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烟盒舞,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传统舞蹈。2006年5月20日,彝族烟盒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p class="ql-block"> 烟盒舞作为滇南彜族的特色舞种,以独有的舞蹈风格,展现出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烟盒舞,就是用“烟盒”作道具的舞蹈。所谓“烟盒”就是由竹木制作的用来装烟丝的圆盒子。跳舞时将其上下两瓣分别持于双手,并用手指作有规律的弹响,它既是舞蹈的一个部分,又以其悦耳的有强烈节奏的音响作为舞蹈的伴奏。又因为舞时必须有“四弦”作主要伴奏乐器,故以前民间把它叫做“跳弦”。因烟盒在“跳弦”中成为重要的道具,并使“跳弦”富于独特的艺术个性,故人们普遍就将跳弦称为烟盒舞。 彝族烟盒舞的手位动作,主要表现了挑担子、使用锄头、镰刀、斧头进行劳作和使用掼盆、木棍进行谷物脱落、加工等动作,再经过提炼、加工、抽象变形而成,因此,不仅形象美,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手位,按部位分可分为低位、平位、高位、侧位和后位。<div> 彝族烟盒舞脚上的动作特多,此为彝族烟盒舞的又一大特征。基本步法有:合脚、过堂、小蹬步、崴崴步、跑跳步、斗脚步 、戽水步、踩堂、盖腿后垫步和右小腿盖蹁步等十种舞步。全都是从彝族群众生活动作生产劳动的动作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div><div> <br></div> <p class="ql-block"> “呛、呛、呛嘟噜呛!四弦响,脚杆儿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跳烟盒舞称之为“ 膼”(音zhua)烟盒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烟盒舞以自身独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烟盒舞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强身健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都起到积极作用。建水的男女老幼,人人喜欢膼烟盒!建水的城里乡下,处处烟盒卡卡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