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边陲小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博物馆正门</font></i></h3> 广西民族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邕江之畔,是一座专门展示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专题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div><br></div><div>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注重研究国内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收藏和保护相关文物资料,并进行宣传展示。作为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机构,它也是中国—东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文化平台。<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i><font color="#9b9b9b">广西民族博物馆镇馆之宝——北流云雷纹大铜鼓。1972年发现于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是广西最大的铜鼓,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鼓,鼓面径约165厘米,残高约64厘米,鼓面厚约0.8厘米,鼓身厚0.39-0.58厘米,重299公斤。</font></i></h3> 民族博物馆也有一小块展区是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相关的。由于行程匆忙,只拍了一些照片,并没有记录这个展的具体位置和信息,而且该馆也没有线上VR看展,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去补拍。<br><br>与革命纪念馆的展览一样,这个展区也是采用图片和文字的展出形式。展区中的照片记录了当年广西群众支援前线的情景,突出了民兵民工在战斗和后勤保障中的重要角色。<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图片展</font></i></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图片展</font></i></div><div><br></div> 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照片标注出具体的信息,如防城县峒中公社板兴大队民兵营,这个民兵营曾被广州军区授予“支前模范民兵营”的称号;还有天等县民兵医疗救护队,这支队伍也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两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医疗装备非常简陋,担架都是用竹子和麻绳自制的。<br><br>尽管战斗条件艰苦,一张彩色照片中迎接部队凯旋的场面却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它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细节,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难得见到的彩色图片</font></i></div><div><br></div> 在“百年老物件”这一主题展区中,笔者还发现了当年中央慰问团赠送的茶杯,是目前在革命纪念馆和民族博物馆里见到的与对越自卫反击战唯一的有关实物。介绍中标注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搪瓷用具,笔者采访过的支前参战民兵家中也珍藏着相同的搪瓷茶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广西民族博物馆中的搪瓷用具</font></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9b9b9b">参战民兵家中保存着当年的茶杯</font></i></h3> 广西民族博物馆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历史记忆的守护者。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在静静述说着那段光辉岁月,提醒着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div><br></div><h5><i><font color="#9b9b9b">2023年10月于南宁</font></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