到達修道院的大門。修道院無聲無息地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挑戰我們的毅力和體力。</p> <p class="ql-block">拾級而上就是小小的石洞門。</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團友已經到達石洞門。石洞門狹窄矮小,真能「一夫當關,万夫莫開」。</p> <p class="ql-block">1000多年前沒有修建上山的路,修士靠木梯和繩索攀上了高聳入雲的峰頂,靠繩索竹筐垂吊上下山,直到二十世紀初,才修凿通往修道院的石階。雖然已經方便多了,但尚能感受到上山路的艱險。</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幾百級的石階爬起來還是挺累的,可人一興奮,疲乏就被忽略了。不過真的很佩服修道士們對信仰的力量和堅忍。</p> <p class="ql-block">精致、干淨、安靜的庭院。</p><p class="ql-block">大梅黛奧拉修道院是6座修道院裡最著名、最壯觀,建在最髙山頂上的修道院。享有「天空之城」的美譽。它建於14世紀,曾經得到塞爾維亞皇帝的資助。</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教堂很有名,尤其里面的壁畫。教堂內不允許拍照,大膽盲拍了兩張後,只有用眼睛和心來記錄。</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還有愽物館,陳列了幾百年來珍藏的珍貴文物和藝術品。這是其中一件有意思的珍品,猜猜是什麼?</p> <p class="ql-block">修士的生活區。</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廚房。</p> <p class="ql-block">梅黛奧拉的每一座修道院都擁有震撼人心的風景、教堂和珍藏的珍貴文物。在大梅黛奧拉修道院的覌景台不僅可以欣賞到極美獨特的風景,細心的人還可以覌察到,在巨石上進行攀岩的探險者。</p> <p class="ql-block">四周粗獷、雄渾、累疊、黝黑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修建於16世紀中葉的羅薩諾修道院為修女的住所,也是梅黛奧拉唯二的女子修道院之一。其陡峭的結構巧奪天工。每個角度皆是不同的風貌,被譽為梅黛奧拉最優美的修道院。它位置雖然較低。其四周的景致卻更為獨特。向西可眺望瓦爾拉姆和大梅黛奧拉修道院,東側則是聖史蒂芬女子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通往羅薩努修道院的道路,同樣是先下山再上山。只是進入羅薩努修道院前,要走過架在絕壁上的兩座小橋。</p> <p class="ql-block">在橋上,遇到正從修道院走出來的幾位黑衣修女。她們獨特的外貌和着裝,散發出一種祥和與安靜的氣息。讓匆匆而來的我頓時平穩下來。</p> <p class="ql-block">羅薩努修道院庭院不大,卻小巧可愛,視野開闊。</p> <p class="ql-block">教堂裝飾很精美,由漂亮的彩色玻璃裝飾。還有描繪基督復活和顯聖的華美壁畫。</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這個看似不像鐘的「鐘」,能敲出美妙的音樂。修女用它敲出不同的樂曲來傳送祈禱、頌經、懺悔、作息的時間。挺有意思,可見外表嚴肅聖潔的修女,內心深處也有浪漫的情調。</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花壇,讓心靈手巧的修女們精心打理成她們心中的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褪去了入修道院必須圍上的裙,下山来到我們入住的酒店。酒店就坐落在梅黛奧拉山腳下。</p> <p class="ql-block">清晨小鎮很安靜,人很少。一抬頭,就能看到不遠處的山景。</p> <p class="ql-block">瓦爾拉姆修道院建於1541年,是梅黛奧拉第二大修道院。它以第一位攀登上這座髙595米石柱的苦行修士瓦爾拉姆在1350年修建的小教堂而命名。瓦爾拉姆修道院以珍藏文物之多,庭院之精美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瓦爾拉姆修道院有着形似城堡的外覌,紅磚外牆石頭填充,多邊形塔樓,橙紅色的瓦屋頂。現在我們着到的修道院,則是來自希臘西北的富家子弟Apsarades兄弟在1541-1544年所建。據介紹,光是主教堂建築材料的運輸就花掉了22年的光陰。</p> <p class="ql-block">瓦爾拉姆修道院景區大門。門上「壓」著一座巨石,崢嶸可怖,使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梅黛奧拉每個修道院對訪客的著裝都有統一具體的規定。</p> <p class="ql-block">通往瓦爾拉姆修道院的幽谷。</p> <p class="ql-block">瓦爾拉姆修道院的修士們幾百年來出入山頂的修道院,或運送物資和建筑材料,唯有從500多米髙的空中城堡上的小木屋,垂吊繩子鐵框或大網兜上下山。慕名而來的我雖然做了「功課」,眼前的景象依然令人感慨不已。</p> <p class="ql-block">據說早期的訪客被吊着垂直上下500多米時,會問修士:「這绳子會不會斷」。修士們總是平靜地回應:「只能看神的意願了」。修道士們堅信:如若繩斷,便是神意。</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以後,修道院開始沿著陡峭的山崖,凿出通往瓦爾拉姆修道院的195級石階。</p> <p class="ql-block">從修道院往下看走過的山路。才知595米這麼高。</p> <p class="ql-block">瓦爾拉姆修道院的確美的令人驚嘆,尢其教堂的兩個圓形屋頂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仔細看這裡建築的每一面墻體,都會讓人感覺到修士們儼然很有藝術修養和審美眼光。他們充分利用各種天然的、大小不一的、色彩各異的石頭,將墻壁砌築如一幅幅抽象的浮雕。石頭之韻,盡顯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建在懸崖邊的歐式八角亭。給人一種高貴和莊重的感覺。在我國八角亭有着豐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相信修士們修建的八角亭也會寓意它美好的祈願。</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廳(允許拍照)。</p> <p class="ql-block">厨房里,擺放一個16世紀的巨型木桶,這可不是用來儲存酒的,是用來儲存雨水的,它的容量可達3000升。</p> <p class="ql-block">當年,修道院用繩索鐵筐或大網兜,垂吊上下山的小木屋。</p> <p class="ql-block">從小木屋可以眺望對面山頂上的大梅黛奧拉。是拍攝大梅黛奧拉極好的角度。</p> <p class="ql-block">聖史蒂芬女子修道院修建於16世紀,坐落在低處的岩石上,四周環繞着青翠的色薩利平原和漂亮的紅頂屋小鎮。是大巴唯一可以開到門口,最輕易扺達的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進出聖斯蒂芬女子修道院的石栱橋。</p> <p class="ql-block">深溝髙壁,防禦堅固的女子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女子修道院的大門,門上釘滿了尖銳的釘子。修女總是有着直擊靈魂安撫心靈的神奇力量。</p> <p class="ql-block">該修道院最初由修士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了嚴重破壞。1988年,改建為修女院,如今住着15名修女。</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聖靈儀式,修士的身影也出現在女子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觀設計的很有特色。教堂里有立體壁畫,窗格聖像以及聖像架等珍貴的藏品,如同庄嚴的慱物館展廳。</p> <p class="ql-block">今天趕上修道院有聖靈儀式,到訪的信徒和遊客不少,我們嘗試幾次都沒能進入教堂內參觀,需要耐心等待。</p> <p class="ql-block">有好幾位女士們還特意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前來出席聖靈儀式。庭院有表演的、有拍照的。有聚會的。整個修道院充滿了歡快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我們「正襟危坐」在巨幅聖人畫像之下,靜靜地享受這快樂聖靈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她們熱情歡快,優雅大方,臨走時還向我示意。可惜不知道她們來自哪?穿的又是哪個民族的服飾。</p> <p class="ql-block">在梅黛奧拉觀景台集體合影,為辛苦並快樂的遊走「天空之城」畫上句號。</p> <p class="ql-block">德爾菲小鎮皓月當空。</p> <p class="ql-block">德爾菲小鎮懸崖酒店。酒店大堂設在最頂層。如果腦子不急轉彎,要乘電梯到大堂時,習慣性的按「1」層,電梯就會把你一直速降到懸崖底層,走出電梯才意識到「噢!反了」。有趣的小插曲。</p> <p class="ql-block">德爾菲遺址和博物館就在前面的山坡上,離我們入住的懸崖酒店不到1公裡,徒步即可到達。</p> <p class="ql-block">為了便於進一步了解德爾菲,我們先參覌古希臘藝術品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徳爾菲考古博物館。博物館依山而建,就坐落在阿波羅聖地邊。陳列的展品都是19世紀末在此地出土的。從考古發現,德爾菲的物件最早都在公元前8世紀,要早於雅典300年。</p> <p class="ql-block">進入愽物館,一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映入眼簾。據說這兄弟倆力大無比,他們的母親想參加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歡慶會,但找不到牛拉車。兩兄弟以人代牛把母親拉到會場,自己卻累得精疲力盡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那時認為死於睡眠是凡人最沒有痛苦最安逸的死法。於是母親向赫拉祈求,恩賜他們在睡眠中死去。赫拉滿足了母親的願望。兄弟倆再也沒有醒過來。</p> <p class="ql-block">徳爾菲考古博物館的鎮館之一:青銅戰車手。<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介紹,</span>青銅戰車手雕像被埋葬在公元前373年大地震的廢墟中,所以得以保存。而徳爾菲聖地的其他大型青銅建築群沒有一個幸存。</p> <p class="ql-block">戰車手是一位剛參加戰車駕駛比賽并獲勝的年輕貴族,戴着冠軍的頭帽,在鼓掌的覌眾面前游行。這是一件風格嚴肅的傑作,樸實無華,反映了運動員的道徳。</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也是鎮館之寶。據介紹,它是納克索斯島向阿波羅聖地獻上的一件宏偉的禮物。它坐在一根愛奧尼亞柱式的柱頭上,柱子高達12.50米。原立在阿波羅神廟的台基前。</p> <p class="ql-block">肚臍石~是在阿波羅神廟附近發現的。它的浮雕裝飾代表了最初包裏聖物的羊毛網。根據神話,宙斯以世界兩端釋放的兩只鷹最終在這里相遇,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肚臍石標志著地球的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當年太陽神阿波羅聖地的建築布局:最醒目的建築就是阿波羅神廟,據推測其最早建於公元前五世紀。阿波羅神廟上面是半圓形的古劇場。許多房子均為寶庫。</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館,我們上山去參觀遺址。德爾菲遺址主要由阿波羅太陽神廟、雅典娜女神廟、古劇埸和古競技場組成,另外還有寶庫、祭壇。我們從稱為「神路」的山路開始走進徳菲爾聖地。</p> <p class="ql-block">祭壇墻上依舊留存着從公方前5世紀至公元3世紀的石塊和磚牆。</p> <p class="ql-block">地球的肚臍,宙斯從世界兩端釋放的兩只鷹最終在這里相遇,於是他甩出一塊石頭,剛好落在這里。現在這塊石頭是後人造的。真品收藏在德爾菲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在希臘的各個聖地都修建有寶庫,而德爾菲是寶庫最集中的地方,大約有20多個。此建築是德爾菲最知名的寶庫~雅典寶庫。約建於公元490年,用以紀念馬拉松戰役。現在的寶庫是修復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柯林斯寶庫殘存的愛奧尼式柱頭。</p> <p class="ql-block">據悉阿波羅太陽神廟殘存的六根多立克式石柱,是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疊成的。如今礳砺得分外粗糙的石柱和石塊與杂草混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阿波羅太陽神廟原有38根多立克式石柱,前后各6根,兩側各15根,整個神廟呈長方形。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只有神廟遺留的巨大的地基。但仍可以感覺到阿波羅聖地往日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聖地,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廢墟。殘缺和發黑的石頭,成片地散佈在寬展的山坡上。無法想象,數千年前這裡曾是堆滿財富的寶庫,聆聽神諭的聖壇,人間英雄們競技的埸所。</p> <p class="ql-block">攀登、拍照兩不誤。</p> <p class="ql-block">從阿波羅神廟繼續上山,就到了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的德爾菲古劇埸。劇埸全部釆用帕爾索斯山的石材。擁有35排座位,可容納近5000人。較低的坐位是在希臘化和羅馬時期建的。</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著徳爾菲神諭的三句話:「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妄立誓則禍近」。德爾菲在古希臘神話中,是阿波羅太陽神發布神諭的地方。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簽發諭令禁止異教信仰,從此標志著阿波羅崇拜的終結。</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普拉納亞神廟,位於阿波羅神廟以南。其建造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時代。但是到了公元前4世紀末,希臘經歷了政治的動蕩,德爾菲再也沒有出現過新的建築,聖地逐漸走向衰落。目前雃典娜神廟修復了帶有外部柱廊的三根廊柱。它現在成為了德爾菲考古遺址的標誌性建築,是古希臘建築的絕佳范例。</p> <p class="ql-block">德爾菲遺址有考古,也有神話,還有現代人的想像,很值得探訪的希臘古跡。1987年德爾菲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盡管昔日輝煌的神廟,如今只剩下斷柱殘垣,我們也和阿波羅太陽神廟合影。</p> <p class="ql-block">阿拉霍瓦小鎮坐落在帕爾納索斯山一個山石嶙峋的山嘴上,是從德爾菲回雅典的必經之路。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山中小鎮,房子大多是橙紅屋頂,一條主路穿鎮而過。冬天它是希臘著名的滑雪聖地。阿拉霍瓦與希臘印象里的景色差別很大,它更像是一個阿爾卑斯山的小鎮。</p> <p class="ql-block">科林斯運河始建於1881 年。長6.3公里,運河內的水深達8米,運河水面寬24米,底部寬21米。挖掘岩層深度達84 米,接通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是世界上最短最深最窄的運河。</p> <p class="ql-block">科林斯運河的完工讓翹首以盼的希臘人失望了,它根本沒有帶來預期的效益。由於運河的寬度和深度不足,無法滿足大型船舶的通行需求。</p> <p class="ql-block">現在,科林斯運河已經不再是商業運輸的主要途徑,而是成為了一個吸引遊客的休閒場所。人們可以在運河兩岸的觀景台上欣賞運河的風光,也可以在運河的橋梁上進行蹦極等活動。</p> <p class="ql-block">回到雅典,在中餐廳,導遊為我們倆位團友准備了兩個不同風味,不同樣式的生日蛋糕,大家高高興興唱起「祝你生日快樂!」。氣氛溫馨親切。(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