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松谷古道是从北进黄山的登山必经之路。 步行经芙蓉居,松谷庵、翡翠池,乌龙亭,头道亭、一道亭,仙人铺路、二道亭,三道亭,天鹅孵蛋,关公挡曹,十八道弯,直上北海清凉台,古道上行路段景区路标全程10公里(六只脚轨迹是6.88公里)。由于机缘巧合,我们乘坐黄山区间车到松谷庵边的太平缆车站,问边上的景区工作人员,得知,从旁边的小路下去就是松谷庵,往下走回到区间车车站,这段路1.6公里,是这条古道精华的部分。过了这座石板桥五百米,就到了松谷庵。我们打算从松谷庵往回走,体力不行,不敢走全程,而这段的人文景观最多。</p> <p class="ql-block">过这座石桥,前面两百米左右就是松谷庵。</p> <p class="ql-block">因一直下雨,从山里冲下来的溪水变成咆哮的野兽。</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板桥上,心里怕怕的,赶紧离开。</p> <p class="ql-block">松谷庵位于叠障峰下,初为道观,原名“松谷草堂”,始建于宋代宝佑年间,创建人为松谷道人张尹甫,松谷庵是黄山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宗教遗址之一,在黄山历史上,佛道两教曾长期并存,又相互渗透,相互斗争,最终以佛教胜出。松谷庵便是佛教“取代”道教的实物见证,松谷道人因其德行高尚,且医术高超,救人无数,而被佛道两家所供奉,并成明清黄山佛教四大门派之一。如今已僧去佛空,孤庵已成园林工作人员办公及生活场所。</p> <p class="ql-block">庵里的木楼梯</p> <p class="ql-block">庵内的中堂。</p> <p class="ql-block">松谷庵侧门,前面的老梅树。</p> <p class="ql-block">老梅树下的水池,引山间清溪至此,为庵里的僧人洗衣做饭。</p> <p class="ql-block">这里古庵,古树,苔藓构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我的思绪穿越到几百年前的明代,一个书生或者道长身背行囊,头戴斗笠有面巾的那种面,长衫湿了一半站在侧门前,轻叩门环。似乎就在眼前的真实画面。</p> <p class="ql-block">看过松谷庵,返回原路,往下走。</p> <p class="ql-block">两旁茂林修竹,溪水轰鸣,雨依旧嘀嘀嗒嗒的下。</p> <p class="ql-block">一片绿色的世界,很养眼,养心。</p> <p class="ql-block">清溪石上流。</p> <p class="ql-block">长满苔藓的石头,把石刻淹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黄海波平,幽静清凉。粤南来此,路遥情长</p> <p class="ql-block">卧虎,型似。</p> <p class="ql-block">旁边有石亭,名“乌龙亭”</p> <p class="ql-block">乌龙亭是一个石头亭子,上面的对联,四面云山统二水,一潭星月照孤亭。意境好美。</p> <p class="ql-block">水量小的时候,石亭是这样的,(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面下来的水,落差比较大,咆哮着,轰鸣着,翻滚着冲下去,在乌龙亭上看,很是震撼,那气势有些吓人。</p> <p class="ql-block">翡翠池的水不再碧绿,沸腾着,冒着水汽。翡翠池被溪水长期冲刷形成潭池,长15米,宽8米,深10米,碧绿清澈。有诗云:“千峰露滴一池清,空谷传来海啸声。水里游鱼划翡翠,波里抖落满天星”</p> <p class="ql-block">书有虎字的巨石,快淹没了,感觉这块大青石好有文化哦,哈哈!(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路这样欣赏着美景,呼吸着高氧的空气,惬意的很。</p> <p class="ql-block">一路好几个茶园,</p> <p class="ql-block">周围群山环绕,满目清新,竹林如海,浸湿的空气清新宜人。雅秀幽静的环境让我流连不前。</p> <p class="ql-block">最后到了芙蓉居,芙蓉居是民国时期,一个叫“天德圣教”的头领在芙蓉庵的遗址上重建,并在此隐居。芙蓉居的院内,用块石砌成,圆形如月的水池,池内石壁上刻"三月池",现已经荒废,无人住所,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出芙蓉居,过福元桥,路边有一根八面石柱,柱高1.95米,围0.82米,八面依次竖刻经文,故名“八佛名经幢”,落款“乾隆十四年(1749)冬月日立”。(网络照片)我低头走路没有看到这个“八佛名经幢”,留有遗憾。</p> <p class="ql-block">芙蓉居出来,旁边的梯子往上走约百十个石梯,就到芙蓉公园,沿小路出来就看到芙蓉洞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芙蓉洞。康熙年间,在古道起点位置,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修建了一个石拱券,顶高3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拱券前后正中位置分别镌有“芙蓉洞”和“请观”洞额,其中“请观”二字为时任太平县令陈九陛题。人称此石拱券为“芙蓉洞”。芙蓉洞也是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仅存的两座古道石拱券之一,是古代山岳栈道景观建筑设计的典范。以芙蓉洞为界,穿过此洞门,代表着真正到达或者离开了黄山。雨越下越大,我们只能匆匆的离开。2024年6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黄山两小时,水就淹了刚才走的路,一直暴雨,黄山市多处涨水,被迫结束行程,六月二十一日返回赣州,求主佑黄山,阿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