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达140万字的皇皇四卷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卷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人民生活史诗!故事情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苏联文学中的史诗性巨著!</p><p class="ql-block">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这部皇皇巨著,我先于2023年上半年在喜马拉雅听书,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后觉得主播更新太慢,便自己去买书回来仔细拜读。一读更觉荡气回肠,历时一年余,终于才看完。</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顿河》不仅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也是一部反映社会人情变化的叙事长篇。它通过描写顿河在时间流逝中自然风光的变化,主人公在面对历史变革的艰难挣扎,展现了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家园的向往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小说不仅结构宏大,气势雄浑,内容丰富,而且人物众多,成百上千,几十个人物个性鲜明丰满立体,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p><p class="ql-block">除了主人公还写较详细地写了他全家——潘苔莱.麦列霍夫家九口、他的岳父——米仑.格里沙卡家七口、他的外公家五口、他的有名字的三十多个同村战友等人的悲惨一生,还写了鞑靼村神甫商人长工以及亚戈德诺庄园等二十几个乡邻的不同经历,不同时期的部队战友们更是多达数百名,有名字的好像有400多人……</p> <p class="ql-block">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很有个性的人物,他在动荡的历史年代走着一条独特、坎坷的人生道路。葛利高里原是个热情、英俊、勇敢、勤劳的哥萨克青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在沙皇军队里,他看不惯军官的飞扬跋扈,看不惯兵痞的奸淫掳掠。他在作战中第一次砍死奥地利士兵的时候,内心十分痛苦,他对人们在战争中互相残杀,感到愤恨。革命士兵加兰扎向他尖锐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和专制政体的腐败,更使他“对沙皇、祖国和他的哥萨克军人天职的全部概念”一下子“化为飞灰”。然而,从前线回到家乡养伤以后,葛利高里作为鞑靼村“第一个得到十字勋章的人”,处处受到人们的谄媚和尊敬,这些落后的哥萨克意识“渐渐地把加兰扎在他心里种下的真理的种子给毁灭掉了”。于是,他又以“一个出色的哥萨克的身份重新回到前线”。这以后,“葛利高里牢牢地保持着哥萨克的光荣,一得到机会就表现出忘我的精神,疯狂的冒险”。他连连立功受奖,由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少尉排长。</p> <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的时候,政治上幼稚的葛利高里没有积极站在苏维埃政权一边,而是接受资产阶级自治派的影响,拥护哥萨克脱离俄国而独立,成了一个“在草原上的大风雪里迷了路”的人。不久,葛利高里结识了顿河地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波乔尔科夫,经过短短的动摇之后,从前的真理又在他心里占了上风。葛利高里参加红军,担任连长,英勇地同白匪作战。不过,葛利高里不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只是苏维埃政权短暂的同路人,他对残酷的阶级斗争缺乏正确认识,在看到波得捷乔尔科夫枪杀白军俘虏之后,他那曾经向往过布尔什维克的心冷掉了,“在顿河建立苏维埃政权斗争的最高潮里离开了自己的队伍”,幻想“逃避开这整个的、沸腾着仇恨的和难以理解的世界”。</p><p class="ql-block">1918年春天,反革命叛乱席卷顿河流域,葛利高里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加入叛军队伍,从此踏上反革命犯罪道路。在同红军作战过程中,葛利高里双手沾满革命者的鲜血,他“渐渐地也憎恨起布尔什维克来了”,他把布尔什维克看成“他的生活上的敌人”。但葛利高里在感情上仍然和白匪军格格不入,在察里津战役失败以后,他又自动地离开了团队,回到家乡。</p> <p class="ql-block">红军占领鞑靼村的时候,葛利高里公开咒骂苏维埃政权“除了使哥萨克破产以外,什么都得不到。这是庄稼佬的政权,庄稼佬才需要它”。苏维埃政权要把他当作“危险的敌人”逮捕法办,葛利高里不得不仓惶潜逃。这时顿河流域又爆发第二次叛乱,葛利高里“感觉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愉快,感觉到无比强大的力量和决心……从现在起,他的道路很清楚了,就像月亮照耀着的一条大道”。他克服以往的徘徊动摇,自觉投身到反革命狂潮中去。特别是他的哥哥彼得罗被红军杀死以后,葛利高里怀着疯狂仇恨和野蛮报复心理,残酷杀害大批红军战士。他由一个叛军连长逐步晋升为师长,在反革命泥坑中越陷越深,以至无力自拔。他酗酒、放荡,内心极端苦闷,几乎到了神经错乱的地步,他的整个精神状态面临着崩溃。</p> <p class="ql-block">葛利高里虽然是反革命的重要骨干,但在白军军官眼里,他不过是“一只白鸦”,“一个粗野的哥萨克”,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这使他心里很委屈。当白军乘船向克里米亚溃逃的时候,葛利高里像丧家犬一样被抛弃。于是他怀着“把过去的罪过都赎过来”的心情,参加红军骑兵队。他在同白军作战中同样表现得很英勇,因而立功受奖,晋升为副团长。由于严重的“历史问题”,葛利高里在红军队伍中也得不到信任,到了国内战争后期就被“彻底复员”了。葛利高里回到家乡,他的妹夫、鞑靼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科舍沃伊明确宣布要追究他的反革命罪行,强令他到革命法庭和肃反委员会登记自首。为了逃避革命政权的惩罚,葛利高里加入了福明匪帮。然而,国内战争已接近尾声,福明匪帮的覆灭已为时不远,葛利高里看清形势,和福明匪帮不辞而别,带着情人阿克西妮亚远走他乡。半路上遇到苏维埃征粮队的袭击,阿克西妮亚被打死,葛利高里像幽灵一样在森林村野游荡,最后,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回到家乡。</p> <p class="ql-block">主人公葛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勇敢刚毅,热情豪爽,善良正直,不畏强暴,富有同情心,情感丰富,内心矛盾复杂。而同时,他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在不到十年内,葛里高利二次加入红军,三次投向叛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p><p class="ql-block">葛利高里的形象不仅是个性的展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他的经历和选择揭示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渺小与伟大,以及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通过葛利高里的形象,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人性的复杂性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主人公葛利高里本是一位顿河地区的普通农民,战争爆发后,动乱残酷的当局让葛利高里从哥萨克的一位农民成长一位师长,然后又把他蹂躏成没有生气的麻木人。葛利高里反复在红军白军间摇摆,他迷茫,恐慌,理想与生活被现实贱踏得稀碎,妻子、情人都死于非命,父母哥哥都死了,连小女儿也夭折,战争把他摧残得如一具行尸走肉,就留下那一口气在残喘,静静看着那洒满血与泪的顿河。</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复杂而有个性的人物,是个不幸的人,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葛利高里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肖洛霍夫对人的尊敬,同时也反映了哥萨克人在历史变迁中的苦难和挣扎。</p> <p class="ql-block">伊莉妮奇娜:格利高里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独立且充满母爱的形象。她不仅是格利高里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在家庭中的庇护所。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勇敢,为家人提供温暖和支持。她的形象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在困难环境中女性的坚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娜塔莉亚:本村首富之女。善良质朴、恪守妇道的传统女性。面对丈夫的出轨,她爱得温柔隐忍,她是全书唯—一个游离于战争外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阿克西妮娅:有夫之妇。她长得很美,但原生家庭、婚姻却很不幸,父亲乱 伦,丈夫粗暴,她是家庭的奴隶,生活毫无温暖和慰藉。当她遇到格利高里后,顺理成章变得热烈而又勇敢。和格利高里的爱情之诚挚与命运之残酷令人心碎。</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着迷茫着,在无休止的战争中,相对波澜壮阔的革命而言,个人不过是漩涡中的一滴水,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不可避免地要碾压许多个人的美梦。葛利高里和众多亲人战友以及乡邻当然毫不例外都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作者以悲悯的情怀,从普通人的角度反观大时代的大变动,从而唱出了一首人道主义的悲歌!</p> <p class="ql-block">书中还有大量的篇幅写顿河自然风光,从恢弘壮阔的天空、云彩、薄雾、月亮,奔腾的顿河水到小小的水珠儿、金黄的麦叶子,斑斓的花朵,文笔细腻而优美,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生动特别美。</p><p class="ql-block">天空笼罩着一片橙黄色的薄雾、风在顿河上飞舞,吹起层层的波浪,小船儿穿浪前进,也像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在绯红、愉快、像姑娘笑脸一般的云彩后面,一弯细细的月牙挂在天空。烟囱里冒出的炊烟笔直地向上冲去,像个一只胳膊的人伸出胳膊,去够那高不可攀的、金色的、尖尖的月牙儿。</p> <p class="ql-block">一条波光粼粼、谁也不能走的月光路斜斜地穿过顿河。顿河上雾气腾腾,天空繁星点点。马在后面小心谨慎地挪动着四条腿。河边的斜坡很不好走。从对岸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声,岸边泥水里有一条鲶鱼在捕捉小鱼小虾,旋来旋去,打得水劈啪直响。</p><p class="ql-block">左岸的河岔、沙滩、山沟、苇塘和露珠晶莹的树林都沐浴在通红通红的寒冷的朝霞里。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面懒洋洋的不肯升上来。</p> <p class="ql-block">这些日子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只是偶尔在晴朗的天空有些被高空的风吹散的白云片飘过,白云的影子像一群群的天鹅,滑过河湾的水面,掠过远处的河岸,消逝了。</p><p class="ql-block">这些涡纹每分钟都变换样子:不久前还在平静地流着,水面漂着折断的芦苇茎、枯树叶子和草根的地方,——过一会儿,就出现个神奇地凹陷下去的漩涡,贪婪吞没着从它近旁漂过的一切东西,可是河水过一会儿就在出现漩涡的地方翻腾起来,浊水在盘旋打转儿,忽而旋出一截黑色的苇根,忽而旋出了一片摊开的橡树叶子,忽而旋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冲来的一束干草。</p><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西面的天空燃起一片樱桃色的霞光。月亮从高高的杨树梢后升上来。月光像白色的冷焰沿顿河泻去,在微风吹起微波的地方,闪烁着月亮的反光和暗光。夜里,小岛上空往北方飞去的无数雁群不断的鸣叫声与水的喧闹声交织成一片。无人惊扰的鸟群时常栖息在岛上,在小岛的东部。公鸭子在水浒里、在被水淹没的树林子里呼唤,母鸭子呱呱地乱叫,各色的大雁低声咕咕叫着,在互相呼唤。</p> <p class="ql-block">一个晴朗的九月的日子,鞑靼村的上空飘着一层薄薄的像蜘蛛网似的彩色艳丽烟云。没有血色的太阳像寡妇一样苦笑着。万里晴空,碧蓝洁净,犹如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骄矜的处女。顿河对岸的树林染上一片忧郁的黄色,白杨树闪着黯淡的光辉,橡树飘落着稀疏的、有花纹的叶子,只有赤杨依然碧绿喜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感染了目光锐利的喜鹊。</p> <p class="ql-block">从顿河的静静的深渊里溢出许多支浅流。浅流中,水波盘旋、激荡。顿河蹒跚地、静静地泛流而去。黑鱼成群结队地蛰伏在坚硬的沙土河床上;鲟鱼游到浅水处觅食,鲤鱼在沿岸的绿苔中翻腾;小白鱼和鲈鱼在追逐大白鱼,鲢鱼在贝壳堆里乱刨;有时候鲢鱼搅起绿色的浪花,在皎洁的月光中跃出水面,摇晃着金光闪闪的尾巴,接着又钻进河底,把长着胡子的大脑袋扎进贝壳堆里去乱刨,想在黎明以前,在已经啃得光光的、浸在水里的黑树枝丛里昏睡上一会儿。</p><p class="ql-block">但是在河床狭窄、洪流不能自由奔腾的地方,顿河就在河底冲出深峡,咆哮着,犹如万马奔腾,翻着白浪,滚滚流去。在突崖岬角处,水流在峡谷中形成漩涡。那里的水流疯狂地旋转,翻腾: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村庄酒满了阳光,一座座石灰粉过的房子雪白雪白的,阳光照在磨坊那坡度平缓的屋顶上,又反射起来,金星点点,白铁皮光闪闪的,好像熔化的钢铁。</p><p class="ql-block">晨光闪闪烁烁,有如蓝色的水波。好像插进雪里的篱笆,显得清楚齐整,就像一排牙齿;马棚顶黑糊糊的,遮住紫丁香般柔和的、雾蒙蒙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风把遮在月亮上的云彩吹开,于是黄黄的、静静的月光酒到镇上,洒到果园里的树上、凹凸不平的棚子顶上,洒到已经走上高地的队伍身上。</p><p class="ql-block">天空好像是用淡蓝色的铝铸造成的。当头有一片明亮的、镶着淡紫色边儿的云彩,从云彩上飘下斜斜的、在阳光中闪闪发亮的好雨,洒在田野上,洒在隆隆奔驰的火车上,洒在染了童话般秋色的树林上,洒在远处那模糊一片的白桦林上,洒在变成了灰暗颜色的整个的初秋大地上。</p><p class="ql-block">初秋时那种忧郁的、蓝蓝的色调和暮色融和在一起,笼罩住村庄、顿河、一道道石灰岩山梁、顿河左岸那隐藏在紫色烟雾中的树林、原野。大道拐弯的路口边,隐隐露出小教堂的尖顶。</p> <p class="ql-block">密密匝匝的野葡萄的阴影清清楚楚地投在栏杆上。台阶上是一片带光斑的轻轻摆动的凉荫。被风吹皱了的顿河,把密密层层的一道道波浪朝岸边推来。村外树林后面,一道旱闪划破天空,稀疏的雷声震撼着大地。</p><p class="ql-block">破裂的云块缝隙里钻出了月亮。河边滩地那边,雷声沉闷地响着。大地还没有吸尽的雨水在闪闪发光。大雨洗过的天空又明净又清澈。</p> <p class="ql-block">文学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绝对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让人陷入沉思,会让人思考战争、历史、民主和政权,也会让人觉得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真幸福啊!还仿佛明白了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也依稀懂得了为什么俄乌冲突会这样旷日持久……</p>