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作战40周年祭

耕樵

<p class="ql-block">《江城子》</p><p class="ql-block">戎装当年赴疆场。</p><p class="ql-block">豪情长。</p><p class="ql-block">志昂扬。</p><p class="ql-block">铜柱安在?</p><p class="ql-block">今看我辈狂。</p><p class="ql-block">青山马革社稷在,</p><p class="ql-block">镇边关,</p><p class="ql-block">是儿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首已是泪千行。</p><p class="ql-block">山水殇。</p><p class="ql-block">明月朗。</p><p class="ql-block">一将功成,</p><p class="ql-block">羌笛吹断肠。</p><p class="ql-block">临风唱罢凉州词,</p><p class="ql-block">鬓如霜,</p><p class="ql-block">不敢忘。</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铜柱。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服安南(即今之越南),立铜柱以示南疆之界。</p><p class="ql-block"> 青山马革。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源自马援“死于边野,马革裹尸”。</p><p class="ql-block"> 凉州词。唐代边关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  40年前的今天(1984年6月30日),在当时的无锡南站我们踏上了满装的军列驶向了彩云之南。一群铁血男儿怀着杀敌报国的决心,走上了生死未卜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我们炮兵第十六团隶属于原来南京军区的炮兵第九师。几经整编,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被撤销,炮兵第九师转隶陆军第一军。当年由于我军武器装备的落后,一个大军区才只有一个130㎜口径的加农炮团,炮十六团就是这样一支部队。</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越南人不甘心失败持续在边境制造摩擦并攻占我领土。1984年4月中央军委下令昆明军区部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反击,收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等大片领土。为打击越军的反扑,6月19日中央军委命令炮兵第十六团赴云南麻栗坡接替同为装备130加农炮的昆明军区炮兵第五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五天五夜的铁路输送,部队于7月5日抵达昆明,又于7月7日由昆明出发以摩托化行军前往战区。</p><p class="ql-block"> 进入麻栗坡地区后则一路行进一路临战训练,等待与炮五团的阵地交接。直至7月24日接到命令,营前指出发向天保农场偏马村开进。</p> <p class="ql-block">  7月24日傍晚,部队开进到距离国界仅不到1公里的船头地区。由于是黄昏时分,一路上笼罩着晦暗气氛,路面上分布着无数弹坑,汽车在颠簸跳跃和摇摆躲避弹坑中前行。路侧到处都是被弹片削秃的树干,万籁俱寂鸦雀无声,只有我们汽车发出的轰鸣声,莫名的恐惧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炮阵地已经在我们后方展开,而我们营前指必须突前至有利地形且更靠前的位置,天保农场的偏马村则为最理想,之前炮五团一个营前指就是设在这里。这里距离边境线不足200米,是一个相对于越南方向的高地。被誉为80年代“上甘岭”的1175.4高地就在村子东面,做为观察越南方向最有效的地形,高地上设置了众多的观察哨因而也成为越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越军炮击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由于上山前往偏马村的道路有较长距离正对着越南,为避免遭到越军炮击,我们在天黑以后单车行进,每辆车前由一名穿白衬衣的战士利用经过遮挡而微弱的手电筒光引路,车辆闭灯缓慢行驶,直至25日凌晨3时方才抵达。</p><p class="ql-block"> 我们驻扎在一个由偏马村民当年自己修建的防炮洞内,拱形顶最高处约2米,宽约1.5米,总长度约50多米在洞中间呈60度角向两边延伸。4月份展开还击作战后,整个天保农场的职工都已被撤离。云南地区特别是南部气候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从6月至10月基本上都是雨季。这年8月份差不多下了一个月的雨,雨水顺着防炮洞洞壁往下流,地面淤积着近1公分厚的泥水,被褥几乎可以攥出水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驻扎偏马村时,只有村口一间房子的墙壁上被炮弹炸了一个大洞,三个月后村子里再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了。</p> <p class="ql-block">  84年底,据传邓小平说,我军现在师以下的指挥员都没打过仗,借自卫反击战锻炼一下部队和指挥员,于是就有了“实战轮训”。要求每个军区抽调一个军,再由该军一个步兵师携同一个130加农炮团,到前线轮战三个月。</p> <p class="ql-block">  第一批轮战的部队恰好就是陆军第一军第一师。当时由于隶属于一军的炮十六团已经在前线作战五个月,所以配给一军的是原福州军区的炮十三团。</p> <p class="ql-block">  炮十六团配属昆明军区部队在前线作战将近五个月,打出了不菲的战绩,按理说应该撤下休整了。但是当时的军长坚持说一军轮战一定要用自己的部队,也就是说要求炮十六继续配合一军作战。结果,由于做为第一支轮战部队的一军打出了成绩,为后续轮战部队树立了榜样和信心。当一军的部队撤到昆明时,军长由正军职连跨两级到大兵团正职直接去成都接任成都军区司令了!据说甚至连一军的老家湖州都没顾上回。</p> <p class="ql-block">  12月9日,一师轮训部队上来了,而我们继续坚守在阵地上配合一师作战。一师炮团在偏马拉上来一个85mm加农炮连对越军进行直瞄射击,从此偏马村就更加成为越军的重要目标而无宁日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一个月之后炮十三团上来接替我们配合一师作战。</p> <p class="ql-block">  12月30日我们撤离了偏马村,转移至麻栗坡县城西北的小石洞休整并担任预备队。</p><p class="ql-block"> 在小石洞的半年间,除了几次连级单位增援前线作战外,基本上都是政治学习和“正规化训练”。</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1985年6月初我们奉命撤出战区,转移至保山地区的平远街进行作战总结和评功评奖。6月底,部队开始撤回。</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11日,我们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原驻地。</p> <p class="ql-block">  做为一名军人,作战杀敌是天职和本份。在和平年代能够经历一场局部战争,也许是军人的幸运,当然前提是能活着回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能忘却的40年前,为了祭奠40年前我们逝于战火硝烟中的青春,为了流血牺牲的我的战友们,无论现在是否军人,我都祈愿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