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阿炳

韩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黑暗里听音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阿炳的《二泉映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哀怨,那愁绪,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是心音的倾诉,悲怆凄切如涛如雨,潮水一般涌过来,在空中回旋着,涤荡着我的心灵。我沉浸在这深情悲壮的乐曲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倾听《二泉映月》,温柔的目光掠过岁月的长空,看到了清冷月辉下的盲人阿炳。此刻,他独坐泉边,无神的眼眸里有淡淡的忧伤与渴望。也许,他已经习惯了眼前的黑暗,但他的内心无时不在渴望着光明,渴望着明媚的春天。然而,身边这个冷冷的世界,让他心碎神伤。那曾经的梦想,曾经的爱情,以及曾经有过的辉煌,都如这泉水中的冷月一样遥不可及了。没有人在意他,只有身边的二胡和琵琶是他忠实的伴侣和朋友。满腹的心事,万千的思绪涌上心头,却无以诉说,只有述之琴端。于是他轻提胡弦,凝神屏气,一曲发自肺腑、震撼心灵的旋律,随着手指的颤动,倾泻而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生于1893年,卒于1950年,著名的民间艺人。他的父亲名叫华雪梅,是一位道士,道号清和,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才。阿炳自幼随父在道观中生活,年龄稍长之后,跟父亲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由于阿炳冰雪聪明,不久便掌握了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十五六岁时就已经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的乐师。不幸的是,三十五岁那年,他因患眼疾,久治不愈,最终双目失明。当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道教日益哀败,道产也变卖殆尽,阿炳只能离开道门,自谋生路,开始了流浪卖唱生涯。从此,一把流泪的二胡,一支悲凉的曲调,就代代流传下来,就这样沾湿了江南人的眼睛,打动了世人的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炳的一生历尽坎坷,丰富的生活体验,扎实的艺术根底,使其独成一派,卓然不群。他一生创作了700余部作品,遗憾的是,留传于世的只有六首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其中《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曾获得过二十一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并在世界许多著名乐团的演奏中听到这首倾其一生心血的精典之作,远在天堂的阿炳也应该笑慰九天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泉映月》,动人而不媚,张扬而不狂,哀愁而不伤。斯人而有斯曲。阿炳也应该是这样的人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凝神注目,仿佛看到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着如血的余辉,阿炳踯躅而行的身影被 斜斜地、长长地拖在石板上。他一身青衫,手执二胡,背挂琵琶,虽然眼前一片黑暗,可他的心却明镜如水。他的眼里没有阳光,因为光明失之太久。他的眼里只有音乐,因为他的生命就是一曲悲怆的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冷月渐渐升起。世界如此的寂静,听不到一丝秋虫的铃鸣,月光缓缓地流淌着,万物沉睡。 是谁,最深重的一叹,惊破这天地的寂寞与宁静,在清冷月辉下我看见孤独的阿炳,在沉默的二泉边低诉,泣血的心灵在冷弦上颤动。琴声,汩汩地从伤口流出,是怒号、是悲愤、是倾诉、是呐喊!琴声哀婉高亢,让人肝肠寸断,整个世界似乎都凝滞了。是二泉映一月?还 是月里流二泉?这清亮的哀怨,是不是你梦里才有的世界?这二泉,或许就是你的 两行清泪吧?盲人阿炳,也许我们和你一样,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透过这些音乐我似乎握住了阿炳那双饱经沧桑的大手。这双手曾经带给世人多少回味,多少心酸,多少心痛啊。这不是一双曾通的手,这是一双会歌唱的手,会说话的手,有了这双手,才有了流传千古的《二泉映月》,才有了经久不衰的感人心曲。然而,握着琴弦的手却握不住莫测的命运,弦上的人生不过是悲歌一曲。没有谁的坚强可以托起这么沉重的忧伤,唯有泉中残月冷冷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上一个月亮,心中一个月亮,轻触一丝生命的弦,涟漪了两潭明月的身影,一把弓,两根弦,三轮月,百般心情,千缕愁绪。弦声若断若续,天籁隐隐约约,不管后人该有怎样的和弦,这一刻,生命才是不朽的华章,愁思终成永恒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死亡是什么,爱因斯坦说,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现在,如果我告诉你,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二泉映月》了,你会同意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